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産環節工作?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實施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累計不少于500所職業院校、1000家企業參加項目實施,累計培養不少于20萬名現場工程師,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生産環節工作?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實施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累計不少于500所職業院校、1000家企業參加項目實施,累計培養不少于20萬名現場工程師。
生産服務一線數字化、智能化職業場景,急需一大批具備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要精操作、懂工藝、會管理、善協作、能創新,能第一時間解決現場問題,現場工程師就是為此量身打造的。現場工程師是基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人才類型概念。在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人才序列中,現場工程師大體相當于能工巧匠的層次,是大國工匠的預備隊和生力軍。現場工程師是一種複合式的高技能人才,這種人才擅長在複雜的工作情境中作出準确判斷、采取恰當行動并能圓滿解決問題。也隻有在現場,現場工程師才能體驗真場景、接觸真任務、發現真問題、分析真障礙、探究真方法、獲得真成長。
《通知》指出,将遴選發布生産企業崗位需求,對接匹配職業教育資源,以中國特色學徒制為主要培養形式,在實踐中探索形成現場工程師培養标準,建設一批現場工程師學院。職業院校擅長理論教學,企業擅長實踐訓練,培養現場工程師必須加強校企合作,實現職業院校和企業優勢互補。
培養現場工程師要求職業院校深化育人改革。職業院校要根據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高端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的人才培養要求,把不同專業、不同崗位對現場工程師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細化為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專業課程體系,系統推進教師、教材和教法“三教”改革。師資方面,要選配師德高尚、遵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熟悉企業行業情況、具有紮實理論功底和過硬操作技能的教師從事現場工程師的培養工作。完善以數字化為主體的教學資源庫,選擇适合的活頁式、手冊式教材,滿足新技術、新業态、新模式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樹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實施行動導向的教學,在培養“執着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基礎上,統籌現場工程師的職業能力、核心素養和創新品質。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還要特别注重培養學習者的數字意識、數字能力和數字素養。
在培養現場工程師的過程中,企業的責任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前置人才标準;二是強化實踐能力;三是改革評價辦法。企業要把現場工程師的能力和素質要求轉化成職業院校的教學内容和标準,根據工作過程編制教學過程,以增強職業院校教學的靶向性和有效性。企業要充分發揮自身在生産經營研發中的信息、設備、原料、技術、工藝等方面的優勢,選派具有教學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基于真實生産任務的教學,夯實實踐環節。企業要根據現場工程師的成長規律,從訂單式招生、交替式培養和賽馬式使用等全過程健全現場工程師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制度,更好地發揮選人用人的導向作用。
在培養現場工程師的過程中,職業院校和企業不是接力式的而是交互式的,不是一站式的而是終身化的,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水乳交融的。在培養現場工程師的過程中,職業院校和企業要同向而行相互賦能,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校企雙赢,培養更多現場工程師。
(作者系江蘇省徐州市張集中等專業學校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2年11月09日第2版
作者:滕道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