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情醉青石巷戀魂紫禁城

情醉青石巷戀魂紫禁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9 20:39:12

情醉青石巷戀魂紫禁城(情牽紅寺堡太多)1

吳禮峰(右一)在帶領女足隊訓練。 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甯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是易地生态移民安置區。22年來,紅寺堡區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學生從3名增加到近5萬名。多年來,福建向甯夏派出了一批又一批支教老師,他們的切身感受,映照着西部教育的巨大變化。

紅寺堡,隸屬甯夏吳忠市,是易地生态移民安置區,這裡從無到有,平地而起,累計搬遷安置甯夏中南部8個縣區貧困人口共計23萬人,是甯夏移民開發、生态改善、精準扶貧的縮影。與甯夏已脫貧摘帽的其他8個貧困縣相比,紅寺堡有着承接移民子女的教育需求。

多年來,福建向甯夏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支教老師,截止到2020年,僅兩省區層面共有22批1226名福建教師到甯夏貧困地區支教。他們為當地教育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也切身感受着西部教育的巨大變化。

到 來

“校舍嶄新、配備先進,跟想象中的景象完全不一樣”

陳義榕是福建省福州市高新區良存華僑中學的教師,一年前,他作為福建第二十二批援甯支教教師的一員,來到紅寺堡區第三中學。

從海邊到山邊,航程不到4個小時,但對陳義榕來說,是一個新的開始。他回憶起一年前,來到紅寺堡第一印象是“驚訝”:“樹木蔥綠、道路寬敞,校舍嶄新、配備先進,跟想象中的景象完全不一樣。”

在紅寺堡三中支教的福建德化第三中學教師楊财港說,“通過與甯夏南部西吉、泾源等地的支教老師交流,我們發現,現在甯夏的基礎教育辦學設施很好,不少學校配有諸如等離子顯示屏、智慧教室、創客教室等設備。”

如果說支教老師感受到的是貧困縣脫貧摘帽後教育質量的飛躍,堅守在當地的教師則親曆了整個改變的過程。

22年前,當時隻有28歲的楊金花從甯夏海原縣調來紅寺堡小學任教,如今已經是紅寺堡區教育局局長。“我剛來的時候,紅寺堡隻有3名小學生,沒有初中,更不要說高中。學生人數不夠開班,到了次年開春,積累了30多名孩子,我們才辦起小學。”楊金花回憶。

經過22年的發展,紅寺堡的教育早已不是當初的模樣。全區已建成完備的教學體系,包括高級中學2所,初級中學4所,小學77所,幼兒園59所;學生從3名增加到如今的近5萬名,培養大學生累計1.2萬餘名。

見 證

“切身感受到國家在西部教育上的投入有多大”

“同學們,你們認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得到發展的原因是什麼?”來自福建泉州的支教老師姚瑞安,這學期承擔紅寺堡三中的曆史課教學工作。

姚瑞安和學生們平常習慣用一款智能白闆一體機來上課。在這裡,“人人通”空間、雲校家、互動課堂等軟件,已是教師們備課上課、工作交流的必備工具。他深切感受到,紅寺堡在完善教育硬件設施的同時,在“互聯網 教育”的資源配備和有效使用上已經有了不錯的探索。

長久以來,甯夏面臨優質教育資源短缺、教育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發展“互聯網 教育”,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全網共享,是甯夏實施教育扶貧的一項重要舉措。2018年7月,教育部批複甯夏建設全國“互聯網 教育”示範區,紅寺堡三中便是區裡的标杆示範學校。

“雖然我們有八成學生來自農村,但孩子們适應新型教學模式的能力很強。我們先後投入70餘萬元購買學生平闆40個、安裝觸控一體機10台、建成智慧教室一間,讓教師提前學習使用現代化教學設備,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紅寺堡三中校長馬澤明說。

張國洪是來自福建龍岩的支教老師,這學期負責紅寺堡三中初一年級的部分計算機課程。他與孩子們相處一段時間後發現,互聯網的魅力在課堂得以無限放大,“學生們對網絡充滿好奇,好像找到了一個窗口,如饑似渴地獲取知識,問題一個接一個,有些我都解答不出來。”

楊财港說,“來到紅寺堡,能切身感受到國家在西部教育上的投入有多大。”

“和成都、銀川等地優質學校同步上課,對紅寺堡的學生來說已經不是稀奇事。鄉村小學平均每個班級,一到兩周有機會和城區學校上一堂在線互動課。我們計劃到2022年完成中小學數字校園、在線互動課堂、智慧教室百分百覆蓋,真正将優質教育資源送到每個學生身邊。”楊金花表示。

收 獲

“我們跟孩子約定,以後一定要來福建看大海”

不僅在硬件提升上下功夫,紅寺堡也努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去年10月,紅寺堡區計劃舉辦初中體育球類聯賽。從福建福州來紅寺堡三中支教的老師吳禮峰建議,在學校組織起第一支女子足球隊參賽。籌備時間隻有兩周,教師們從3個年級挑選出30多名候選隊員,通過體能測試等進行重重篩選,最後一項測試是50米往返跑。

“我不想被淘汰,我不想被認為做什麼都做不好。”一名九年級的女孩沒能通過選拔,默默掉眼淚。吳禮峰跟老師們一商量,決定讓她進入足球隊做替補隊員,“發同樣的隊服、球鞋,不能讓她覺得自己與其他隊員不同。”在福建晉江市援建的操場上,吳禮峰帶着女足加緊訓練,最終在聯賽中奪得冠軍。

去年入冬,紅寺堡下了第一場雪。吳禮峰因為臨時返回原來所在的學校籌備籃球比賽,錯過了看雪。女足隊員們以為老師不再回來,有人還哭了鼻子。第二場大雪,吳禮峰沒有錯過。幾位難得看雪的福建籍教師都十分激動,他們在雪地裡寫下:福建,甯夏。

多年來,一批接一批的福建援甯教師來而複往,給孩子們帶來的,不僅有知識的傳授,還有視野的開闊。談及與學生相處的點滴,幾名支教老師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說法:情感的回饋。陳義榕說:“這裡的學生特别淳樸善良,我們給他們傳授知識,他們也在滋潤着我們的心田。我們跟孩子約定,以後一定要來福建看大海!”

如今,楊财港已經返回福建。他說:“支教不隻是為了解決師資短缺問題,更有助于兩地教育人才交流、先進教育模式和經驗分享,甯夏之行,相較付出,收獲更多。”

本報記者 禹麗敏

來源: 人民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