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揭陽進賢門什麼時候建設的?

揭陽進賢門什麼時候建設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22:16:16

揭陽進賢門什麼時候建設的?(地理揭陽進賢門)1

從潮州前往揭陽的途中,風物迅轉,偶現的村頭牌坊與街角燃着香火的祭神壇都在一瞥間飛縮成掠水而過的鳥眸裡的倒影,我便總想起在相同的起點到終點這段連線上,另一人的“地平如掌樹成行,野有郵亭浦有梁”。

那年梅花盛開的盡頭,初任“提舉常平茶鹽”的楊萬裡于梅關古道追擊潮州沈師,憑借此功,他被封廣南東路提點刑獄,從潮州返廣經揭陽時,“山路亭亭小樹梅”的點點清麗轉成了桃山都鋪前渡上的“更著兩行團樹子,引人行遠不教知”。

廣東南路簡稱廣東,路治廣州,便是當時的行政中心,省會之地。在那時,從潮州往廣州分南北兩路,北路經梅州,南路存留部分則從潮州經揭陽到惠州,因此又被稱為“潮惠路”。“閩廣通衢”“揭陽古渡”,千古之間,無數的潮州學子從這條古道上趕赴廣州參加鄉試。他們途徑揭陽,便必然不隻做個馬蹄聲哒哒裡的過客。

揭陽進賢門什麼時候建設的?(地理揭陽進賢門)2

這些青衫士子肩負一家之榮,踏着十年寒窗而來,在進入廣州之前就懷着一顆虔誠之心先行在孔夫子面前跪拜祈福。在潮州,韓愈是點明民智的那隻手,而在揭陽,儒家思想遍地生根。

古揭陽縣是廣東省最古老的縣城之一,被多數學者認為是潮汕文化的發源地,潮州牌坊街上的一座牌坊便是為揭陽籍翁萬達所建,在揭陽,孔子之誦蔚然成風,将文采斐然的賢人輸送給了王朝與中華大地。

但“知行知止唯賢者”,揭陽文人更重要的一點,還在于“賢”,而記錄這一處的,便是進賢門。古籍贊潮汕地區建築是“潮汕厝,皇宮起”,供奉孔子的揭陽學宮将孔廟文化融于金碧輝煌的建築,而進賢門同樣是不輸于其的亮麗風景線。

01

關于揭陽進賢門的“賢”,追根究底應當從榕江開始。

榕江發源于汕尾陸河縣鳳凰山,接連流經汕尾、揭陽與汕頭,從汕頭牛田洋處彙入南海,是粵東地區僅次于珠江的第二大深水河。在揭陽市内,廣袤的榕江流域軀幹清晰,從處于普甯西南的南陽山區的上遊北流而去,經石塔在硁下入揭西進而轉東,将揭陽市四區:普甯、揭西、榕城、揭東緊密相連,成為古揭陽文明發源之地。

揭陽進賢門什麼時候建設的?(地理揭陽進賢門)3

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文明之初,逐水而居。公元前214年,始皇在南荒之地置郡設縣,與番禺、龍川同期,在揭嶺向陽處設立古揭陽縣。從中原遷移來的民衆帶來了中原的文化,并借助當時管轄大部分粵東地區的古揭陽,形成了潮汕文化的雛形,也是揭陽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開始。

根據現在的資料而言,那大概是397年前的明天啟元年。江西臨川進士曾應瑞剛剛被授予揭陽知縣的官位。古時候,隻有科舉殿試及第者才能被稱為進士,并支撐士子取得在中央官場沉浮的初步資格。

“官能宿業,教之所興;官苟非人,教之所廢”,因此地方性進士的多寡對于父母官而言,是政績的一個表現方面,同時也是衡量一個地區教育和文化發展情況的重要指标。從進士之路走來的曾應瑞同樣無比看重其所轄之地的會試情況,然而揭陽的進士之途已青黃不接許久。

揭陽進賢門什麼時候建設的?(地理揭陽進賢門)4

在被視為“南蠻之地”的嶺南,尤其是沿海地區,教育低落是正常現象,但揭陽是一朵從兩漢時期就興起的奇葩。離進賢大道不遠,南宋紹興年間修建的揭陽學宮,是全國學子的聖地,它将儒家文化浸潤在這片土地之上,從這裡走出的揭陽學子将揭陽之名灑滿天下。

