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挂牌成立,廣州大學(以下稱“廣大”)再添“新成員”。
“成立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是着眼于高水平大學建設發展需要、奮力打造世界一流網絡空間安全學科的創新之舉。”廣大黨委書記、校長魏明海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步履不停,全面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重點建設高校,整體辦學實力進入全國百強;持續推動學科、專業結構調整,省級以上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實現學院全覆蓋;深化科教融合、産教協同,一批創新成果在港珠澳大橋、汕頭海灣隧道、工業互聯網安全體系等重大工程中得到應用……
在新征程上,廣大将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紮根中國大地,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握曆史機遇,強化使命擔當,完善創新體系,培養創新人才,矢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流創新型大學。
暢通拔尖創新、卓越應用人才培養通道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
近年來,廣大打破專業壁壘,完善分類培養發展體系,暢通拔尖創新人才、卓越應用人才雙模式培養通道。
方濱興院士網絡空間安全實驗班與騰訊、360等頂尖企業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聯合國内十幾所頂尖高校設立“方班演武堂”“學術研讨廳”,帶領網絡安全學科進入全國前8;“福霖班”以周福霖院士為總導師,與中建、中鐵、中交等開展産教協同……廣大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實現25個專業學院全覆蓋,着眼“科教融合—高質量深造”,培養創新人才。
随着入選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獲評國家級衆創空間,在廣大,一批青年學生心懷理想,争做創新創業“浪潮兒”。榮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的2022屆畢業生吳添賢組建“廣大芯團隊”,為“中國芯”貢獻力量;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2022屆畢業生龔旺成立以伴教育志願服務隊,為受助學生提供學習與心理上的關懷。
近年來,廣大精減優化了近1/3專業,理工科招生專業提升到55.4%,聚焦服務高新技術産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造信息技術、工程技術、經管社科、人文藝術、基礎理科、師範教育六大類一流專業方陣,進入國家級和省級建設的一流本科專業占2022年總招生專業的54%和70%。
推進新工科、新文科、新師範建設
不久前,2022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出爐,廣大上榜13個學科,新增能源科學與工程、納米科學與技術以及儀器科學3個學科。
“2大創新樞紐 5個交叉創新平台是學科建設的新抓手。”魏明海介紹,廣大按照“理厚工精、文優教特、交叉融合、創新發展”的思路,推進新工科、新文科、新師範建設,提升學科水平。
面向高新技術産業需求,廣大集聚工科力量、強化交叉融合,增創新工科優勢。這其中,張春良教授團隊進行10多年的探索,形成“三元協同、四維評價”創新型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劉兆清教授團隊深耕能源存儲材料與轉化技術,在清潔能源材料開發利用上開辟了新前景。
廣大用數字化、智能化推動新文科建設,數智賦能讓傳統文科煥發新活力。優秀團隊競相湧現:數字政府團隊主持國家級重大項目10餘項,數字經濟創新管理團隊面向廣東4萬多家企業開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評價,數字文化創意團隊斬獲國家級獎項62項、省級獎項220項……
新師範建設,夯實教師培養基石。獲批“廣東省創建國家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立項單位,廣大聚焦智慧教育,建立“政府-高校-中小學”共同體,深化師範生培養模式改革。張景中院士面向數學教學創立了改造數學使之更易于教育的理論——教育數學;全國教學名師曹廣福教授團隊建立了系統完整的“問題驅動的數學課堂教學理論”。在2022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廣大31個學科上榜,其中10個學科設有師範專業。
深化科教融合、産教協同
“希望通過努力,把種子安全握在我們自己手裡。”秉承這樣的責任感,劉寶輝教授潛心國家豆科品種優化研究,他帶領團隊培育的大豆新品種,在全國累計推廣719萬畝,為農民增收近3億元。
心懷“國之大者”,勇挑科研重擔。
近年來,廣大紮根廣州中新知識城、深入南沙、走進荔灣文化古城區等,深化科教融合、産教協同。
周福霖院士帶領的減震防災與安全團隊,為港珠澳大橋、汕頭海灣隧道等重大工程建設提供技術支撐;牛利教授團隊圍繞智能傳感等多個方向,開展重要儀器裝備開發;胡春教授團隊聚焦生态環境治理,在水污染控制與水淨化領域取得重要技術突破,得到廣泛應用,助力守護綠水青山;王鋒教授是我國唯一進入國際大科學工程-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科學數據處理的項目總師;章典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被評為2021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廣大科研團隊攻關“卡脖子”技術和重大科學難題。助力實現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成為廣大人的自覺。
人文社科領域的智庫建設同樣表現亮眼。
廣大先後成立國家語言服務與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研究中心、鄉村振興研究院、廣州發展研究院南沙研究分院、海上絲綢之路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平台,産出一批咨政建言重要成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了“廣大智慧”。
奮進者說
攻克“卡脖子”技術,護航大國工程
“這一生,要讓中國人住上地震中不倒的房子!”提起畢生志向,已是耄耋之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依然充滿激情。
多年來,周福霖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推動隔減震與控制技術應用,攻克一系列“卡脖子”技術難題,為國家超級工程建設保駕護航。他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共産黨員等榮譽稱号。
周福霖帶領團隊承擔多項國家重大重點科研項目。這些項目将“頂天”的尖端防震減災理論轉化為“立地”的安全工程。團隊先後完成廣州塔振動控制系統、故宮博物院文物隔震、汕頭地震區海底隧道消能減震等技術。
心懷育人使命,周福霖領銜廣大“減震防災教師團隊”,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成立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福霖班”,由他擔任總班主任和總導師,全程負責學生的教育與培養。今年2月,該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學校形成了科研成果滿足社會和産業需求及建設發展的特色辦學特點。”這些年來,周福霖見證了廣大的快速發展。他希望,學校進一步發揮區域辦學優勢,沿着建成創新型大學的道路踏步前進。
數讀
●獲批40個國家級、5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10年來,新增7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和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31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和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入選各類國家級人才項目107人(含引進)、省市級人才項目377人(含引進);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13項;獲“互聯網 ”“挑戰杯”“創青春”等三大賽國賽金獎5個、一等獎8個
●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學、計算機科學已進入或接近2‰;13個學科上榜2022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31個學科上榜軟科2022“中國最好學科”,其中2個位列全國前10位、6個位列全國前20位
【記者】汪祥波
【通訊員】袁渭锟 陳陽 肖逸 莫婉媚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 汪祥波
廣東教育頭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