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曉薇與男友相戀多年卻一直難以得到家人的認同,家人們常以“我是為你好!”、“我還能害你嗎?”為由阻撓這段戀情。曉薇因此陷入了或選擇孝道,卻要獨自品嘗傷心和遺憾,或堅守愛情,卻深感愧疚的痛苦之中。在如此個性彰顯的年代,關乎戀愛婚姻這樣的大事,不僅僅是父母的事,還是七姑八姨的事,看似是出于關心和愛護,但很少有人是以孩子的角度去做考量,而是努力地令自己的意見最終得以實施。
每年高考志願填報時往往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歡喜的家庭是父母與孩子的意見能達成統一,孩子能選擇喜歡的專業。也有家庭會爆發激烈的矛盾:父母與孩子意見不一緻,父母堅持選擇他們覺得好的專業,而孩子并不感興趣。
其實,這都是“人際邊界感”模糊導緻的。人際邊界感是指人與人之間基于人性和規則形成的清楚邊界。中國是一個重親情和聯結,但缺乏邊界感的社會。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邊界非常模糊,父母長期處于這種模糊的界限中,仍然覺得“你的高考志願是我的事,你的戀愛婚姻是我的事”。
Part 2
人際邊界感強的人,能夠分清自己和他人之間清楚的界限,不會縱容對方越過邊界而幹擾到自己的私人空間和權益,與他人交往時總能近而不狎,有禮有節,因此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根據常見的“越界”行為,判斷你是否缺乏人際邊界感。
1、過分幹涉,把别人的事當自己的事
TA們喜歡“幫助”别人,認為自己是熱心腸,是在真心實意地對别人好,甚至不求回報、不遺餘力。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與老友唐晶從好友淪為陌路,就是在邊界感上犯了錯。唐晶對失意的好友施以援手無可厚非,但她錯在将羅子君與自己的人生混為一談。對好友的婚姻硬性幹預,甚至派出男友一同“包攬”好友的生活。最終數十年的朋友成陌路,友情變煙塵。
所以說過分熱情有時候并不是什麼好事,反而是“自私”與“控制欲”的心理表現,這會在人際關系中不自覺地給别人造成幹擾。
2、将個人意志強加給别人
我們從小到大聽得最多的話就是:“我是為你好!”“我早說了,你不聽我的。”“我還能害你不成?”在這樣的傳統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自然而然地會在成年人的交往中将自己意志強行授予他人,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殊不知這種行為方式卻是對别人的忽略和不尊重,甚至從心理動機上來說,是一種“綁架和控制”他人的行為。
3、取悅他人,把價值感寄托在别人身上
生活中有些人總是在讨好别人,TA的價值感是讓别人感到愉快。TA們忽略自我,甚至沒有自我,TA的世界以别人為主。這樣的行為不大可能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因為你無法讓每一個人開心。做人做事需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這樣才不會使自己的人際邊界模糊不清,讓人誤會,也不會跨越别人的人際邊界。
Part 3
想要擁有輕松和諧的人際關系,我們需要明确自己的邊界,同時尊重他人的邊界。
1、建立自我的邊界,守住内心世界的秩序
首先,列出你對陌生人、同事、朋友、家人和伴侶的人際邊界分别是什麼。檢查過去使你感覺不舒服、惱怒、排斥、厭惡的場景和體驗,這些感受可能是别人的言語或行為觸犯了你的邊界所緻。按照“自我感覺舒服和安全”為界限标準明确“可接受”和“不可接受”。(例如:我覺得同事問我童年的陰影/戀愛情況,我會感到不舒服。)以這種方式列個表,能讓你在别人可能表現“過分”的時候有個大概的參照。
其次,要讓别人知道他們越界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立場堅定地和對方說明。例如:遠房親戚不斷打探你的戀愛生活?直接說,你更願意聊其他的話題;某個同事将原本屬于他的工作推給你? 提醒他這并不在你的職責範圍内,你現在手頭也很忙。
需要強調的是,立場堅定≠不近人情;表明立場≠吵架沖突。
2、尊重他人的邊界,不做以愛之名的幹涉
夫妻關系是人際關系中最為親密的一種。李治《八至詩》中寫:“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最好的婚姻其實并不是親密無間,而是有親有距,相敬如賓。Papi醬的愛情觀被許多年輕人視作婚姻标準:結婚五年,不辦婚禮,不請喜酒,雙方父母不見面,過年各回各家,不為了父母心願生兒育女。Papi醬夫婦及各自的父母擁有清晰的邊界:小家是彼此的,原生家庭是各人的,而人生是自己的。
在親情、愛情、友情中,愛一個人是愛TA的獨特及理想,愛TA,不是把愛當作借口,綁架TA的思想。真正的以愛為名是支持TA的想法,用你的思想、實際行動和正能量去支持。
我們要學會明确自己的邊界、提高邊界感,讓邊界合理而邏輯地存在,讓人際交往狀态化繁為簡,使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更加輕松和愉快。
(圖片來自百度圖片 版權屬于原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