時光倒流,從隋朝起,科舉中鄉試三年一次。木樨墜地,長街馥郁,滿城流動着深秋,一個又一個揭陽學子或結伴、或孤身一人進入考場,并用他們的功名奠定了“揭陽多士天下都,聲名籍籍南海隅”的基底。

少年人意氣風發,滿腔熱血,江山在他們手中,走過一年又一年,而他們的家鄉,也因此而改變。

揭陽進賢門什麼時候建設的?(地理揭陽進賢門)5

在揭陽黃岐山松崗岩的陳夫子岩,據說便是“仙客有靈千古在,洞門無鎖四時開”的宋代賢者陳思仲讀書之地,而風門古徑古廟旁的榕樹,則聽過師從王陽明的薛中離的思索之語。但千金易散,才也亦散,輝煌的功名史,自潮州薛守後戛然而止。

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四朝年間,揭陽參加會試的舉子接連落榜,對整個揭陽的士子造成了沉重打擊,也成了曾應瑞所面臨的低迷開局。

從古到今,人們對于功名利祿的追求其實并未發生大的改變。就像每年高考時的全城戒嚴,與其後對于高考狀元的大張旗鼓的宣傳。加注于士子身上的榮耀是對其多年苦讀的尊重與激勵,而在封建時代,萬裡挑一,比之今日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權勝于錢的時代,朝廷所賜予的官途是一種放在今日難以企及的驕榮。進士之事與己身是一生榮耀之開端,于一個地區,則是學術驕傲與全城學子在寒窗下的信心來源之一。

揭陽進賢門什麼時候建設的?(地理揭陽進賢門)6

在人力所難及之時,人們會開始訴諸别力。明朝自朱元璋起便重視風水之說。漁湖鳳圍的舉人宋兆禴等人以“向此門既塞,甲第漸稀”為由建議曾應瑞改變地理形勢來改善文運,勸其“在學宮東側城牆修建城門,在同一分金的北溪東岸龜山上修建寶塔”,以此來添補揭陽。

子不語怪力亂神,我們無法得知曾應瑞是否猶豫過。然“邺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這個從臨川而來的知縣,興許也在心中向往着成為謝靈運那樣流芳千古的人。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的澹台滅明南遊至南昌,從南昌城門而入開館收徒。繼先賢往事,開後事之道,他所入之門被喚為“進賢”,曾應瑞便取此意此名,為即将落成的東城門命名為“進賢門”。

一座美輪美奂的城門就此坐落于城東。

揭陽進賢門什麼時候建設的?(地理揭陽進賢門)7

西臨揭陽學宮與城隍廟,東面遙遙與涵元塔同出金字之上。每日天初破曉,魚肚将白,朗朗書聲同日暖婆娑同臨門前,帶着滿城學子的希冀眺望此後的三百餘年,成為揭陽人心中無可比拟的聖地。

02

沿進賢大道緩緩而行,現代化的樓房、快餐店有序地從中心汽車站一路排到城市主軸道兩側。你不用擔心會錯過進賢門,在車水馬龍的車道上,它顯得如此氣韻悠長又獨一無二。

下為石築城門,上托三層門樓,遠望八角翹檐展翅欲飛,近看花窗門庭紅柱綠瓦,就如潮汕文史學家貝聞喜所作:“雕梁畫棟古城樓,曆盡滄桑數百秋。裝扮新姿迎盛世,蓮花出水更清幽”。

在今日來看,它并不宏偉,通高十六七米,上下階的轉角上刻着精緻的木雕垂蓮。純杉木結構的三層中,首層為三進五間,于南、北兩側各設一四周起翹的門亭,最上層則為八角亭閣,少見的墨綠色八角攢尖琉璃頂古樸秀麗,使它與其說是城樓,不如說是精緻的樓閣。揭陽城人習慣把它叫做“紅亭”。

