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華為雲總裁鄭葉來年薪

華為雲總裁鄭葉來年薪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01 17:12:47

C114訊 4月4日專稿(蔣均牧)華為三十餘年來在ICT基礎設施領域的技術積累和投資,正通過華為雲提供在線雲服務而迸發出新的活力;通過不斷提升競争力,華為雲使能各行各業提升生産力,實現“普惠AI”,為家庭、企業和社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指出。

“在雲服務領域,華為更聚焦産業格局的打開與競争力的提升,而非單純的業績增長多少。”他在日前的一場媒體圓桌上向C114表示。根據這家公司最新發布的年報,截至2018年底,華為雲上線超過160個雲服務和140個解決方案,與夥伴在全球23個地理區域運營40個可用區,全球發展合作夥伴超過6000家,AI服務在10大行業超過200個項目進行探索。

當時正在舉行閉門會議的鄭葉來顯得略有疲意,但一談到所領導的業務便滔滔不絕、金句頻頻。他說“華為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找亮點沖股價”,他說“我在内部管理中隻看兩個數據,新增消費用戶和用戶新增消費”,他還說“過去兩年華為雲完成的使命是滿足絕大多數客戶的絕大多數需求”。

華為雲總裁鄭葉來年薪(聚焦競争力提升)1

2018高增速:更關注競争力提升而非業績數據

盡管風口浪尖上的華為正面臨着極大的外部壓力,被其投入戰略重視的雲服務依然大踏步向前。

鄭葉來并未給出具體的業績數據,但指出華為雲是進步最快的一朵雲,并強調“更重要的不在于業績數據,對團隊來說目前需要腳踏實地、沉下心來堅毅前行”。

“華為不缺收入,也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找亮點沖股價。公司對我們的要求就是兩點,第一點是産業格局的打開,政府、大企業和跨國公司在中國優先選擇的是不是華為雲?第二點是競争力的提升,我們為什麼這麼重視AI?因為AI會幫助我們釋放公司在傳統ICT領域所有的能力,通過雲服務的形式提供給客戶。”鄭葉來說。

“我在内部管理中關注兩個數據,新增消費用戶和用戶新增消費。前者體現了我們的産品有沒有競争力、能不能吸引更多客戶使用,後者體現了華為雲現在服務的客戶是不是越來越滿意。”他進一步指出。

據介紹,目前已有超過100萬企業用戶和開發者選擇華為雲。與此同時,華為雲的品牌也獲得了業界的廣泛認可。2018年3月,國際權威認證機構英國标準協會(BSI)經多輪評審,宣布華為雲成為中國唯一全平台、全節點、全服務通過PCI-DSS認證的雲服務商;5月,華為雲“融合雲數據倉庫”和“AI智能平台新型圖計算技術(EYWA)”榮獲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2018領先科技成果獎”;7月,憑借領先的技術實力和全棧産品能力、優秀的本地化服務能力和完善的生态體系,華為雲被Forrester評為中國全棧公有雲平台領導者;2019年1月,華為雲獲得中國電子工業标準化技術協會信息技術服務分會(ITSS)頒布的一級服務商資質,标志其在規模、功能、性能、安全、人員和管理等維度全面滿足工業和信息化部《雲計算綜合标準化體系建設指南》的最高要求。

内部達成共識:發展雲服務打造數字化底座

最近在福州舉行的華為中國生态夥伴大會2019上,華為企業BG宣布未來面向解決方案的打造将會遵循Cloud Only原則。

“華為公司經過這幾年的讨論,終于從思想到行動對于用雲服務來開放能力達成了共識,因為雲服務是有規模彙聚效應的。”鄭葉來對此表示。

實際上,随着數字化升維、智能時代降臨,“上雲”也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必經之途。華為全球産業展望(GIV)預計,到2025年,所有企業都會用到雲的技術、雲的模式,85%以上企業應用會被部署到雲上;企業都會結合核心業務,探索最适合的雲化解決方案。

