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敢說真話的公知

敢說真話的公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22:07:48

敢說真話的公知?從雜文的境界看公知的水平,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敢說真話的公知?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敢說真話的公知(夾帶私貨奔走呼号)1

敢說真話的公知

從雜文的境界看公知的水平

大學時代,比較喜歡的三位作者分别是王小波、熊培雲和馮唐,對三者的喜歡依次降序。

誰料白雲蒼狗,馮唐越來越油膩,從婦科聖手變成高鐵機場雞湯大師主攻成功學,以緻于我都不好意思說我年輕的時候喜歡讀他的書。

熊培雲同志近況也極不如意,被曝出接受日本外務省資助,和著名法學家賀老師一起被網友大罵公知。

唯有王小波同學,還是那麼的詩情畫意,還是那麼的辛辣幽默、有意思,我第一次親身感受到了經過時間洗禮的文學究竟是個啥道理。

其實熊培雲的書,還是挺有智識上的趣味性的,如果自诩憤青加文藝青年,内心有股子勁,想要奔走呼号,精力無處發洩,年輕時讀他的《自由在高處》等書還挺有知識性和啟發性的。

但如今年紀和閱曆都上來了,重讀熊培雲的書,依稀還能看到年輕時候自己讀書思索的樣子,但是越讀越不對味,總覺得哪裡不對味,熊老師書裡加了私貨啊。

拿王小波的雜文和熊老師的比(雖然很多同學可能表示,這兩個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啊),就能明顯看出不同。

這裡引用一段熊培雲老師《慈悲與玫瑰》中論及公知的原文,讓讀者品鑒一下:

奧威爾在《一九八四》揭露獨裁者的手腕——删除舊詞,取而代之的是“新話”(Newspeak),于是民衆失去了正常思考與表達的能力。奧威爾忽略了另外一種針對語言的戕害形式,這就是我在今日中國看到的——通過污名化(Stigmatization)消滅異己。而且這種污名化往往是以縮略詞的形式完成的。比如把“公共知識分子”變成“公知”,把“理性、中立、客觀”變成“理中客”。

《慈悲與玫瑰》

開口就有那味了,奧威爾的《一九八四》可以稱為公知必修101必讀書目第一本。

我常遇到兩種人,一種罵我不愛國,另一種罵我不愛自由。我想說的是,這兩種東西,我其實都愛的。前提是:我隻愛我所認同的國,我隻愛我所認同的自由。如果你非要我愛你的國,我希望你尊重我的國。如果你非要我愛你的自由,我希望你尊重我的自由。國家和個人有邊界,你和我也有邊界。

當愛國主義者開始監督他人是否愛國,自由主義者開始監督他人是否愛自由時,他們都走到了自己相信的價值的反面,因為他們都因為鼓吹集體主義而失去了個人主義的立場。不尊重個體對人生意義的抉擇,不體諒人世的艱辛而奢談集體正義,是對正義的亵渎。

《慈悲與玫瑰》

最後對比一下斯德哥爾摩綜合征和強迫(他人)綜合征:

前者把綁匪當恩人,後者把非自己戰壕裡的人當敵人。凡不聽其靈魂号令的,就是“無恥”的。兩種人都是假裝愛自由,觀念卻又都停在法國大革命時代。

或者說前者是吾皇天下第一,後者是老子天下第一。要麼心中無己,要麼目中無人。其共性乃是皆不知自由為何物

慈悲與玫瑰

讀者老爺們可以在重溫一下王小波老師的名篇《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其實兩者想表達或者試圖涵蓋的主題和内容基本不會相差太多。

但是熊老師的文章讀起來會覺得哪裡不對,而且會覺得熊老師一直在引用,一直在用什麼集體主義、個人主義的名詞,說教味和爹味很濃,但是缺乏一些智慧和幽默,顯得苦大仇深的樣子

同樣是要自由和獨立,一個通過故事草蛇灰線地啟發讀者自主得出不一樣的結論,用的是戲谑幽默的筆法;一個是故作深沉的空洞呼喊。

大家都說文無第一,這一點确實;但是,文章卻是能分文筆好壞和境界高下的。

《人間詞話》以“隔”與“不隔”評詞有境界高低,這個标準同樣能評價雜文高低,就是到底膈不膈應,端沒端着:有些作者,言于其所未言,言有盡而意無窮;有些作者言盡于其所言,還要加倍呼号、呐喊、兜售所言,丢了斯文,落了下乘。

我的讀者粉絲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聰明人,分了這兩類風格雜文的高下,大概就能知道公知水平的高低,以及為啥“公知”最近被罵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