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鐘繇筆意小楷國展作品

鐘繇筆意小楷國展作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8 05:08:23

從近年展覽中的小楷作品來看,鐘繇書風一直興盛不衰。

檢索近兩年全國性書法大展的作品集,會發現有不少追蹤“鐘繇書風”的小楷作品。但是仔細觀察這類作品,就會發現,當代人學習鐘繇小楷,有兩個共性:一是強調筆畫連接的“斷”意;二是字勢整齊劃一。而對鐘繇小楷富含隸意的筆畫和因“勢”賦形的結構關注不夠。

鐘繇筆意小楷國展作品(祝允明是如何臨習鐘繇小楷的)1

鐘繇《賀捷表》

鐘繇(一五一—二三○),字元常,颍川長社 (今河南省長葛縣東)人,出身于東漢末年寒門名士家庭,官至太傅。鐘繇的真迹,在東晉時期就已經片紙可寶,兩宋以後幸賴刻帖傳播,但所載多為後人摹本 ,已非鐘氏原貌。《賀捷表》和《薦季直表》皆為“表奏之書”,雖是後人所摹,仍能看出結體和用筆有較重的隸書意味。

就流傳下來的各種本子來看,鐘繇小楷有幾個顯著特點:一是字形趨扁,波勢富含隸意;二是據勢賦形,行間茂密;三是楷中帶行,務求簡便。

鐘繇小楷脫胎于隸書而顯得“古質”,與王羲之書“今妍”的區别在于字體演 進程度的大小,王書有所減去鐘書的鋒芒波勢,而顯得中和、勻稱。

鐘繇筆意小楷國展作品(祝允明是如何臨習鐘繇小楷的)2

鐘繇《薦季直表》

祝允明(一四六○—一五二六),字希哲,号枝山,亦稱祝京兆,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五十五歲時通過谒選進入仕途,官至應天府通判,為明代中期成就最高的書法家,被推為趙孟頫後二百多年間的第一人 。

在書史上,祝允明以擅學古人著稱,無論魏 晉、唐、宋、元朝的著名法帖,都流傳有他的臨摹作品。在小楷方面,面貌多樣,對鐘、王用力尤多,其早、中、晚年各個階段都曾對鐘、王小楷進行多次臨摹,并有大量的仿書作品流世,隻是不同階段的作品有時鐘的面貌會多一些,有時王的因素會多一些,有時自己随性的成分會多一些。

枝山學鐘,不獨在于筆法、結構、章法的形似,其後王寵等人的小楷追求“古拙”,大量運用異體字等做法實亦發端于祝。因此,梳理祝允明一生對鐘繇的學習,從中找出值得今人借鑒的地方,或能矯正時弊,有所裨益。

01/

“沿晉遊唐”的學書意識

京兆學書,早年發蒙于外祖徐有貞,青年以後受嶽父李應桢影響較多。文徵明《題祝枝山草書月賦卷》:

枝山先生,武功外孫,太仆之婿也,早歲楷筆精謹,實師婦翁,而草法奔放出于外大父。

由于徐有貞和李應桢皆有書名,且為深知書者,允明能較早認識并體會到書論及書史演變的精華,嘗自言:“仆學書苦無積累功,所幸獨蒙先人之教,自髫丱以來,絕其令學近時人書,目所接皆晉、唐帖也。然不肖玩懶,略無十日力。”這種情形,大緻描述了允明少年時期的學書狀況。王世貞《藝苑卮言》曾雲及祝允明學古的對象:“京兆少年,楷法元常、二王、永師、秘監、率更、河南、吳興。”王氏所列的這些書家,方之祝允明的傳世作品,大抵符合實情。翁方綱亦雲:

祝京兆以小楷為上乘,有明一代能具晉法者, 自南宮生(宋克)開其先,惟枝指生得其正脈也。

誠如翁氏所言,明代初期以沈度、沈粲為代表的台閣體書風籠罩朝野,祝允明改變了這種取法時人的學書方法,引導了明中期小楷書家的學書規程,使其重返晉唐正統。從學書曆程和主張來看,祝允明确是趙孟頫以後的近二百多年間一個重大的拐點,王澍曾論及道:

吾嘗論其書自趙吳興以來二百餘年,至此乃始一變。雖以文待诏之秀勁,猶循吳興故轍,未如祝京兆獨挺流俗,較然自名一家也。

鐘繇筆意小楷國展作品(祝允明是如何臨習鐘繇小楷的)3

元代書法基本籠罩在趙孟頫的面貌之下,明代初期又盛行台閣書風,由于祝允明的書學積累在徐有貞和李應桢的基礎之上,使得他的書學觀點極為 獨到,如他在《書述》中所雲:“書理極乎張、王、鐘、索,後人則而象之,小異膚澤,無複變改,知其至也。”明确表明鐘、王之後書體演變已經完成,後人隻能在他們的基礎上進行風格創變。

