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有精神不振、畏寒肢冷?
或腰痛,浮腫,夜尿頻多?
或尿頻,尿急,尿少,小便點滴不暢?
或面浮肢腫,舌淡胖齒痕?
這些都是陽氣不足的表現,有一個中成藥可緩解,那就是五苓散。
【組成】澤瀉,茯苓,豬苓,炒白術,肉桂
【方解】
方中澤瀉甘寒滲利,入腎與膀胱經,善利水滲濕消腫,故重用為君藥;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豬苓利水滲濕消腫,二藥同用,既增君藥利水消腫之效,又兼健脾而促進水濕運化,共為臣藥;
炒白術補氣健脾、燥濕利水;肉桂補火溫陽化氣,二藥相合,既助君藥利水除濕,又助膀胱氣化而促進水液代謝,還制君藥之寒性,故為佐藥。
諸藥合用,共奏溫陽化氣、利濕行水之功,故善治陽不化氣、水濕内停所緻的水腫而見上述症狀者。
【臨床應用】陽不化氣、水濕内停所緻水腫,蓄水證,痰飲,洩瀉。
1.水腫 陽氣不足,膀胱氣化無力而緻水濕内停所緻。症見小便不利,肢體水腫,腹脹不适,嘔逆洩瀉,渴不思飲。慢性腎炎見上述證候者。
2.蓄水證 外感表證未盡,病邪随經入裡,影響膀胱氣化功能所緻。症見發汗後,微熱,口渴不欲飲,小便不利,脈浮。尿潴留見上述證候者。
3.痰飲 水濕内蓄于下,夾氣上攻所緻,症見臍下悸動,頭眩,吐涎沫,短氣而咳,小便不利,舌苔白膩,脈濡。
4.洩瀉 由脾胃濕困,清氣不升,濁氣不降所緻,症見洩瀉如水或稀薄,嘔吐,身重,體倦,或兼煩渴,小便不利,舌苔白膩,脈沉緩;慢性腸炎見上述證候者。
【使用注意】
1.濕熱下注,氣滞水停,風水泛溢所緻的水腫者慎用;
2.因痰熱犯肺、濕熱下注或陰虛津少所緻之喘咳、洩瀉、小便不利不宜使用;
3.孕婦慎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