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上有腫塊是淋巴結核?湖南新聞網長沙7月27日電(通訊員 楊豔 顔宏旭)“這種疾病因症狀與普通淋巴炎和淋巴結核類似,很容易混淆而導緻誤診”在确診為“非結核分枝杆菌”頸淋巴結炎後,今年39歲的張蕾(化名)終于松了口氣,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脖子上有腫塊是淋巴結核?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湖南新聞網長沙7月27日電(通訊員 楊豔 顔宏旭)“這種疾病因症狀與普通淋巴炎和淋巴結核類似,很容易混淆而導緻誤診。”在确診為“非結核分枝杆菌”頸淋巴結炎後,今年39歲的張蕾(化名)終于松了口氣。
十多年前,張蕾經常感到腿部關節疼痛,開始誤以為是風濕,幾經周折後,診斷為紅斑狼瘡,經過系統治療後總算病情好轉。去年,張蕾發現自己脖子上有一個小“疙瘩”并有破潰,還伴随有腳腫的症狀。在多家醫院被診斷為淋巴結炎,治療無果,給她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不便。
輾轉多地後,張蕾來到湖南省胸科醫院求診,經檢查診斷,醫院确診其為“非結核分枝杆菌”頸淋巴結炎。湖南省胸科醫院外科副主任醫師石自力介紹,這種疾病比較少見,治療難度大,且容易誤診。
“‘非結核分枝杆菌’可通過呼吸道、胃腸道和皮膚侵入人體的肺髒、淋巴結、關節、皮膚等處而導緻發病。”石自力說,“非結核分枝杆菌”又稱為環境分支杆菌,廣泛存在于水、土壤、灰塵等自然環境中。“非結核分枝杆菌”淋巴結炎與普通的淋巴炎和淋巴結核症狀類似,大多數無全身症狀,局部可有輕壓痛或皮膚破潰,容易誤診。它的治療用藥主要有大環内酯類和利福黴素類等,與結核病的治療有雷同之處,但療程更長,預後更差。
目前,經過湖南省胸科醫院外科團隊20多天的精心治療,張蕾的頸部腫塊較前明顯縮小,破潰處已經基本愈合,病情在進一步恢複中。湖南省胸科醫院專家提醒,意環境衛生,尤其是飲用水衛生,是預防“非結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有效途徑。(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