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幻莫測的當今市場,重整一個舊品牌或許比再造一個新品牌的難度更大。
文丨尹應娥
與很多被收購的國産美妝最終淪為外資企業并購的殉葬品不同,最近幾年,丁家宜、孩兒面、舒蕾等國産美妝又回來了。
3月29日,久未露面的孩兒面在上海召開了一場啟航大會,正式宣布孩兒面回來了,要在兒童護理市場重新大幹一場。
衆所周知,孩兒面于1994年被德國漢高集團收購,然而,昔日上海可蒙公司的明星兒童品牌,并沒有因為進入漢高的豪門而延續此前的市場輝煌。2019年,漢高集團将孩兒面品牌出售給上海臣越實業有限公司,今年3月,孩兒面終于開始啟動全新布局。
不止是孩兒面,今年3月,曾經被拜爾斯道夫于2007年收購的絲寶集團旗下的舒蕾品牌也宣布其在中國市場開啟新征程。舒蕾于2020年被舒蕾個人護理用品有限公司回購。
時間撥回至2011年,曾經風靡一時的丁家宜被法國科蒂收入囊中,但丁家宜沒有在科蒂旗下再上新台階,銷售一路銳減。2015年,外嫁4年的丁家宜重回創始人莊文陽之手後,重啟中國市場。
不過,從這幾年的市場驗證來看,丁家宜回國後的表現可謂“平平”。無論是曾經強勢的KA渠道,還是回歸後搶占的電商渠道,以及這兩年興起的各類新興渠道,丁家宜幾乎都沒掀起什麼浪花。就連其曾經的強項防曬品類,也沒有重新建立起絕對優勢,近幾年的線上線下防曬銷售排行榜,都不曾看到丁家宜的身影。
對于孩兒面和舒蕾來說,最早回歸的丁家宜并沒有起到“表率”作用。其回歸後的“平平”表現,倒是在一定程度上對舒蕾和孩兒面起到了警示作用。
孩兒面、舒蕾、丁家宜等一衆國産美妝品牌在被收購前,都曾是中國市場家喻戶曉的美妝品牌,有較強的品牌力和市場沉澱,因此,都曾賣了個好價錢。而如今的它們,到底還剩多少品牌價值?
丁家宜被科蒂全資收購後,其品牌價值早已被榨幹,經銷商渠道和KA賣場被平移,消費者客戶群流失。盡管隻外嫁了4年,但足以讓消費者忘掉它。
與丁家宜一樣,孩兒面和舒蕾被收購前和被收購後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影響力,早已不能同日而語。重回市場的孩兒面和舒蕾,如果隻是想蹭品牌的剩餘聲量和價值,榨取老本兒,不能重新建立起新的品牌力和競争優勢,很可能成為下一個“丁家宜”。
從客觀上來說,無論是被收購4年之久的丁家宜還是被收購12年的舒蕾,或者是被收購近20多年的孩兒面,重出江湖它們,首先面臨的便是競争環境、消費環境、營銷環境的變化,它們頭頂的天,早已不再是它們曾經熟悉的那片天。在變幻莫測的當今市場,重整一個舊品牌或許比再造一個新品牌的難度更大。其次,對于這些外嫁回國的美妝品牌來說,被收購後沒有得到足夠的發展機會,其品牌價值和影響力也逐漸被削弱。因此,這些品牌回國後,必須重建品牌價值,構建起新的品牌優勢。另外,如何跟上新的市場節奏,踩準時代鼓點,在新國貨浪潮中把握機會,也是這些品牌要考慮的問題。
不過,從媒體報道層面來看,相比丁家宜,孩兒面和舒蕾的不同在于,不是被前創始人或者創始公司回購。這種不同的意義在于,這兩個品牌更容易甩掉此前的品牌包袱,輕裝上陣,以更新的視角和品牌态度,對待回購的品牌。
據化妝品報在從舒蕾和孩兒面的發布會上了解,舒蕾2020年重新回歸本土運作之後,首年便實現了50%的銷量增長,為重新占領本土市場開了個好頭。在中國智慧的市場策略和德國技術的加持下,舒蕾将在原有優勢的基礎上,在品牌、産品、渠道等各方面全面煥新。而孩兒面在近期的啟航大會上,在保留經典的蘑菇形狀包裝風格上,孩兒面從視覺、産品線、渠道布局、營銷方式上,都緊跟市場趨勢,做了全新的調整和布局。
新“舒蕾”能否繼續書寫輝煌,攔截終端,孩兒面能否再次成為“十個媽媽九個選”的兒童護理品牌,目前來說還為時尚早,期待這些回歸的國産美妝能“梅開二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