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以尿中蛋白增加為主的臨床表現,是腎髒疾病最常見症狀。由于腎小球濾過膜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質的含量很少。健康成人尿中排洩蛋白總量<150mg/24h。青少年可略高,其上限為300mg/24h。
對于蛋白尿首先要區别原發性還是繼發性腎髒病。 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包括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隐匿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包括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糖尿病性腎病、高血壓腎損害等。
持續不解的蛋白尿是腎病患者進入終末期腎病(ESRD)最主要的危險因素,蛋白尿是導緻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最強的獨立預測因子。蛋白尿會對腎小球、腎小管造成損害。蛋白及脂質的沉積會導緻系膜合成增加、誘發腎小球硬化,并參與誘導腎髒纖維化的過程,最終造成腎功能衰竭。一項1155例IgA腎病回顧性研究結果顯示:24小時尿蛋白定量>1g/24h的IgA腎病患者進入終末期腎病(ESRD)的風險是<1g/24h的9.4倍,是<0.5g/24h者的46.5倍。
蛋白尿會導緻水腫,腎病性水腫是由于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水進入組織間隙(雙下肢部位低)。腎炎性水腫是由于“球-管失衡”和腎小球濾過分數下降,導緻水鈉潴留-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水腫持續加重(眼睑面部)。蛋白尿還常伴有高血壓,稱之為腎性高血壓。高血壓是腎病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
由于長期蛋白尿持續從腎小球漏出,會造成腎小球的高濾過、高灌注和高壓力,導緻腎小球硬化,腎小球濾過下降,腎功能損傷,表現為血肌酐(Cr)、尿素氮(Bun)高于正常水平,腎小球濾過率(GFR)下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