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萬慶濤 王鴻傑
簡,形聲兼會意字,繁體字寫作簡,讀作jiǎn。其甲骨文、金文字形尚未發現。篆文上下結構,上為竹字頭(),下為閒。異體字有䉍、{竹上、閒下},規範為簡,簡化字寫作簡。本義剖開竹竿。
簡字的演變
簡字由竹和間(閒)構成。其中,竹子是高大喬木狀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莖木質而中空,稱為竹杆。閒,會意字,其金文字形是上下結構,上為月,下為門,表示月光從門縫中照進來。間為後起字,改月光為日光。簡化字寫作間。
間字的演變(《字源》)
間字有使有縫隙的引申義,因此本義就是把圓竹杆用石刀剖開(以便用來制作各種生活用品,如,筐、籃、箕、篩等等)。人們由于經常重複劈開竹杆使之産生縫隙的動作,于是就把這一動作的過程用符号記錄下來,寫作簡。
在創造文字符号之初,人們并不會造紙然後把字寫在紙上,隻會就地取材,把表達自己想法的符号用堅硬的石頭把符号刻在岩石上(稱為岩畫),或用石刀刻畫在牛骨和龜甲上(叫做甲骨文)。後來,人們學會用毛筆把文字符号寫在布匹(包括絲綢)上,稱為帛書。由于帛書成本太高,不易普及。為了降低成本,人們就把随處可見的竹子用石刀劈開,打磨成窄長的闆子,在上面寫字。這種寫了字的竹闆,名為簡牍。因為寫在長竹闆上,又稱竹簡。
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簡遣冊(局部)
從甲骨文中有冊和典兩字來看,雖然甲骨文、金文中沒有簡這個字,但不代表那時沒這字。冊字就是竹簡用皮繩串起來的樣子,而典字則是把竹簡收藏起來的樣子。同是埋在地下,用來記錄蔔辭的甲骨因為不易腐爛,用來記事的竹簡相對易腐爛。即使過了三千年,殷墟甲骨文上文字符号依然清晰,而目前能辨認的距今最早的竹簡上的文字,是戰國早期曾侯乙(?-約前433年)墓中竹簡上的文字。
一、簡字的引申義
由于簡字本義早早消失,其寫字的長竹闆這個引申義反而取代了本義。因此,《說文解字》說:簡,牒也(簡,寫有文字的竹片)。
1.書寫用的長竹闆。(1)《詩經·小雅·出車》:豈不懷歸?畏此簡書(哪個不想回家鄉?但怕天子有軍令)。(2)《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南史氏聞太史盡死,執簡以往(南史氏聽說那兩個太史都死了,拿着寫了同樣内容的竹簡前去)。如,竹簡,簡牍,簡策,簡冊。
2.書信,書籍。(1)《鹽鐵論·大論》:呻吟槁簡,誦死人之語(閱讀古舊書籍,是誦讀古人的話語)。(2)王充《論衡·自紀》:吾文未集於簡劄之上,藏於胸臆之中,猶玉隐珠匿也(當我的文章尚未寫于簡牍且藏在内心之時,就像美玉藏于石、珍珠藏于蚌一樣)。如,簡帖,簡劄,信簡,書簡,簡帛。作書信時通柬,如,簡帖可以寫作柬帖。
3.竹簡是豎着寫的,一列文字稱為一簡。《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昭王讀法十餘簡而睡卧矣(魏昭王才讀過十幾列的法令就躺下打瞌睡了)
4.長條狀。《周禮·考工記·弓人》:凡相筋,欲小簡而長,大結而澤(凡選擇筋,要小筋成條而長,筋端的結要大而潤澤)。
5.由于書寫工具和材料都難獲得,因此,古人要把事情書寫在竹簡上,就必須寫得簡明扼要,引申為概要,節省。蘇轼《石鐘山記》:餘是以記之,蓋歎郦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我因此記下以上經過,歎惜郦道元的簡略,嘲笑李渤的淺陋)。如,簡單,簡易,簡要,冊繁就簡,言簡意赅。
6.縮減。如,簡政,壓縮政府機構,減少機構人員。
7.制作竹簡時,要挑選能用的,引申為選擇。諸葛亮《前出師表》: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所以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輔佐陛下)。如,簡選。簡任。
8.一種狀如竹簡的兵器。《宋史·任福傳》:(任福)揮四刃鐵簡,挺身決鬥,槍中左頰,絕其喉而死。如,簡格(盛放弩矢的用具及放刀劍的架子)。此義後寫作锏,如,殺手锏。
9.一種狀如竹簡的樂器。這種樂器是由兩根長約65厘米的竹片組成的打擊樂器,名叫雲揚闆,以左手夾擊發聲來顯示節拍。據說,八仙中的曹國舅手中拿的就是這種樂器。如:簡子(簡闆,說唱曲藝時用以伴奏)。
八仙之一的曹國舅手拿簡子
二、簡姓的由來
或許,掌握制作窄長竹闆手藝的人被稱為簡,這樣的家族以簡為圖騰标識,形成了簡姓氏族。而被稱為簡的地名,則可能與這些地方長着能夠制作窄長竹闆的竹子有關。比如,古黃河支流簡河(故道在今山東省陽信縣、栗陵縣境内),以及四川的簡陽(原簡州)。
據文獻記載,簡姓來源有:
1.源于姬姓。(1)周太王公亶[dǎn]父有三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曆。仲雍的兒子叫季簡,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名字為姓氏的,稱簡氏。後遷居河南密縣一帶。這一支是密州簡氏。(2)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狐鞫[jū]居,是晉國開國之君唐叔虞的後代,因食邑在續,又稱續鞫居,谥号簡伯,史稱續簡伯。續簡伯的後代中有以其食邑為氏,稱續氏;有的以其谥号為氏,稱簡氏。這一支是範陽簡氏。(3)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簡子取,是畢公高的後裔。在簡子取的支庶後裔中,有以先祖名号為氏的,稱簡氏。這一支為安邑簡氏,或稱夏縣簡氏。
2.源于嬴姓。(1)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趙鞅,又名志父,趙孟,谥号簡,史稱趙簡子。趙簡子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谥号為姓氏的,稱簡氏。這一支為邯鄲簡氏。(2)戰國時期,秦國君嬴悼子谥号簡公。在秦簡公的庶系子孫中,有以先祖谥号為姓氏的,稱簡氏。這一支為秦川簡氏。
3.源于芈姓。戰國時期,楚簡王熊中之後中有以先祖谥号為氏的,這一支是荊門簡氏。
4.源于改姓。春秋時期,秦國有大夫叫蹇[jiǎn]叔。在蹇叔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氏的,稱蹇氏,後來改蹇為簡,稱簡氏。這一支是鹹陽簡氏。貴州遵義也有“蹇”氏改“簡”氏的。
5.源于滿族。(1)托裡氏。清順治年間,托裡·簡泰在征服雲南南明政權時陣亡,被清世祖追贈為雲騎尉。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首音漢化為姓氏的,稱簡氏。(2)關佳氏(亦稱官佳氏)。嘉慶帝做太子時娶關佳氏。關佳氏生皇長女時因難産而亡,後來,被追封為簡嫔。在簡嫔族人中,有以其封号為氏的,稱簡氏。這一支是河北易縣簡氏。
如今簡姓人口150多萬,按照人口數量排名第129位。
詩曰:
簡指劈竹做長闆,
符号文字寫上邊。
删繁就簡妙文章,
深居簡出心坦然。
參考文獻:
1.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語文出版社,2008年版。
2.李學勤主編《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3.《康熙字典》(标點整理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版。
4.《辭源》,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
5.《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