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有什麼功效與作用?艾草(學名: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别名:蕭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蕭、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艾草有什麼功效與作用?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艾草(學名: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别名:蕭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蕭、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
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幹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亞洲及歐洲地區。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物,植株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厘米,側根多;常有橫卧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莖單生或少數,高80-150(-250)厘米,有明顯縱棱,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草質,并有少數短的分枝,枝長3-5厘米;莖、枝均被灰色蛛絲狀柔毛。
藥用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幹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産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本草綱目》除記載有“白蒿”及“白艾’外,還記載有“蕲艾”(産蕲州,今湖北省蕲春縣薪州鎮),可入藥。此系艾的栽培品種cv. qiai,與原種(野生種)的區别在于:栽培品種植株高大,高150-250厘米,香氣濃烈;葉厚紙質,被毛密而厚,中部葉羽狀淺裂,上部葉通常不分裂,橢圓形或長橢圓形,最長可達7-8厘米,寬1.5厘米,葉揉之常成棉絮狀;入藥,性溫、苦、辛、微甘。
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曆代醫籍記載為“止血要藥”,又是婦科常用藥之一,治虛寒性的婦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煮水洗浴時可防治産褥期母嬰感染疾病,或制藥枕頭、藥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及虛寒胃痛等;艾葉曬幹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殺蟲的農藥或薰煙作房間消毒、殺蟲藥。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食用
艾草也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糍粑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參見艾糍)。即用清明前後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部分地區會加上綠豆蓉),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