“我們會下很大的力氣幫助傳統行業和政府将應用遷移到雲上,讓他們有一個堅實的數字化底座。”業界公認企業“上雲”進入到傳統行業唱主角的下半場或者2.0階段,相較于互聯網企業等“生于雲的一代”,很多企業和政府部門的IT基礎設施和數據積累了數十年,他們的訴求是能夠将全部應用遷移到雲端且支持快速創新的綜合解決方案,其複雜性及難度遠勝以往。

華為在自身向雲遷移的過程中,則恰好積累了相關的能力,鄭葉來說:“最近有幾家跨國公司、國内大企業的領導來華為雲考察,一家跨國公司的副董事長告訴我,‘我們交流了這麼多雲服務廠商發現一個現象,所有我們向雲遷移中遭遇到的痛苦,華為早就碰到也解決了,我們講的東西你們第一遍就聽懂了。”

他在采訪中還着重指出,安全是華為雲的最高綱領。2018年,華為雲發布了安全AI平台米蘭達等共20多款服務産品、新增2000多個安全特性,獲得10多個全球權威合規認證,全年為用戶攔截了超過100億次惡意攻擊。

落實普惠AI:華為雲打出組合拳

AI毫無疑問是一個甚嚣塵上的熱門話題,但刨去炒作和投機,真正堅定不移投入的玩家并不多,能夠拿出産品的就更少——華為便是其中之一。

從“将AI請下神壇”到“提供讓大家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AI”,鄭葉來和華為雲已經将“普惠AI”打造成一個超級标簽,其影響力已經由整個華為公司滲透到外界。過去一年中,依托華為在AI領域從芯片到算法等基礎研究的長期深厚積累,華為雲進行了“端、邊、雲”的戰略布局,以一套組合拳将“普惠AI”的理念迅速落地。

鄭葉來侃侃而談道,針對“用得起”,華為發布了自己的AI芯片昇騰910和昇騰310,分别主打雲場景和邊緣計算的超高算力,通過将昇騰310用于華為雲,令用戶可以獲得16倍的推理算力:“我們的芯片本身就有優勢,而使用自己的芯片相比購買第三方的,性價比差距非常大。更關鍵的是我們自己做芯片、硬件、軟件,軟硬件能力一體化優化和協同,這進一步在性能上與使用第三方白牌服務器的雲服務廠商拉開了差距。”

針對“用得好”,AI的使用上存在“慢”與“貴”兩大瓶頸,“慢”指人工智能應用從早期數據标注到模型訓練、再到最終上線使用,所需時間長;而“貴”指人工智能算法消耗的算力大、算力資源貴,模型及資源獲取複雜且困難:“‘人工智能靠人工’,大部分AI從業者70%的時間都花費在整理模型、數據上。我們在2018年發布了一站式AI開發平台ModelArts,重點解決了‘慢’和‘貴’這兩大痛點。”

通過提供海量數據預處理及半自動化标注、大規模分布式訓練、自動化模型生成及端-邊-雲模型按需部署能力,ModelArts幫助用戶快速創建和部署模型、管理全周期AI工作流,大幅提升AI開發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期斯坦福DAWNBench國際權威基準測試平台排名中,華為雲ModelArts獲得圖像識别訓練和推理性能雙料冠軍。

“用得放心”則體現在華為雲的恪守邊界上。一方面華為進入雲服務領域後始終堅持“三不”原則,“上不做應用、下不碰數據、不做股權投資”;另一方面在以AI解決行業問題上态度鮮明,鄭葉來說,當客戶和夥伴的行業專長與華為雲的AI算力發生碰撞後,“産生知識産權首先歸你,而不是歸我”。這種不涉利益、不自己下場競争的堅持,使之比其他雲服務廠商更易于受到客戶及夥伴的信賴。

華為雲在三大場景(海量重複、專家經驗、多域協同)将AI與行業智慧相結合,實現效率提升、專業傳承和突破極限,已經在10大行業超過200個項目展開了探索。例如在海量重複場景,華為雲EI助力中國圖庫對每日數十萬新增版權圖片和數千萬網絡圖片進行自動入庫和交叉檢查;在專家經驗場景,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與華為雲EI合作,在宮頸癌病理檢測方面取得階段性突破;在多域協同場景,深圳部署區域内交通路口的平均等待時間降低17.7%,平均車速也有大幅提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