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禅語:“人生如茶,空杯以對。”
成事之人的字典裡,都藏着“空杯”兩個字。
人生就像一個茶杯,杯子的容量是有限的。想裝新茶,就需要倒掉舊茶。人的成長,其實就是不斷清空、重裝的過程。
新生兒就像白紙,因為空,所以吸收、模仿能力超強;
成年人,則是裝滿水的杯子,沒有空間汲取更多。
我們想有更大的進步和突破,就要置換舊思維,用空杯心态承接新的知識理念。
懂得倒掉杯中的水,回到空杯狀态,重新出發才能走得更遠。
01 空杯心态,是敢于歸零
杯空香氣來,心空福祿至。
聞不到茶香,就倒掉杯中水,香味自己就會溢出來。
人難免有積郁難解的時候,試着“放逐”自己,選一個不受外界幹擾的環境,讓身心回到最初狀态。
哈佛校長曾向學校請假,獨自去往美國南部的鄉下,在農場打工、飯店刷盤子。遠離了城市的繁華與喧嚣,一下子回到淳樸簡單的農耕。
在田地做工時,他背着老闆抽煙、和工友偷偷說話……這些都與他原來的世界大相徑庭,卻又是難得的放松。
有一次,他在一家餐廳刷盤子,隻幹了四個小時就被老闆解雇了。原因是,老闆嫌棄他刷盤子太慢。
重回學校,他忽然發現,自己原來的工作環境,竟然變得有趣起來了。
在工作和生活的高壓下,難免焦慮煩躁。換一種環境,不僅可以從浮躁回歸甯靜,還可以給自己清空重啟的機會。
書裡提到:“适時的歸零,是為了赢得新的成績。”
我們想要成長,就要不斷積累、提升自己。然而,我們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會遇到瓶頸。
試着放下固有思維,清空内存,嘗試讓一切歸零。
02 空杯心态,是不懼重來
2018年,作為浙江省唯一一位獲得“第十一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的本科生,胡淵博非常榮幸地獲得了國務院孫春蘭副總理的接見并合影留念。
這是國内青少年科技獎項的最高榮譽,他們的研究成果找到有效促進骨折修複的方法。而這項榮譽的背後,凝聚了無數的汗水和辛苦。
“事實上,實驗的過程并不順利,甚至用‘難産’來形容都不過分。”回憶起實驗期間的掙紮和艱辛,胡淵博再次陷入對科研魅力的沉醉。“每次實驗操作的平均時間是兩到三天,一旦失敗就意味着一切被推翻。我當然害怕實驗失敗,可失敗偏偏是常事。”失敗,重來,失敗,重來,再失敗,再重來……實驗進程對他們而言就僵持在這樣一個無限循環的怪圈中。“我找不到實驗的出路,唯一能做的就是總結和重新實驗。”
三年來從不放棄的努力最終成就了實驗,也是因為研究團隊的堅持和韌勁讓研究成果可以在将來造福社會。
面對挫折,一次又一次的重來,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
而重來,或許獲得的是一次質的飛躍。
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不被挫折打敗,更不要在贊賞聲中迷失自己。常懷空杯,勇于重來。
從頭再來,是一種自省,更是勇氣和智慧。
我們有敢于重新出發的勇氣,才有機會走得更高、更遠。
03 空杯心态,是能放下自我
在認知層面中,空杯心态,處在第二層:知道自己不知道,常懷敬畏和空杯。
曾聽到一個故事:
一位學者,自認學問造詣很深,去問老師。
與老師對坐,學者喋喋不休,大談自己的見解;老師一言不發,隻是給他倒水。
水滿了,老師還沒有停手。
學者詢問,為什麼杯子滿了還要往裡面倒?同一句話,老師反過來問學者。學者愣住,羞愧閉口,老師這才開始說話。
但凡像這位學者一樣,口裡心裡都隻有“我”,開口閉口“我覺得”“我認為”的人,往往是過于自我,主觀上對“我”無限放大,從而忽視對方。
自滿的人總覺得自己目光所及,已是全世界。
殊不知,是因為自己的淺薄,障礙了眼界與認知。
自恃才高八鬥,其實夜郎自大。所謂無知者無畏;真正學識淵博的人,反而更謙遜低調、明白空杯的道理。
有道是:“常懷空杯心,不為所知障”。
常懷空杯心态,别讓自己學過的知識,成為自己接收新知識的屏障。
認識新事物,我們要先摒棄原有的固态思維,學會對大腦進行一鍵清理,才有可能學到更多。
04
林語堂曾說過:“人生在世,幼時認為什麼都不懂,大學時以為什麼都懂,畢業後才知道什麼都不懂,中年又以為什麼都懂,到晚年才覺悟一切都不懂。”
現在想想,還真是如此。
不知道自己知道,這也是一種空杯心态。因為我們不知道,所以不會自以為是、更不會先入為主。
空杯,是一種态度,更是一種境界。
讓我們,一切清零,抛開煩惱回歸原始;重頭再來,打好基礎再創精彩;放下自我,重建思維學習新知。
作者簡介:玉字璧,寫作和運動,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