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沈從文邊城中的美與悲

沈從文邊城中的美與悲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4 20:37:34

沈從文邊城中的美與悲(經典選讀沈從文)1

元宵觀燈

文|沈從文

元宵主要在觀燈。

觀燈成為一種制度,似乎《荊楚歲時記》中就提起過,比較具體的記載,實起始于唐初,發展于兩宋,來源則出于漢代燃燈祀太乙。燈事遲早不一,有的由十四到十六,有的又由十五到十九。“燈市”得名并擴大作用,也是從宋代起始。

論燈景壯麗,過去多以為無過唐宋。筆記小說記載,大都說宮廷中和貴族彩裡燈奢侈華美的情況。觀燈有“燈市”,唐人筆記雖記載過,正式舉行還是從北宋汴梁起始,南宋臨安續有發展,明代則集中在北京東華門大街以東八面槽一帶。從《東京夢華錄》和其他記述,得知宋代燈市計五天,由十五到十九。事先必搭一座高達數丈的“鳌山燈棚”,上面布置各種燈彩,燃燈數萬盞。封建皇帝到這一天,照例坐了一頂敞轎,由幾個親信太監擡着,倒退行進,名叫“鹁鴿旋”,便于四面看人觀燈。又或叫幾個遊人上前,打發一點酒食,舊戲中常用的“金杯賜酒”即由之而來。說的雖是“與民同樂”,事實上不過是這個皇帝久閉深宮,十分寂寞無聊,大臣們出些巧主意,哄着他開心遣悶而已。

宋人筆記同時還記下許多燈彩名目,“琉璃燈”可說是新品種,不僅在富貴人家出現,商店中也起始用它來招引主顧,光如滿月。“萬眼羅”則用紅白紗羅拼湊而成。至于燈棚和各種燈球的式樣,有《宋人觀燈圖》和《宋人百子鬧元宵圖》,還為我們留下些形象材料。由此得知,明清以來反映到畫幅上如《金瓶梅》《宣和遺事》和《水浒傳》插圖中種種燈景,和其它工藝品——特别是保留到明清錦繡圖案中,百十種極其精美好看旁綴珠玉流蘇的多面球燈,基本上大都還是宋代傳下來的式樣。另外畫幅上許多種魚、龍、鶴、鳳、巧作燈、兒童竹馬燈、在地下旋轉不停的滾燈,也由宋代傳來。

沈從文邊城中的美與悲(經典選讀沈從文)2

宋·李嵩《觀燈圖》

宋代“琉璃燈”和“萬眼羅”,明代的“金魚注水燈”,和用千百蛋殼作成的巧作燈,用冰琢成的冰燈,式樣作法雖已難詳悉,至于明代有代表性實用新品種,“明角燈”和“料絲燈”,實物在故宮還有遺存的。曆史博物館又還有個《明憲宗宮中行樂圖》,畫的是宮中過年情形,留下許多好看成串成組宮燈式樣。這個傳世宮廷畫卷,上面還有個松柏枝紮成上挂八仙慶壽的鳌山燈棚,以及燈節中各種雜劇雜技活動,焰火燃放情況,并且還有一個樂隊,一個“百蠻進寶隊”,幾個騎竹馬燈演《三戰呂布》戲文故事場面,畫出好些明代北京民間燈節風俗面貌。貨郎擔推的小車,還和宋元人畫的貨郎圖差不多,車上滿挂各種小玩具和燈彩,貨郎作一般小商人裝束。照明人筆記說,這種種卻是專為宮廷娛樂仿照市面上風光預備的。宮廷中養了七百人,就是為得皇帝一人開心而預備的。到萬曆時才有大臣上奏,把人數減去一半。

新的時代燈節已完全為人民所有,作燈器材也大不同過去,對于燈的要求又有了基本改變,節日即或依舊照時令舉行,意義已大不相同了。

……

我生長家鄉是湘西邊上一個居民不到一萬戶口的小縣城,但是獅子龍燈焰火,半世紀前在湘西各縣卻極著名。逢年過節,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燈。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燈”,隻是全城敲鑼打鼓各處玩去。白天多大鑼大鼓在橋頭上表演戲水,或在八九張方桌上盤旋上下。晚上則在燈火下玩蚌殼精,用細樂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燒燈”,主要比賽轉到另一方面,看誰家焰火出衆超群。我照例憑頑童資格,和百十個大小頑童,追随隊伍城廂内外各處走去,和大夥在炮仗焰火中消磨。玩燈的不僅要氣力,還得要勇敢,為表示英雄無畏,每當場坪中焰火上升時,白光直瀉數丈,有的還大吼如雷,這些人卻不管是“震天雷”還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陣,迎面奮勇而前。

沈從文邊城中的美與悲(經典選讀沈從文)3

我們年紀小,還無資格參預這種劇烈活動,隻能趁熱鬧在旁呐喊助威。有時自告奮勇幫忙,許可拿個松明火炬或者背背鼓,已算是運氣不壞。因為始終能跟随隊伍走,馬不離群,直到天快發白,大家都燒得個焦頭爛額,精疲力盡。隊伍中附随着老漁翁和蚌殼精的,蚌殼精向例多選十二三歲面目俊秀姣好男孩子充當,老漁翁白須白發也做得俨然,這時節都現了原形,狼狽可笑。樂隊鼓笛也常有氣無力闆眼散亂的随意敲打着。有時為振作大夥精神,樂隊中忽然又悠悠揚揚吹起“踹八闆”來,獅子耳朵隻那麼搖動幾下,老漁翁和蚌殼精即或得應着鼓笛節奏,當街随意兜兩個圈子,不到終曲照例就癱下來,惹得大家好笑!最後集中到個會館前點驗家夥散場時,正街上江西人開的南貨店、布店,福建人開的煙鋪,已經放鞭炮燒開門紙迎财神,家住對河的年輕苗族女人,也挑着豆鼓蘿蔔絲擔子上街叫賣了。

有了這個玩燈燒燈經驗底子,長大後讀宋代詠燈節事的詩詞,便覺得相當面熟,體會也比較深刻。例如吳文英作的《玉樓春》詞上半阕:

茸茸狸帽遮眉額,

金蟬羅剪胡衫窄,

乘肩争看小腰身,

倦态強随閑鼓拍。

寫的雖是八百年前元夜所見,一個小小樂舞隊年輕女子,在夜半燈火闌珊興盡歸來時的情形,和半世紀前我的見聞竟相差不太多。因為那八百年雖經過元明清三個朝代,隻是政體轉移,社會變化卻不太大。至于解放後雖不過十多年,社會卻已起了根本變化,我那點兒時經驗,事實上便完全成了曆史陳迹,一種過去社會的風俗畫。邊遠小地方年輕人,或者還能有些相似而不同經驗,可以印證,生長于大都市見多識廣的年輕人,倒反而已不大容易想象種種情形了。

一九六三年三月北京

本文節選自散文《過節和觀燈》,收錄于《沈從文散文》,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