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兩兄弟建造古廟

兩兄弟建造古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9 23:21:08

2022-02-04 08:00

在福建省西南部的山嶺之間,分布着數量龐大、造型獨特的土樓建築群。它們形似圓盤,狀若飛碟,遠觀猶如天外來物,近看卻似一個個堅固的堡壘。它們是有着上千年曆史的客家民居,是聞名海内外的世界文化遺産,也是電影《大魚海棠》中椿的家——“神之圍樓”的原型。

兩兄弟建造古廟(60年前他留守故裡)1

土樓緣何被稱為“家族之城”?

據不完全統計,福建現存土樓數萬座,集中分布于福建西南部的龍岩市永定區、南靖縣、華安縣等地區。

江存忠老人今年83歲,生在永定,長在土樓。他所居住的承啟樓直徑73米,被譽為福建“土樓王”。規模宏大的承啟樓,在江氏三代人八十餘年的努力下于1708年完工,此後的江氏家族也在承啟樓當中逐漸發展壯大。

兩兄弟建造古廟(60年前他留守故裡)2

“我們這棟樓是江氏十五代祖宗江集成建的,他傳下4個兒子,20個孫子,70個曾孫,360個玄孫。最鼎盛的時候,樓裡住了一千多人。”江存忠老人告訴我們,承啟樓當中的江氏後人如今已經延續到了第三十代。土樓,成了名副其實的“家族之城”。

兩兄弟建造古廟(60年前他留守故裡)3

“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套圓,圈套圈,曆經滄桑數百年。”永定當地的幾句童謠,勾勒出了福建“土樓王”的傳奇。

從空中俯瞰,承啟樓環環相套的格局盡收眼底:最外一環周長230米,樓高四層,是族人生活起居的主要場所。一樓為廚房,二樓為糧倉,三樓以上為卧室,共288個房間。第二環為兩層高的客房,供外來賓客使用,共72個房間。第三環是樓内子弟的書房,共24間。第四環則是整座樓的中心,供奉着觀音像,也作宗族議事之處。靠着祖先立下的家風家規,上千人共住一樓,三百年來生生不息。

兩兄弟建造古廟(60年前他留守故裡)4

福建土樓的曆史起源

在福建,幾乎每座土樓都是聚族而居。林氏家族在振成樓裡生活了109年,江氏家族在承啟樓裡生活了313年,徐氏家族在集慶樓裡生活了602年。而最早的土樓,更要追溯到1000多年前。

據史料記載,自西晉末永嘉年間至南宋末年,中原漢人為躲避戰亂進行了三次大規模南遷。他們經過長途跋涉,在如今的廣東、江西、福建一帶停下了腳步,結束了颠沛流離的生活,并逐漸形成了"客家民系”。初來乍到的客家人為防禦野獸和盜匪,沿襲了中原祖先的夯土技術,并結合當地特殊的地理環境,創造性地建造出了集居住、防禦功能于一體的圍合性生土建築——土樓。

兩兄弟建造古廟(60年前他留守故裡)5

土樓的獨特之處在于,一層、二層一般都沒有窗戶,三層以上才會有小小的窗口。江存忠老人告訴我們,這麼做是為了防禦盜匪和野獸。在過去,三層以上的窗戶除了通風采光,更重要的作用是兼作槍眼,打擊來犯之敵。在永定,許多土樓隻有一扇大門。隻要将大門一關,整座土樓就成了堅不可摧的堡壘。

兩兄弟建造古廟(60年前他留守故裡)6

“堅不可摧”的秘密藏在牆體之中

作為代代相傳的“家族之城”,在福建,很多土樓都有着數百年的曆史,有的土樓甚至經曆過多次地震都屹立不倒。僅靠一土一木,客家人究竟是如何将自己的居所建造得固若金湯呢?我們找到了江氏家族中唯一一位還健在的初代樓主、僑福樓的建造者,93歲的江珍林老人。

江珍林老人告訴我們,“關鍵就在于我們祖先流傳下來的夯土技術。”

兩兄弟建造古廟(60年前他留守故裡)7

此前,考古人員在中原一帶的平糧台古城、二裡頭夏王朝城址當中都發現了夯土牆,這說明通過夯錘生土來築起高牆的技術在中國至少有着4000年以上的曆史。

當年參與土樓建造的人都已漸漸老去,他們的後代之中有人繼承了父輩的衣缽,成為了如今修繕土樓的生力軍。

永定當地的土樓建築師江培洋告訴我們,能否夯出一座堅固的土樓,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土的好壞。“稻田上面那一層黑的土要去掉,到下面那一層的土才給它取來。土取來以後,要人工去削,削好以後還要發酵十天半個月。有條件的還要放石灰、細沙做三合土,這樣夯起來的牆才會牢固。”

兩兄弟建造古廟(60年前他留守故裡)8

為了讓牆體更加牢固,有經驗的老師傅還會在夯土過程中,把結實有韌性的竹片和杉木條放入其中,他們稱之為“牆骨”,就像是混凝土當中的鋼筋一樣。

兩兄弟建造古廟(60年前他留守故裡)9

老人60年前自建“神之圍樓”守護家族的“根”

随着承啟樓中人口趨于飽和,1962年,江珍林開始着手籌建一座新的土樓。1965年,僑福樓竣工。三年時間,雖是江珍林一人張羅着僑福樓的建造,但他逢人便講,建房子的錢大部分都是外出打拼的三個兄弟寄回來的。

在僑福樓的觀音廳裡,我們看到了江珍林與三位兄弟的合影。江珍林告訴我們,當年為了生計,他的父母決定帶着孩子外出打拼。但土樓人家有一個習俗,無論家族的人走多遠,都要留一個人守護家族的根。“因為哥哥弟弟們比較會賺錢,所以讓他們出去賺錢。”江珍林說,自己就是那個留下來的人。

時至今日,盡管兄弟們遠在異國他鄉,但江珍林依然堅持把房間給他們留着,每天都把院子打掃得幹幹淨淨。

随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習慣也發生了變化。土樓裡的很多年輕人都搬進了鋼筋混凝土建成的現代化樓房。為方便照顧,江珍林的家人也勸說老人搬離了土樓,跟他們一起居住。但每天清晨,93歲的江珍林還是會拄着拐杖,慢慢地走回僑福樓裡,喝喝茶,曬曬太陽,靜靜地坐上一整天。

“隻要我在這裡,隻要土樓在,他們就知道我們家的根還在這兒,他們的牽挂就一直在。”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周智敏 呂心泉 陳傳鎖 賴天宇 丁智勇 編輯:陶亦益)

兩兄弟建造古廟(60年前他留守故裡)10

兩兄弟建造古廟(60年前他留守故裡)11

兩兄弟建造古廟(60年前他留守故裡)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