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産業結構占比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類型的重要指标,優化産業結構對于地區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這也是近些年來全國各地都在大規模推動産業升級轉型的核心原因所在。
2020年甘肅省GDP總量為9016.7億元,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198.1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2852.0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4966.5億元,三次産業結構比為13.3∶31.6∶55.1。
同期,我國的三次産業結構比為7.7:37.8:54.5,甘肅省的一産增加值遠高于全國平均,二産增加值比重遠低于全國平均,三産增加值比重略高于全國平均。簡單來說就是:一産比重過高,二産比重過低,這種産業結構之下,甘肅省的經濟發展必然快不了,産業結構落後也是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長期排名全國後幾位的重要原因。
抛開北上廣深等經濟高度發達的一線城市,一般城市較為合理的産業結構,一産比重必須要低于10%,在5%左右最好,二産比重保持在40%以上,三産比重保持在50%左右,如此的産業結構大概就算得上比較均衡了,當然距離先進還差得比較遠。
從甘肅省的實際情況來看,可以說是距離産業結構均衡還比較遙遠,具體到省内14個市州的話,呈現出明顯的“兩多一少”:一産比重高的市州多,三産比重高的市州更多,唯獨至關重要的二産比重高的市州少,而且河東、河西表現迥異。
1、第一産業
武威第一産業比重高達30.7%,是甘肅省一産比重最高的市州。張掖一産比重為27.54%,平涼一産比重為23.1%,白銀一産比重為20.21%,定西一産比重為20%,甘南州、天水、隴南的一産比重也接近20%,農業在地區經濟中的比重均非常大,均配得上農業大市的稱呼。
嘉峪關一産比重僅有1.9%,蘭州一産比重僅有1.99%,金昌一産比重為8.1%,是甘肅省僅有的三個一産比重低于10%的市州。
2、第二産業
嘉峪關二産比重為63.6%,金昌二産比重為63.4%,是甘肅省二産比重最高的兩個市州,也是衆所周知的兩個以工業為立足根本的小城市。慶陽二産比重為47.2%,酒泉二産比重為41.2%,白銀二産比重為34.25%,蘭州二産比重為32.33%,工業實力比較雄厚,都配得上工業大市的稱呼,也是甘肅省最大的幾座工業城市。
甘南州二産比重為13.71%,是甘肅省唯一二産比重低于15%的市州,定西、武威、臨夏州、張掖四市州的二産比重介于15—20%,工業基礎也極為薄弱。
3、第三産業
甘肅省有4個市州三産比重超過60%、5個市州三産比重介于50—60%,三産比重普遍偏高,但除了省會蘭州外,其餘市州并非服務業有多強,大多數皆是因為工業實力太弱了,本該屬于二産的比例跑到了三産上面,這其中省會蘭州是個例外,蘭州的三産比重高非常正常。
綜合來看,蘭州三次産業結構占比為1.99:32.33:65.68,産業結構比較先進,符合其省會大城市的城市屬性,但二産比例有些低了,工業實力略有欠缺。武威、張掖、平涼為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市,工業實力如果能夠跨上一個台階,那麼未來經濟必然能夠實現大跨越。
相比之下,慶陽、酒泉、白銀算得上是甘肅省産業結構最為均衡的三個城市了,而這三個城市的多項經濟指标比如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也均排名甘肅省前列,從側面也證實了其産業結構的優越性,天水作為甘肅省第二經濟強市,未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對此,你如何看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