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胃病,可以吃XX調理嗎?哪些東西不能吃?”消化内科主治醫師方霖說,基本上,每個來看門診的患者都會問上面的問題。其實,患胃病真的不用過分緊張,下面這些常見疑問,聽方醫生為你一一解答。
疑問1:喝粥、喝湯對胃好?
有一些患者認為,得了胃病後,平時的主食最好改成半流質,比如粥、湯等。方醫生表示,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也有些胃病患者喝粥、喝湯後,反而出現反酸,加重不适症狀。
他表示,喝粥、湯的确有利于消化吸收,有一定養胃效果,但最好和雜糧混合着煮,避免營養成分過于單一。
煮粥的水不宜過多,盡量黏稠一些。
喝粥時再搭配其他主食,比如包子、油條等,否則隻喝粥容易引起反酸。
疑問2:喝牛奶會胃脹?
牛奶是公認的高營養價值食物,但有些人卻認為喝牛奶會引起胃脹,所以最好不要喝。
方醫生說:“隻要喝了沒有明顯不适,就可以經常喝。”
如果是乳糖不耐受,就要少喝牛奶,因為這一類人群體内缺乏特異性消化酶,喝完牛奶可能會出現腹脹、腹瀉等症狀。
他建議,經常消化不好的人可以試試喝酸奶,酸奶可以幫助改善腸道菌群,可以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也沒有不耐受的問題。
疑問3:有胃病的人,不宜吃太多雜糧豆類?
有一些觀點稱胃不好的人不能吃雜糧和豆類,因為富含纖維食物會傷胃。
“沒必要一點兒都不吃”,方醫生說。
五谷雜糧是高纖維食物,豆類是植物蛋白,二者都對養胃有一定幫助,而且能夠防便秘,促進腸道蠕動。
吃這些食物時隻要以不過量為原則即可,否則,吃太多高纖維食物也會加重腸胃負擔,長期下來,胃運作得累了,胃病自然會找上門。
疑問4:真的有養胃食物嗎?
方醫生說,門診中有一些胃潰瘍患者說,自己平時胃不舒服就吃點面食,像饅頭、面條,或者喝點小米粥後,症狀就不是那麼明顯了。是不是這一類食物有養胃功效呢?不完全正确。
面食含有小蘇打,主要是堿性成分,一些胃酸分泌異常的患者進食後,的确可以中和胃酸。但是,如果吃了面食後出現不适感,就不建議長期進食。
小米粥的成分相比粗糧更容易消化吸收,适合胃病患者長期進食。
疑問5:胃病真的能養好嗎?
“胃病養得好不好,關鍵在能否管住自己的嘴”,方醫生說。
方醫生稱,之前曾給一個紅光滿面、身體健朗的七旬老人做胃鏡,幾乎沒有萎縮的迹象。之後問了她有什麼保養秘訣,老人家高興地分享出來了。
老人說,沒事會嚼嚼春砂仁,吃東西都細嚼慢咽,每一頓控制在七八分飽,正餐喝點湯水,讓自己有飽腹感,這樣就可以避免吃太多。
“好東西嘗一點就可以了,一定不能暴飲暴食,燒烤、煎炸、油膩、偏酸、辛辣、腌制等刺激性食物盡量不要吃”。
其實,日常生活中隻要做到好好吃飯,就可以把胃調理好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