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文化點心鋪”:這裡沒有高深莫測的大道理,隻有通俗易懂的小知識。學無止境,每天陪伴!)
自古有雲:詩人多情!在數不勝數的古典詩詞中,詩人們總是或化為春風,憐惜那随風飄落的繁花;或化為思婦,懷念那遠戍邊關的征夫;或化為戀人,遙寄那永遠說不出口的情思……而在面對自己的愛人時,他們很多人卻惜字如金,什麼美麗動聽的話也講不出來了。
然而,當數十年陪伴自己的愛人突然離世,他們終于意識到:原來還有那麼多的話,那麼多的情需要訴說,需要讓對方知道。可此時,一切都來不及了。在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隐就是如此。公元851年的秋天,愛人王氏病故。李商隐自此也活在深深的痛苦與寂寞中。
為了謀生,李商隐不得不遠赴天涯。期間,他寫了很多詩作來表達自己的苦悶。公元854年的春天,李商隐望着滿目撩人的春色,突然想起了往日和愛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于是,一首《二月二日》就是他思念去世的愛人而寫下的凄美詩作,千年來感動了無數人。讓我們走近它:
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裡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
實際上,李商隐一生,真是活得十分任性。正當牛李黨争異常激烈時,他卻任性地選擇了愛情,抛棄了仕途。而當他想要挽回仕途時,卻又堅決不願意放棄愛情。如此,他的一生會遭遇什麼樣的坎坷,大家可想而知。在他的一生中,入駐幕府是最無奈而又不得已的選擇。
妻子王氏離世後,為了謀生,李商隐不得不應東川節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其幕府擔任節度使書記,。而後,他便開始了他一生中最後也是時間最長的一次幕府生涯。這首詩就作于公元854年的春天。此時,已經是詩人在柳仲郢幕的第三年了。
整首詩從感情上可以分為前後兩層:第一層為首聯和颔聯;第二層為頸聯和末聯。為什麼這樣分呢?先看首聯“二月二日江上行, 東風日暖聞吹笙 ”,詩人江行遊春,感受到的是和煦的東風,溫暖的旭日,聽到的是帶着春回大地暖意的笙簧。可以說,處處都是暖烘烘的春景!
而後,颔聯“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緊承上聯,從自然感受轉而描寫自己有意尋春。于是,花柳無賴生長,蜂蝶有情流連,一切都散發着春天的氣息,顯示着生命的活力。但詩人自己呢?春色越美,反而越傷感。一“各”一“俱”中,詩人似乎置之世外了。
仔細思量,人們會不難發覺詩中的隐痛:詩人寫江邊春色,不是為了描寫景物有多美好,而是為了反襯自己的坎坷身世與凄苦心境。因此,詩作頸聯就歎道:“萬裡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元亮井,即指陶淵明躬耕田園;亞夫營,即用漢代周亞夫屯兵細柳營來暗寓幕主姓柳。
你看,一個小小的“用典”,李商隐随手拈來,道出自己連歸隐躬耕的起碼物質條件也沒有,真是令人傷感。如許撩人春色,詩人卻“萬裡難歸”、“三年在幕”,其中所蘊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誰能理解呢?如今,妻子去世,這種欲歸不能的苦悶無奈,越發無處訴說。
最後,詩作末聯說:“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更進一層地書寫自己心中的悲苦。詩人内心思歸,想借遊春來排遣愁悶,卻反而更加傷感無奈。這些本來歡暢悅耳的春天之歌,此時就像凄涼的午夜風雨聲,不斷撩撥着自己的愁緒,真是令人感慨落淚。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删除。注: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