老師對孩子語言攻擊家長發圈?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懲治熊孩子,戒尺打手心,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老師對孩子語言攻擊家長發圈?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
懲治熊孩子,戒尺打手心。
近日,“多個學生排隊被老師打手心”的視頻在網上瘋傳。臨近期末,為懲戒學生上課瘋鬧、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湖北武漢一班主任在教室對近10名學生用戒尺打手心。
随後,當地教育部門發布情況通報稱,已責成對涉事老師進行停課反省處理,并向學生和家長緻歉。事件引發社會熱議。
就在2020年底,教育部制定頒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一直以來模糊的教育懲戒尺度問題得以明确,以糾偏一線老師“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學生”的普遍現狀。
作為規則頒布後引發熱議的“首例”,勢必影響到今後一線教師教育懲戒的心态。
“首例”
針對“武漢一小學教師懲戒學生用尺擊打學生手心”一事,日前湖北武漢市江漢區教育局官方微博@江漢教育 發布了《關于北湖小學教師懲戒學生的情況通報》。
通報稱,經核實,北湖小學六年級(8)班班主任夏某,因臨近期末考試學生上課瘋鬧、不遵守課堂紀律等原因,在教室對近10名學生進行了懲戒,用尺擊打學生手心。
該區教育局進駐北湖小學進一步調查後,已責成北湖小學對涉事老師進行停課反省處理,并向學生和家長緻歉,同時委派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接管該班,對相關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據悉,該區教育局下一步還将在全系統進行通報。
對于涉事教師的處理,武漢市江漢區教育局工作人員在中國教育電視台的采訪中表示,是參照了教育部的“懲戒條例”來進行的。
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征求意見基礎上,《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已經2020年9月23日教育部第3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做出規定。
為了避免教師在實際運用懲戒權時有出格行為,防止借懲戒之名行體罰之實,《規則》劃出了7個禁區,第一條是身體傷害,以擊打、刺紮等方式直接造成身體痛苦的體罰。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教育部在一般懲戒中,沒有明确可以用戒尺打手心這種方式,所以還需要進一步細化。
熊丙奇認為,關于教師該怎樣去實施懲戒,其實還應該有進一步的細則,便于教師去操作,不能隻有一個原則性的說法。
細則
教育部出台《規則》的目的,是解決一線教師“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學生”的突出問題。
早在2019年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征求意見稿)》時,有媒體曾對2005名受訪者進行了問卷調查,68.2%的受訪者坦言現在中小學老師不敢嚴管學生的情況普遍。
自古嚴師出高徒,為什麼現在的老師都溫和了呢?主要原因在于,懲戒學生的界限并不清晰,管教的尺度很容易滑向體罰。
因為不同的家長對于懲戒的“感受”不同,老師眼裡的懲戒可能是家長眼中的體罰,甚至是變相體罰。沒有明晰的懲戒界限,掰扯就容易變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直接導緻的現狀,就是面對熊孩子,教師首選告知家長。《中小學教師懲戒權流失問題研究》調查發現,面對學生的違紀行為,教師首選告知家長進行處理的比例為51.7%。
教師佛系的态度,主要是怕惹麻煩。《中小學教師懲戒權的調查與思考》指出,教師嚴厲懲戒學生最擔心的因素,分别是學生有偏激行為、家長有過激行為、管理部門因素、社會輿論等。
對廣大一線教師而言,如今《規則》的出台,如同有了一個清晰的懲戒尺度,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面對熊孩子不用再楚弓遺影。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陳志文認為,老師被迫放棄管教之責,是學校教育最大的悲劇。批評、罰站也需要出台明文規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現實中學校教育的窘迫環境。
熊丙奇認為,頒布《規則》是落實教師教育懲戒權的關鍵一步,而要讓《規則》落地,還需要各地教育部門、學校,根據《規則》,修訂完善本校的教育懲戒細則。
把教育懲戒規定得太細,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然而,熊丙奇指出,在當前這樣的辦學環境中,不做出明确的細化規定,是很難實施教育懲戒的。
觀念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有言道,小樹得砍,小孩得管。教不嚴,師之惰。
如何定義懲戒?《規則》指出,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基于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
簡而言之,教育懲戒不是懲罰,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
鮮為人道的是,西方社會講究人權,對學生的懲戒卻是學校的日常規範。陳志文發現,截至目前,美國仍有19個州在法律層面明确支持和允許對學生體罰。
實際上,體罰在不少國家都被允許。美國允許體罰的州,教師可用闆子體罰學生。通常犯錯誤的學生一次被打屁股至少是三下,情節嚴重的也可以打上十多下。
韓國可對小學生、初中生使用直徑1厘米、長度不超過50厘米的木棍;對高中生,木棍直徑可在1.5厘米左右,長度不超過60厘米。男生隻能打臀部,女生隻能打大腿部。
當然,手中有戒尺,心中有分寸。懲戒的前提,是對學生做正确的價值引導。
不少一線教師認為,懲戒教育與賞識教育可以相互結合,在懲戒中注重對學生的溝通和幫扶,對改正錯誤的學生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
陳志文認為,人的進步與社會化本來就是去天性、有效管控自己的過程,一個人是否優秀也在于此,而不是放縱自己的天性與欲望。
倘若熊孩子越來越多,這些人長大了,也必然會是熊大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