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講内能、電學、磁學三個部分,很多人聽得雲裡霧裡,隻記住了幾個字母和幾個公式。成績從上學期的期中考試開始下滑,到期末就慘不忍睹了。以北京70分的試卷來看,如果考試成績低于60分,說明知識掌握不佳,需要鞏固基礎知識。
沖刺突擊一個月第一次見到鶴溪是21年5月中旬,當時70分的試卷考了30,她媽媽已經跑了幾個機構,都沒碰到合适的老師,經朋友推薦找到我,約我試聽1小時。
女孩瘦瘦高高的,不太愛說話,我問她想先聽哪個章節,她說滑輪組不熟,我說那好,我們先講這個。從滑輪組的分類、構成開始,講滑輪特點、繞線方式,又講日常應用,最後回歸到題型,講考察方式、題目變化等等,一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她覺得聽起來很有意思,比學校講得生動,便決定跟着我學。
後面利用周末和假期,一個月突擊上了15次課,中考考了70(滿分80,有10分過程分),相當于提升了30分。她非常開心,這一個月雖然異常地辛苦,好在自己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一點一點都加到了試卷裡。
分析問題,因材施教想要提高,首先要找到問題所在。
在第二次上課課間休息時,我問她喜不喜歡物理,她說還行,也不算讨厭,就是覺得學校老師講得太無聊,聽着聽着就厭倦不想聽了,然後稀裡糊塗記了一堆公式,有些還記錯了,考試就越來越差,更沒心思學。聽她這麼講,不抵觸物理,那就還有得“救”。我帶她花了8個小時的時間,按照聲光熱力電磁6個模塊,把初中所有的知識點都過了一遍,把要記的内容都列出來背熟,能分清楚各個概念後,再開始找習題練。
其次是根據學生特點,選擇适合的方法。
我問鶴溪她其它學科成績如何,她說語文、英語、曆史、化學這幾個都沒問題,就數學和物理弱一些;語文的作文根本不懼,一般都是38分(滿分40),從沒掉下過35;英語差點,初三以來沒考過滿分,老是差一點;曆史最簡單,看一眼就能記住,考試“有手就會”;化學也還行,不算太難。
聽她說完我發現了她的優勢:記憶力好,于是立刻調整了教學方法。我把各種概念先擺出來,讓她熟悉一遍定義;然後用中文公式把各個物理量間的關系列出來,并且穿插了很多生活實例幫她加深印象;最後把所有實驗都畫出來,用什麼道具、怎麼個操作步驟、能觀察到什麼現象,都要畫下來。
這麼講了幾次課後,她自己都感覺物理變得清晰了很多,不像之前,那些新名詞、物理量、字母在腦袋裡亂成一鍋粥。她還說,跟我上課做實驗,上到最後變成了“靈魂畫手”。
高效刷題,策略答卷
基礎牢固後我們才進入刷題階段。我不主張海量刷題,但刷題效率要提高。
我讓鶴溪把選擇題每個選項的過程、錯因都寫出來,對了的選項要記住,錯了的選項要知道正确結果是什麼。一開始她有些不樂意,覺得沒什麼好寫的,還拖慢了做題速度,聽我說不用海量刷題,這才開始按我要求寫。
剛開始寫沒什麼感覺,後來學校小測發現正确率提高了不少,來問我為什麼,我才給她解釋道,每次寫過程相當于對知識點的一次複習,雖然沒有刷太多題,但其實已經完成了很多遍的複習,這就提高了刷題的效率。
考試也有策略,先保證基礎分都拿到。我把試卷題目做了分類,分成基礎知識、實驗題和綜合能力題三種。
基礎知識題比較簡單,屬于知道、能分辯就會做,包括單選1-11題,多選13、14題,填空16-18題,閱讀24題,計算25題和26題第一問。這些題目耗時短(20分鐘全能寫完)、分數占比高(40分左右),隻要細心做,再花個5分鐘檢查,全對是很容易的。
實驗題(19-22題)難度适中,考察一些實驗細節、方法和描述,分值接近20分,一般10分鐘能寫完。
綜合能力題包括單選12題、多選15題,實驗23題,以及計算26題,題目難度高,平均每道題耗時在5分鐘左右,但是分值很少,合起來不到10分。這幾道題我都是建議先跳過,等其它部分都寫完、檢查完,最後再來寫。
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一定不要走題海戰術,而是要鞏固知識點,把基礎概念都記住、分辨清楚,熟悉實驗,了解器材、原理、操作步驟、數據表格。考試更要注意策略,先把簡單和中等題都做對,難題留到最後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