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上一直有“三皇五帝”這麼一說,然而三皇五帝究竟是哪三皇、哪五帝恐怕連不少教曆史的老師都鬧不清楚。今天先來理一理比較複雜的三皇。
許多文獻都認為三皇是上古的三個偉大的曆史人物,具體是哪三個卻有不同的版本:
1.伏羲、女娲、神農(《春秋緯》);
2.伏羲、神農、燧人(《尚書大傳》《白虎通德論》);
3.伏羲、神農、祝融(《白虎通德論》));
4.伏羲、神農、共工(《通鑒外紀》);
5.伏羲、神農、黃帝(《三字經》);
在上面這些版本中,伏羲和神農是固定不變的。伏羲是東夷人的遠古首領,據說還發明了八卦,神農則首先教會了人類種植農作物和辨識草藥,這兩個人太偉大了,各占去一個位置。剩下的一個位置有人說該給女娲,因為她創造了人類,還修補了天空;也有人說該給燧人,他給人類帶來了火焰;還有人說該給黃帝、祝融或者共工等等。
【太極生兩儀,泰皇即是太極】
泰皇即太極,也被稱為“太一”,“一”表示唯一和全體,太一即代表宇宙整體。《楚辭·九歌》中卻有一首《東皇太一》。既然我們說太一代表整個宇宙,為什麼還要給它扣上一個“東”字的限定語呢?這豈不是說太一隻代表了東方,不代表整個宇宙。這是因為東方是太陽初生的方位,太陽升起代表一天的開始。另外按五行理論東方與春季相應,五行屬木,春季是一年的開始。這些都與太一作為宇宙起源的性質相應,所以楚人将太一也稱為“東皇”。
太一也代表夜空中的北極星。《史記·封禅書》:“天神貴者太一……”索隐曰:“天一、太一,北極神之别名。”中國位于地球的北半球,加上地球自傳,就使得夜晚的行星看起來就像環繞着北天的中心旋轉一樣。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就把最接近這個中心的星星稱為“北極星”或者“天極星”“極星”等等。
泰皇或者說太一,作為宇宙的至高之神,人們理所當然的認為它應該居住在天空的正中心,北極星和太一就這樣和太一聯系在一起了,北極星被視為泰皇的具象化身,也是衆神和衆星之君。
古代天文學家把太一星當成一顆像帝王一樣的星,把以它為中心的一片區域稱為“中宮”,也就是皇帝的宮殿,還給它配上了臣子、妃子、兒子。《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後句四星,末大星正妃,餘三星後宮之屬也。環之匡衛十二星,籓臣。皆曰紫宮。”
【北極星,群星之主,衆神之君】
這位宇宙的帝王是如此的尊貴,以至于人間帝王每年春天都要向它獻祭。《史記·封禅書》:“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東南郊,用太牢……”
漢代的董仲舒提出了一種三統說,把曆史分成黑統、白統、赤統三個時代。到了西漢末年的時候,他的學說被劉歆一改,變成了天統、地統和人統。将天地人三者聯系的思想在戰國時代就已經有了。《老子》中就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語。”劉歆這樣一改正好和三皇說撞車了。後人傻傻的分不清楚,便以人皇取代了泰皇,成為新三皇,還編出了一大套有鼻子有眼的三皇治世傳說:
司馬貞《補三皇紀》引《河圖》和《三五曆紀》雲:
天地初立,有天皇十二頭,淡泊無所施為而俗自化。木德王。歲起攝提,兄弟十二人,立各一萬八千歲。
地皇十一頭,火德王。一姓十一人興于熊耳龍門等山,亦各萬八千歲。
人皇九頭,乘雲車,駕六羽,出谷口,分長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萬五千六百年。
說的是世界形成之初,首先進入天皇統治的時代。天皇是十二個兄弟,以木德稱王,每個人統治世界一萬八千年。接着進入到了地皇統治時代,地皇是十一個兄弟,以火德稱王,每人統治世界一萬八千年。然後進入到了人皇統治時代,人皇隻有九個兄弟,同時治世,分别掌管九州,往下傳了一百五十代,共統治四萬五千六百年。
顧颉剛和楊向奎在《三皇考》中指出,這一傳說乃是從劉歆的三統五德說發展而來的。至此,作為整個宇宙的本身至高無上的泰皇竟然被區區的人皇給擠出了三皇的行列。
參考文獻:
顧颉剛、楊向奎:三皇考
楊寬:中國上古史導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