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酸腐病,是一種二次侵染葡萄的病害,主要危害着色期至成熟期的果實,最早在葡萄封穗期後開始危害。
1、發病症狀
發生酸腐病的果穗主要表現為:果皮與果肉有明顯的分離,傷口漂白,果肉腐爛,果皮内有明顯的汁液,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汁液通常外流;果粒伴有酸味;
同時病果周圍有粉紅色小醋蠅成蟲出現,且有蛆出現;套袋後的葡萄在果穗下方的果袋部位,常有因果肉内汁液流出後造成的深色污染。
2、發生規律
酸腐病先由機械損傷、擠壓或病害等原因造成果面傷口, 然後由醋蠅攜帶醋酸菌和其它細菌,引發果粒腐爛,是真菌、細菌、昆蟲三方聯合為害的結果。近幾年在我國已成為葡萄栽培過程中的重要病害[1]。為害嚴重的果園,損失可達30%到80%,甚至絕收。病害發生程度與管理水平關系很大。
酸腐病的病原真菌是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參與糖的轉化,把糖轉化成乙醇,酸腐病的病原細菌是醋酸菌[2],它可以把乙醇轉化為醋酸,酸腐病的病原昆蟲是醋蠅,醋蠅是酵母菌與醋酸菌的載體和傳播者,傷口是造成葡萄酸腐病發生的基礎。
一般來說,在葡萄封穗後進入轉色期時,該病開始發生,這時葡萄果粒接近于成熟,果粒内糖含量較高,酸含量較低,利于酵母菌、醋酸菌的生長。一旦出現傷口,酵母菌就在傷口處将糖轉化成乙醇,葡萄果粒傷口吸引醋蠅前去活動,乙醇遇到醋蠅身體上攜帶的醋酸菌,即被氧化成醋酸,産生酸味。産生的酸味再吸引更多的醋蠅前來取食,醋蠅在這樣的環境下取食,身體上同時沾染了酵母菌和醋酸菌。沾染酵母菌和醋酸菌的醋蠅飛到其他的果實上産卵後,卵孵化出幼蟲在果粒上面爬行,會産生傷口,重新危害。
因品種不同,該病的發生時期是有區别的。早熟品種進入封穗期、果粒上色時間較早,發病早,晚熟品種一般較晚[3]。但是早熟品種的發病為晚熟品種提供了有利的發生條件。一般葡萄酸腐病在下小雨後空氣濕度不太大, 濕度适宜時有利于醋蠅滋生, 傳播速度特快, 常令人措手不及, 給果農造成很大的損失。
3、防治技術
葡萄酸腐病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常見的預防措施主要有:
(1)晚熟品種盡量不要與早熟品種混栽;
(2)在田間,發現有損傷的果粒,包括病粒、蟲粒、機械損傷的果粒,要及時摘除,不給病原提供繁殖擴展的機會;
(3)要加強對白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病害的防治,從而減少其他病菌的傳播;
(4)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避免葡萄植株徒長。加強栽培管理,及時進行摘心、縛蔓、整枝等工作,提高通風透光的能力,避免給病原菌帶來适宜繁殖生長的環境[4];
(5)加強栽培管理,減少裂果;
(6)可以制作一定的糖醋液誘殺成蟲,将容器分别挂于田間多個地點,利用醋蠅對糖醋液的趨性,對其進行早期誘殺;
(7)化學防治:10%殲滅(氯氰菊酯)3000倍液、80%敵百蟲800倍液等;
(8)醋酸菌、酵母菌可以采用80%的必備(波爾多液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進行防治。
作者:何濤、杜飛(雲南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1]楊立英. 葡萄酸腐病的發生原因與防治策略[J]. 中外葡萄與葡萄酒, 2018(05): 57-61.
[2]羅世平, 何明莉, 邢維傑, 韓麗紅, 叢林, 劉斌.葡萄酸腐病的防治[J]. 北方果樹, 2015(01): 37-38.
[3]段羅順, 蒯傳化, 鄭先波. 葡萄酸腐病的發生與防治[J]. 山西果樹, 2015(01): 50-52.
[4]麻和水, 宋東波, 彭志林. 葡萄酸腐病綜合防治技術[J]. 果農之友, 2008(08): 49.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