明朝與清朝時,“宿鳥動前林,晨光上東屋”之時,更夫就會在進賢門上吹響“報曉号角”,号角聲趁風起,頃刻間傳遍揭陽縣,被叫做“谯樓曉角”。

這紅牆、綠琉璃與青荷花也許都是曾應瑞與揭陽進士将心中對揭陽的美好祝願付諸于其身的體現,而民衆的美好心意還随着另一個傳說流傳了下來。

揭陽進賢門什麼時候建設的?(地理揭陽進賢門)8

揭陽人傳說在唐、宋時期,揭陽有七賢士,認為城中東部的空地上适合建造一座城門,因此便刻“進賢門”石匾并埋在地下。百年後的明朝,揭陽當地有名的賢達之人又是七位。前七後七,賢達之人心有靈犀,在建造城門時選中了同樣的地方,不期然挖出了那塊石匾。

因此進賢門便被認為是“前七賢”設,“後七賢”開,一時傳為佳話。

風水之說勿論,難辨之事不談。兩年後,進賢門竣工,因其是舊時東門後改遷城之東南隅所遺,宋兆禴在作文時,題作《重開進賢門記》。落成之日,滿城學子奔走相告,争相前往。這座寄托着文運亨通的城樓将父母官的殷切,傳達給了揭陽學子。

之後的故事,更像一個奇迹。

30餘年後,從累官禮科給事中到跟随鄭成功收複台灣的辜朝薦,便是在進賢門落成的第二年考中了舉人,與他同年進舉的,還有後來累官天津參議的王宗昌,和“端厚訓士,義凜贍族”的賢德之師陳光朝,而他們全部都未辜負“進賢”之名,每一位都是揭陽史上有名的賢良之才。天啟七年,好事接連,揭陽奇迹般出現了六人同榜登第之況,而六人中的郭之奇、黃奇遇、辜朝薦和宋兆禴于崇祯元年同成進士,被稱為“戊辰四俊”名噪至今。

揭陽城人感恩曾應瑞造化之功,便在進賢門附近又修了一座曾公生祠。曾應瑞未在文學上同謝靈運比肩,但在為官功績上,興許也足夠其長笑餘生。

林熙春《曾祠記》贊他“和厚而介,辨治而寬”。後來的揭陽知縣何望海,也為其題寫《曾公生祠碑記》,贊其“造福宏多”。

一處地标,一處靈魂,進賢門自此留名于史,将揭陽的風骨傳了下來。

03

在揭陽人心中,進賢門是一種寄托和信仰。

時至今日,孩童在上學日前被父母牽着在進賢門走一趟,仍舊是保留在揭陽民間的老習慣,甚至大多數揭陽男子在娶妻時,也要專門過進賢門以求妻賢家和的好彩頭。

這并非偶發。在許多地方性老傳統的代代相傳裡,從曆史裡走出來的有形之物,總容易被後人附加上更多更廣的祈福範疇。用民間的說法叫做“好意頭”。這種好意頭所指的意象模糊又清晰,寄托着人們想象和漢字體系中幾近全部可以被歸入“如意”二字的吉祥話:升官發财、家和事興、婚姻美滿、子孫滿堂。

揭陽進賢門什麼時候建設的?(地理揭陽進賢門)9

人們在潛意識裡相信着,象征過好事的舊物件能夠給當下帶來好運氣,并且試圖在合攏的掌心裡将這份運氣緊緊抓住。

百年前,前往别地與來揭陽的父母官都要從揭陽門走過。百年後,牙牙學語的孩童從剛學走路的時候就被父母帶來過這裡,并與它在從小到大的學習生涯中成為最親密的夥伴。千百年來生活在大地上的人們最樸素的願望,和對子孫的期盼,順着基因密碼永世地流傳着,也正是這些願望與期盼所需尋覓的載體,給了在洶湧的歲月裡,遍體鱗傷的舊建築以新的存活根基。

曆經了風風雨雨,1937年因舊城改建,揭陽的五座城樓全部被拆,唯獨留下了“進賢門”。

揭陽進賢門什麼時候建設的?(地理揭陽進賢門)10

城牆已毀,伶仃的古樓在川流不息的現代化街道上站成了一本揭陽城的筆記。可沒了相依為存的老夥計,這本筆記未能經受住風雨的侵蝕。它殘缺松動,黯然失色,敗給了時間,直到2005年,揭陽市以保護文物為名對它進行了重修。

登上進賢門,城樓裡一人烹茶而坐,旁邊的門上還貼着揭陽的曆史故事。古物在被重新使用,在被重新打量,卻始終與其代表的過往密不可分。它的迷人,在其精緻,也在其歲月。

-還可以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