允明上溯鐘、王,沿晉遊唐,至他始把明人的學書道路拽回正途,允明以後,師從鐘王,再化唐、宋、元為己意的書學觀點得以傳播,為其後的王寵、文徵明、董其昌以及晚明書法的嬗變提供了方法路徑。祝允明還影響了明末清初一批個性突出的小楷書家,如黃道周、傅山、王铎等人,直至清代官方倡導董其昌書風,祝允明小楷的影響才逐漸淡去。

鐘繇筆意小楷國展作品(祝允明是如何臨習鐘繇小楷的)4

02/

不同階段的變化

率意、秀媚、重姿态而蘊藉未深是京兆早年楷書的特點,王世貞曾寓目其少年時楷法《祝京兆賦》,評雲:“甚精絕,間以小行,若草率不經意者,而具種種姿态。”孫鑛複跋:“秀媚出塵,細玩盡有姿态,然蘊藉未深。” 允明二十八歲所作《唐宋四大家文卷》(上圖右)和三十一歲《題倪瓒秋林遠岫軸》(上圖左)字形結構寬松,用筆方式靈活,轉折處短促厚重,隐含隸書筆意,古意盎然而有生澀之感。

鐘繇筆意小楷國展作品(祝允明是如何臨習鐘繇小楷的)5

中期作品逐漸融合唐楷風貌及宋、元神采,體現出歐陽詢、顔真卿、虞世南、褚遂良、趙孟頫等書家的影響,且多“疏瘦橫放不求盡合”。四十歲所作的《跋歐陽修付書局帖冊》(上圖)和 四十二歲所作的《關公廟碑》(下圖)一派唐人風貌,顯現出受歐陽詢、虞世南等人的影響。《演連珠并序十三首》《卿巒風木行》亦中年所書,王世貞跋雲“骎骎逼歐、褚”。

鐘繇筆意小楷國展作品(祝允明是如何臨習鐘繇小楷的)6

允明晚年書作,如五十四歲所作《前後出師表》(下圖)、五十五歲所作《東坡記遊卷》(下圖), 盡得鐘書古雅之氣,秀媚中逸态自生。《黃道中字緻甫說》《約齋閑錄序》亦皆晚年所書,王世貞曾寓目此二作,評前曰:“用秃筆作楷,純質古雅,隐然欲還鐘、 索風。”評後曰:“出入鐘太傅、王大令,古法郁浡指掌間,而雅緻精密,削去畦徑。”

鐘繇筆意小楷國展作品(祝允明是如何臨習鐘繇小楷的)7

鐘繇筆意小楷國展作品(祝允明是如何臨習鐘繇小楷的)8

允明的小楷,大緻以晉、唐書統為根柢,吸收宋、元神采,王稚登稱贊允明小楷“獨能于矩镬繩度中而具豪縱奔逸意氣”。但也有批評的聲音,如清人楊賓《大瓢偶筆》:“雖得力于鐘太傅、王子敬,然敗筆甚多。”楊氏還認為枝山小楷不如徵仲莊重,學力亦在履吉之下。王澍亦評京兆:“風骨未清,多帶俗韻,用筆有豪縱宿習。”

在書史上,祝允明大概屬于才氣型的書家,若從天然和工夫的角度講,枝山屬于前者,他作書一任自然,不拘泥于形模,與文徵明和王寵相比,允明性格更加潇灑,也更加随意,部分作品中有一二敗筆與他的本性也是相符的。

鐘繇筆意小楷國展作品(祝允明是如何臨習鐘繇小楷的)9

03/

追求“古拙”

祝允明取法鐘繇的小楷,多呈現出筆畫肥短,結體寬闊的面貌。對比二十七歲所作《千字文》(上圖)與六十一歲所作《臨王羲之帖冊款》(下圖),早年起筆往往微尖,晚年時這種特征附入筆畫内處,露鋒起筆、轉折處方折減少,逆鋒、藏鋒、圓勁之筆增多,不再外露筋骨,隸意由外露轉向内質,筋骨更加挺峻,以厚重的點畫示人。

鐘繇筆意小楷國展作品(祝允明是如何臨習鐘繇小楷的)10

約五十五歲前,祝允明已放棄會試,改從谒選,心理壓力上有所舒緩,且此時身體、精力尚好,這一時期他仿鐘繇小楷的作品最為精彩。一五一三年,祝允明作小楷《東坡記遊》,一五一四年,在谒選之前為華夏補作《前後出師表》。這兩幅作品是祝允明仿鐘繇風格最成功的代表作,字形稍扁,用筆渾厚,氣息古雅、凝重,通篇無一懈筆,與六十六歲所作的《和陶〈飲酒〉詩冊》相比,後者不僅雜有章草,用筆、結體時時闌入唐、宋、元人筆意,且時有敗筆,顯出老态龍鐘之感。

希哲晚年小行楷臻入化境,點畫“驅遣自如,全以渾脫勝”,敗筆、逸筆 “俱不傷其妙,最媚最蒼最密最散”。筆筆有姿态,結體擅以側為正,以“勢”取勝,字與字之間的關系處理尤耐人尋味,真是“風流蘊藉,顧盼有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