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植物的時鐘現象

植物的時鐘現象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2 17:20:39

植物的時鐘現象(說給植物的喁喁私語)1

秦安縣地處隴中南部,氣候屬溫帶半濕潤,年平均氣溫10.4℃,正常年景年均降水量507.3毫米。相比我生活的城市,秦安的水資源相對貧瘠。《大自然的時鐘》一書的作者韓育生自己也說:“西北地區因為雨水缺少,氣候幹燥,葫蘆科的南瓜,一根藤上長出一個果實,要将營養供給果實,就要竭盡全力,綠葉枝蔓即使生長,也隻能長得緊巴巴。”正因為韓育生出生、成長在綠葉枝蔓長得緊巴巴的秦安,老天就鑿通了他與植物靈魂對話的渠道?所以,這一本副标題為“名家植物手記”的《大自然的時鐘》,在我看來是作家說給植物的喁喁私語。

尤以第一輯《北京四季》的傾訴,最能讓我們讀到作者對植物的拳拳深情。

植物的時鐘現象(說給植物的喁喁私語)2

假如要在其中中選出一篇最深情的植物頌,我覺得是《生物龛裡的靈魂》。在這篇借用當代哲學家、教育家蕭焜焘首譯的名詞“生态龛”而生發開來的長文,當一棵楊樹是同人類平等的生命,韓育生從早晨陽光如水銀一般照射在一棵楊樹上寫起,巨細靡遺地描述了楊樹葉子上葉綠素的工作原理、楊樹根部怎麼像人的心髒那般永不停歇地工作的;楊樹的天敵天牛和象甲是怎麼絞盡腦汁要緻它們宿主于死地,喜鵲又是憑什麼成為楊樹喜歡的友鄰的;初春時節楊樹任性揮灑出去的楊絮為什麼讓人愛恨交集。“一棵楊樹的生物龛就是光、水分、二氧化碳,再加上一點礦物質的積累沉澱過程。它從一棵嫩苗長成淩雲大樹,讓大自然裡那些分散的物質,通過它合成碳水化合物。如果沒有意外事件,一棵楊樹的生物龛,就是無數個季節循環當中深藏着生命再造的奇迹,是生命永不枯竭的成長、戰鬥的過程”,既然如此,韓育生何以要把這棵楊樹寫死呢?“閃電從天而降,一個驚雷帶着太陽般的閃電從樹頂瞬間直貫而下,被擊中的楊樹,樹身如同火鳥一樣熊熊燃燒”。可是往下讀,等到我讀到這一段文字:“綠綠的楊樹苗把幾絲陰涼撒到小蛇斑駁陸離的身上,蛇嘴裡吐着芯子,緩緩從楊樹苗的身邊爬過,它的水晶眼、之眼裡,看到了一個新的生物龛剛剛合攏”,我的心髒微微一顫,随即,眼角濕潤了。得怎麼平等地對待植物,作者才能蹲到楊樹苗的身邊細緻入微地觀察繼而觀察到楊樹新一輪的生命是怎麼開始萌發的。說是“名家植物手記系列”中的一本,韓育生的《大自然的時鐘》卻擺脫了我們給予“植物手記”的慣常思維:準确的、拘謹的、語言規矩卻缺乏動感的。是什麼讓韓育生的植物手記像是寫給父母兒女愛人的情書?因為,在這個西北漢子的眼裡,植物是可以與他的父母兒女愛人并肩而立在他身邊的生命,父母兒女愛人能給他的溫潤,植物也能給予。都說“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但在韓育生看來,此話反着說,又何嘗不可?人猶如此樹何以堪!這個植物癡的文章,常常給我錯覺:在他的心裡,植物第一。

我不像韓育生那樣幸運,沒有冥冥中的誰幫助我修通與植物之間能心靈交彙的通衢,所以,很多草木的名字我就算默記上十遍百遍,下一次遇見還是猶如初次相見。我這樣的植物盲閱讀植物癡的《大自然的時鐘》,尤其是那些作者與植物兀自對談的篇目,有些累心,所以,我更喜歡這本書裡有人物出現的篇章,比如第二輯中的《棧菊》,又比如第三輯《寂靜鄉土》中的所有文章。

植物的時鐘現象(說給植物的喁喁私語)3

《寂靜鄉土》記錄了作者回鄉寫作的那段日子與父母相處的細枝末節。當然離不開作者鐘愛的植物,《早晨的新芽》、《碎花繁》、《十月迎春花》等等篇什,将秦安老家四合院裡的那些花花草草都記錄進了自己的文章。新芽和碎花雖不及作者走四方時目睹的那麼瑰麗多姿,但是,一揉進了鄉情和人情,再平常的花草也被作者寫得,我看到了花團錦簇。

不過,我最喜歡還是作者筆下他的老父親和老母親那一對賢伉俪:“讀書不多的父母,并無新鮮的養生觀念。一輩子的忍讓契合,相依為命的老年生活裡,每一個清晨,他們像姐弟(母親大父親三歲)一般親密度走上河灣,穿過狂野上的彎彎曲曲、坑窪不平的泥土小路,邁着比日常走路快捷上幾分的步伐”。這段樸實的記錄,讀到時我像被一口熱茶嗆着了似的,憋出了兩行眼淚。

《大自然的時鐘》之前,我還讀過韓育生的《采采卷耳·詩經草木篇》。也知道韓育生還有諸如《詩經裡的植物》、《西北草木記》、《香草美人季——楚辭裡的植物》等等為草木抒懷的作品。一個作家如此專注于草木,我想當然地覺得是因為他在一個相對南方草木相對貧乏的西北小城長大的緣故。翻來覆去地讀《寂靜鄉土》,我确定韓育生對植物的深情,啟蒙于他那對“讀書不多的父母”。他們對花草樹木、雞鴨貓狗衆生平等的态度,下自成蹊地影響着他們的兒子,當這個遠離家鄉的男人收獲喜悅一時無人喝彩時、倍感孤寂無以排遣時,想到了對草木暢所欲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