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2日的早上時分,我國西昌上空一道火光直沖雲天,一聲巨響過後舉國歡喜,我國曆盡艱險研發出來的第18,19顆北鬥三号衛星終于發射成功。
這次發射的北鬥導航衛星是搭配運載火箭的第262次飛行,這次發射成功拉開了我國北鬥高密度發射的序幕。
我國沉浸在打破美國科技壟斷的喜悅中,而另一邊美國也沒閑着,他們不敢相信中國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美國記者不由言說就聲稱我國剽竊了美國成果,美國的言論到底是有迹可循還是刻意污蔑?定位系統真的對一個國家那麼重要嗎?
01 美國的GPS;歐盟的伽利略;俄羅斯的格洛納斯GPS也就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該系統由美國國防部研發并維護運作,它可以為全球98%以上的絕大部分地區提供非常精準的三維位置,運動和計時測量。
GPS系統包含了共計24顆的GPS太空衛星,地面還有主控站,數據注入站以及監測站作為其接收機。
GPS在進行工作的時候,隻需要利用其中的3顆衛星,就能夠精準測量出每一個用戶在地球上所處的位置,以及經緯海拔高度。
當然,所連接到的衛星數越多,得出來的數據也就更加地精确。
美國一開始隻把GPS應用于戰争領域,它可以對海陸空三方面進行實時的三維導航定位,尤其是美蘇争霸的時候,在戰争期間GPS可以說是對美國助力不小。
漸漸地,随着GPS系統的不斷發展完善,它的應用領域範圍也得到擴大,延伸到了經濟,民生等諸多方面。比如我們最為熟知的手機定位和汽車導航。
成熟穩定的GPS導航系統是美國用了将近20年時間,花費了200多億巨額資金換取而來的成果,這套系統不僅保障了美國的安全,更為美國帶去了無盡的好處。
鑒于GPS導航系統的巨大優勢,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開始進行引進,但聰明狡猾如美國,怎麼會把自己辛苦努力的成果讓别人白白共享呢?
于是美國開始對使用GPS系統的國家進行收費。
如果隻是花點錢那倒是情理之中,可是美國在賺錢的同時卻利用GPS系統搜刮了大量的其他國家的機密。
其實早在1996年,美國通訊委員會就頒布了行政命令,強烈要求建設公共安全無線網絡,這就意味着各國用戶的位置信息随時都能夠被追蹤到。
當然了,各個國家也都深知自己使用GPS所帶來的國家安全隐患弊端,自己每年花費着大量的金錢卻還要接受他人的監視,換誰誰的心裡都不會舒服。
但是各個國家也沒有任何其他的辦法,畢竟美國在這方面可以說是達到了技術壟斷的程度,其他國家的通信,調度,定位功能都要仰仗GPS,所以隻能默默忍受這不公平的待遇。
另一邊的美國,為了保持GPS的長期穩定運行,也為了不間斷獲得各國情報并獲取利潤,依靠其深厚的技術能力對GPS進行了一代又一代的更新,更新頻率大概為每10年一次。
雖然美國一直在改良,在進步,但各個國家同時也在不遺餘力地尋找突破之法,其中實力比較強勁的歐盟和俄羅斯就分别都研發出了屬于自己的定位系統。
歐盟研發出來的定位系統叫做伽利略定位系統,也被稱為歐洲版的GPS,伽利略系統研發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減少歐盟地區國家對美國GPS系統的高強度依賴。
伽利略定位系統計劃早在1999年就被歐洲委員會正式公布了,可因為内部國家意見不統一,還有技術等方面的問題,該計劃先是被延長到了2011年。
後來又被延長到了2014年,終于在2015年,歐洲成功發射了兩顆伽利略導航衛星。
伽利略系統為歐洲地區各個國家的用戶提供便利的民生定位服務,同時還可以對挪威,瑞典等高緯度地區進行精準覆蓋。相對于使用美國的GPS來說,本地區的伽利略系統讓歐洲國家用得更安全,更放心。
俄羅斯研發的定位系統叫做格洛納斯系統,該系統最早是在1976年蘇聯時期被開發的,後來俄羅斯該計劃延續了下去。
格洛納斯系統也由24顆衛星組成,其中21顆是工作星,三顆是備份星,地面上設有測控站和用戶設備。
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一開始因為和美國技術方面的差異,設計壽命隻有一年左右,不過随着俄羅斯方面的不斷改進研發,設計壽命延長到了3年。
雖然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研發過程經曆了20多年的曲折,但好在是苦盡甘來,也和歐盟一樣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定位系統,終于不再受美國所壟斷。
02 我國北鬥導航系統開發的坎坷曆程和許多其他國家一樣,我國一開始也依靠美國的GPS衛星定位技術,可我們也隻是擁有使用權,最終的所有權始終掌握在美國手裡面。
也正是因為這樣,美國可以肆無忌憚地根據自己的心情,随時終止GPS服務,GPS服務一旦終止,我們就失去了方向,變成了睜眼瞎,這種處處受制于人的感覺實在不好受。
雖然上個世紀80年代的我國還處在發展的起步階段,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領域都還很弱小,但即便如此,我國也已經清醒地認識到,有朝一日,我們一定要研制出屬于自己的“GPS”。
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建立強大的衛星導航系統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它不僅需要高端科技的支持,還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
不少西方國家得知我國要研發定位系統消息的時候,都是一副嘲諷的嘴臉,可我國卻并不以為然,一直按照自己的節奏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2000年的時候,我國終于建成了北鬥一号系統,可以為農業,交通等領域提供定位服務,隻可惜我國當時的技術還不太成熟,所以該系統也不是很穩定。
為了進一步完善北鬥系統,我國在2004年選擇加入歐洲的伽利略導航計劃進行借鑒學習,為了表達誠意,我國還答應會投入2.3億歐元資金。
