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寶慶青龍橋春節晚景

寶慶青龍橋春節晚景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6 09:11:57

每天與大家分享家鄉的故事、風土人情,了解我的家鄉,為我的家鄉點贊。

古山“同興”燈籠

燈籠在解放前是不可少的照明用具,夜裡行路就靠它。它透亮,風吹不滅,小雨不礙事,條件好的農家還特制燈籠杆。做燈籠杆一般用硬雜木,請工匠雕琢過,還用黃銅裝飾,一頭用銅索鍊扣在制好的木杆上,可以挂上燈籠。另一頭用銅皮包住,木杆用紅漆漆過,十分美觀實用。有時雙手要拿東西,就把燈籠杆另一頭插到頸背裡,照明前面的路,真是輕巧方便。

過去古山有幾間燈籠店,最好的還要算“同興”店号了。“同興”是由兩代人傳承的,是由叔傳給龍華、章祿兄弟倆的。兩代人開了幾十年的店,摸了幾十年的燈籠,所以技巧超群,在永康享有盛譽。特别是在各地廟會上發燈時,人們争着要領古山“同興”做的燈籠,所以首先發完的是“同興”的燈籠。

每年十二月,做燈籠是個忙季。過年要到了,家家戶戶都要買燈籠謝年。“同興”店裡每天總是顧客盈門。為了趕制燈籠,有時夜裡趕貨至半夜。

燈籠究竟是怎樣做成的呢?聽我說一說:

燈籠分兩鐘,一種是喜事用,另一種是喪事用。喪事用的是晉雲壺鎮進的貨,不去說它了,這裡隻介紹喜事用的“金絲燈籠。”

“金絲燈籠”的殼料是從溫州購買的,金黃的篾絲比頭發絲稍粗,十分光潔,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品,做燈籠的工序有以下這些:

一是撚殼。先把燈殼放在清水中浸濕,接着制燈師傅系好圍裙,在圍裙上挂上一塊4×6寸大小的木闆,在撚燈殼時先把燈殼拉長,再把口的一端靠在腹前的木闆上兩手捧着殼輕輕地揉撚,使其成為一個平面,然後換一頭,同樣揉撚也成一個平面,再把手伸進殼裡把凹進去的部分向外托出,成一個園柱體或另一種下部略園的形體。這時要觀察燈殼是不是端正,對不端正的要修整,修整到滿意為止,接着把撚好的殼一個個串在竹竿上晾幹。

二是查殼。一查篾絲是不是均勻分布,不勻的不好看,要用剪刀尖給以移動篾絲,以達到均勻為止。二查篾絲頭是否有向外的,向外的篾絲頭在糊紙時易把紙戳破,要把篾絲頭剪掉一點使篾絲頭向裡,這樣外面比較光潔,糊好的紙也好看。

三是糊紙。糊燈籠用的是棉紙,由紙廠特制的。根據燈殼大小長短配套的。棉紙本來是一層層粘合着,要用時先要剝開。在糊前先要準備好木制桶一隻,上面放着竹制的比燈籠殼稍窄的小架,在刷糊後以便放燈籠殼,小木桶是裝漿糊用的。調漿糊也有講究,先燒好漿糊象羹狀,再拿一部分放到小木桶裡,沖上開水調成有一點點粘性的薄糊,師傅要用指頭蘸一點撚一撚,達到要求才可使有。先糊圓柱體,再糊上下頭燈口邊的,糊好一隻隻同樣串在竹竿上涼曬。

四是畫口。燈籠的上下口都要畫幾個紅綠圈,紅綠間隔着畫,要畫得圓,這也要點技術的,否則就會畫不圓,難看極了。這道完成後把燈籠殼裝在燈籠籃裡,待顧客上門來選購,

五是貼字。貼字必須要用膠紅紙刻好字,刻的字有的仿宋體,有的手寫體。仿宋體要專門學練過,要懂得一點技藝才能寫好。手寫體是請毛筆字好的人寫好,再依樣畫葫蘆地刻。刻字時要把刻刀拿端正,才不會走樣。寫的字大小要适合燈籠的面積,要有一定比例,貼上去才會好看。貼的字是早有準備的,根據以前的經驗有些堂号,如林坑陳的“鼎甲名賢”、古山的“耕心堂”等,平時娶親用的如“桂子聯芳”等,預先先刻好備着,古山附近的堂号根據多年的積累基本上有。貼字時要把漿糊刷在字的背面,然後剝起一個個貼上,貼好後用棕刷刷幾下就完成了。過去謝年用的燈籠要寫上名字。

最後一道工序是上油。油是自己煎的,用桐油、青油按一定比例,再加上無名子中藥,煎到油泡沫基本沒有才停止。等油涼後還要用石灰球(事先做好的)慢慢在油裡揉,揉進一定量才止,這樣煎出的明油才會發亮,上過明油的燈籠相當透明。

經過六道工序完成的燈籠才算成品,所以燈籠是既有技術又有藝術的一種特有藝術品。

“同興”燈籠興盛了幾十年,主要就是他家兄弟倆人經營的,忙時請進來做的也是自家徒弟,手藝屬于上流。現在,雖然他們家已無人繼續做燈籠手藝了,但名聲仍在。

寶慶青龍橋春節晚景(古鎮舊憶華溪逸事)1

圖片來源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