本來一切都在朝着順利的方向進行着,可是因為歐洲方面的親美勢力越來越強大,我國就這樣被排除到了伽利略計劃之外。
這次的事情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教訓,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取經”不成的我國開始奮起發力,在被譽為“北鬥港”的西安衛星發射基地共計完成了40餘次發射任務,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積累,我國終于在2018年迎來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全面爆發。
2018年,我國的第41顆導航衛星在四川西昌衛星基地發射成功,這顆名叫吉星的衛星标志着我國的航天事業又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中國人經過20多年的艱苦奮鬥,終于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成熟,穩定的“GPS”定位系統。
北鬥是我國無數航空航天人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北鬥導航系統的成功研發不僅讓我們打破了美國的壟斷,還讓我們有機會便利全人類,為世界共同發展做出努力。
03 傲人航天成績惹嫉妒
我國在航天方面取得了如此傲人的成就自然是無比開心的,可這對我們是蜜糖,對美國來說就是彼之砒霜了。
美國完全不相信我國可以在短時間之内打破他們的壟斷,研制出北鬥一号,于是開始無端造謠生事。
在我國成功發布北鬥衛星不久之後的一次外交部會議上,就有美國記者大言不慚地向外交部發言人提問道:美國不少專家聲稱中國的留學生和學者剽竊了美國的科研成果,還建議美國限制中美之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請問中方如何看待這一事件呢?
面對如此荒唐的言論,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不卑不亢地回複道:美國這完全就是小人之心的無中生有,是對中國學者和留學生的惡意污蔑。
美國真的是有些太自大了,憑什麼覺得自己研制出來的系統别人就研制不出來呢?
事實上,我國不僅研制出了北鬥一号導航系統,北鬥二号,三号和屬于我們自己的全球服務時代也正在來臨。
2019年5月,第四十五顆北鬥導航衛星在西昌成功發射,标志着我國“北鬥二号”區域導航系統圓滿收官。
值得一提的是,北鬥二号并不是北鬥一号的簡單延續,它會彌補北鬥一号系統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提供海陸空全方位的全球導航定位服務,同時滿足導航定位信息交換的需要。
北鬥二号建成之後,亞洲的許多國家,包括泰國,老撾,巴基斯坦等等都開始陸續使用我國的北鬥系統。我國在2020年還建成了由30多顆衛星組成的北鬥二号,覆蓋領域達到了全球。
我國建立的“北鬥二号”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雖然無論是在覆蓋範圍還是導航方式上都和美國的GPS高度相似,但是也擁有着其無法比拟的優勢。比如可以實現一次多達120個漢字的短報文通信傳達,精密授時也可達20納秒。
北鬥二号廣泛應用于社會建設以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交通運輸,氣象預測,實時通訊等等很多,北鬥正在一點點深入便捷每個人的生活。
2020年7月,我國的北鬥三号正式完成開通,該系統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分别是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北鬥三号為全世界提供了功能更全面,運行更穩定的導航授時服務。
眼看着我國航空航天領域捷報頻傳,美國又再次開始興風作浪起來,2022年4月份,美國航天局局長尼爾森公開指責我國的航天事業缺乏合作性,說我們沒有跟美國及時地共享數據,真的是讓人無語至極。
尼爾森這完全就是在胡攪蠻纏,斷章取義,之前美國技術壟斷,限制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事他怎麼絕口不提呢?自己發展好的時候拒絕跟别人分享合作,别人發展好了就貼上來求分享,世界上哪有這樣的好事嘛!
美國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地造謠中傷我們,無非就是羨慕嫉妒我國在航天事業上取得的巨大進步,讓美國感覺到了威脅,他們想用這種造謠的方式扼殺我國的科技發展,典型的強權主義思想。
不管美國如何造謠诽謗,我們都十分清楚地知道我們的成就來得堂堂正正,實至名歸,正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
我國打破美國在全球導航定位系統上的壟斷,開創了屬于中國航天領域的新篇章已經是不争的事實,奉勸美國還是少搞些歪門邪道,與其絞盡腦汁打壓别人,不如埋頭提升自己。
小結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成功研發打破了美國GPS系統長達20多年以來的壟斷,讓我國自己乃至許多國家不再受控于美國,也無需再為國家安全殚精竭慮。
我國現在已經成為了四大衛星系統的擁有國之一,這一切偉大成果都要歸功于我國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他們埋頭苦幹,正視差距,時刻懷揣憂患意識,力求早日打破美國的技術控制。
這種精神不僅是科研人不懈的探索求知精神,更體現了中國人無私無畏的愛國情懷,中國技術日新月異,中國人民永不認輸!
參考信息〖1〗龔婕《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測繪中的應用與展望分析》房地産世界,2021年18期
〖2〗趙爽《美國GPS系統發展現狀》國際太空2013年04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