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李迅雷演講全球經濟

李迅雷演講全球經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5-16 21:08:14

核心觀點:

1、全球經濟未來的趨勢還是低增長、高震蕩,不排除發生經濟大衰退。在這個過程各國可能會進入“比爛”的時代:明年大概率全球經濟增速都是往下走的,但就看誰更爛,誰更熬不住。

2、通脹揮之不去,美聯儲加息縮表的節奏很難放緩,美國歐盟的加息會導緻新興市場追随加息,使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加劇。

3、美國明年GDP大概率會回落,但不意味着一定會出現衰退,相比之下歐洲經濟更值得擔憂,部分歐洲國家可能會發生債務危機。

4、對南歐幾國來說,債務危機是老問題,慢性病,而且體量較小,在歐盟乃至全球占比不大,去年中國體量又超過了歐盟,所以這個問題對中國影響較小,比較關注的實際上還是美國,以及德國、法國等經濟體量比較大的國家。

5、就過去而言,2020年以前中國的GDP增速幾乎是美國的兩倍,那時預期是比較樂觀的。但是2020年以後中美的經濟增速差距縮小了,今年上半年中國的GDP增速是2.5個百分點,美國是3.2個百分點。

6、目前來看,投資的拉動越來越弱了,更多還是要靠消費,還是要想方設法刺激内需,這就需要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

7、在全球比爛的時代,你不能要求我們的經濟增速如何高,隻要能比美國高兩個百分點就有希望,外資就能繼續看好中國經濟的活力。而在全球經濟政治環境變差的情況下,中國更需要獨善其身。

8月30日,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騰訊财經主持的線上直播中分析了全球高通脹、經濟疲弱背景下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未來走勢和中國的應對策略,作出了上述判斷和分享。

李迅雷演講全球經濟(李迅雷全球經濟進入)1

以下是投資作業本(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華内容,分享給大家:

全球經濟步入高震蕩、低增長的時代

付鵬:請李迅雷老師就當前大家最擔心的滞脹風險及其成因,以及對于後市全球經濟的展望進行分享。

李迅雷:我給大家分享的是對下一階段全球經濟的看法,我的比較長期的邏輯是認為全球經濟會步入高震蕩、低增長的時代

從二戰到現在為止已經過去了77年,在這段時間内人與自然、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三個大的變化導緻目前整個社會經濟和規模之間出現比較大的分化和結構性的扭曲

以人與自然的關系為例,從二戰結束到現在為止全球人口持續擴張,從1945年的26億到現在的接近80億,加上人的壽命大幅延長,人類需要占有更多的土地和資源來維持繁衍與發展,其他生物的領地就縮小了。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統計,過去50年内70%的生物被滅絕,大約有100萬種生物正面臨滅絕。

病毒要尋找一個載體或宿主,當很多生物滅絕之後,病毒尋找到的宿主就變成了人類。但人類對病毒的應對能力還是有限的:目前能夠對于人類産生影響的病毒大約有30萬種,但人類隻征服了天花和牛瘟兩種,我們日後還要習慣與病毒共處。

新冠病毒導緻全球産業鍊供應鍊被阻斷,由此引發了通脹、經濟的下行甚至負增長,這是與經濟直接相關的。

第二個與經濟相關的是地緣政治沖突的加劇。

過去70多年來,原來的超級大國蘇聯已經解體,而俄羅斯的經濟體量隻有中國的約1/10。中國在全球GDP的份額從60年前的3%提高到18%,而美國則從60年前的39%下降到了24%,二者從原來的互補關系逐漸變為競争關系,導緻貿易戰、金融戰等沖突不斷,由此也影響了全球的産業鍊和供應鍊,引發了通脹。

第三點是在過去70多年和平期間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分化現象越來越普遍,居民家庭的資産負債表也面臨縮表,社會矛盾進一步加劇。

以上三個方面都會促成經濟增速的放緩和通脹的居高不下,這些問題在短期内似乎化解不了。

過去解決這類問題的方式往往是戰争,解決後通過戰後重建能使經濟重新快速增長。但現在這樣的循環很難繼續了,原因是戰争的代價越來越大。局部戰争依然還有,但是整體的戰争很難持續,同時這樣的局部戰争又導緻全球供應鍊受阻,病毒的傳播也很難被阻斷。

我們過去認為俄烏沖突是一場閃電戰,現在可能變成持久戰了。疫情的反複、地緣沖突的長期化使得原本已經比較脆弱的經濟社會結構進一步走弱,我想短期内是難以解決的

美聯儲加息縮表難放緩,使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加劇

從目前來看,美國的7月份CP I雖然降到了8.5%、似乎已經見頂,但是要大幅回落恐怕還是比較難的

首先,雖然美國的能源價格有所回落,但對CPI影響比較大的房租還在向上。美國的房地産比我們預期的要強,即使在嚴厲的加息縮表之下依然處于比較堅挺的狀态,房地産庫存處在曆史低位,而房租相對于房價又有8-10個月的滞後,因此房租回落存在滞後性。

其次,由于美國的勞動力短缺短期内很難修複,導緻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可能出現能源價格和勞動力價格輪番上漲,使得通脹在短期内難以回落,可能還是會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震蕩。

同樣的道理,歐元區7月份調和CPI同比增長8.9%,已經連續14個月上升。由于歐洲在原油和天然氣上對俄羅斯的依賴更大,歐洲受到能源價格影響更大一些。

另一方面,中國的通脹還是比較溫和的。中國的能源以煤為主的,煤炭又是中國的資産。

既然通脹揮之不去,估計美聯儲的加息還會持續,9月份即便到不了75個基點,50個基點應該還是有的,這樣又會進一步壓縮需求。

同時,美國歐盟的加息會導緻新興市場追随加息,使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加劇。

實際上,即使沒有這樣的高通脹,在2019年我們已經看到了經濟走弱的勢頭,隻是疫情進一步加大了下行的斜率;俄烏沖突作為今年的一大黑天鵝進一步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低迷、震蕩和不确定性。

我們認為美聯儲加息縮表的節奏很難放緩。最近10年期美債收益率再度上行,也表明了大家對美聯儲加息預期的擔憂。其他貨币相對于美元的貶值也加大了其他國家經濟的不确定性,可能導緻金融市場的變化。

美國未必衰退,歐洲更值得擔憂

那麼,美國會不會出現衰退?美國連續兩個季度的GDP都出現了環比負增長,但是在經濟貨币政策如此嚴厲的情況下房價還是比較堅挺,說明相比于“滞脹”,“經濟減速”更能反映美國經濟的現狀。明年美國的GDP大概率還是會回落,但不意味着美國經濟一定會出現衰退,因為其就業率、上市公司盈利狀況等還是比較強的。

明年更值得擔憂的是歐洲經濟,部分歐洲國家可能會發生債務危機。所謂的“歐豬五國”和包括意大利在内的南歐債務國一直都是歐洲經濟的一大隐患,如果這些國家政治不穩,同時通脹又在延續、經濟在往下走,那麼今年歐洲經濟面臨衰退的可能性還會更大。

這一輪的美國經濟的問題主要出在供給側上面,如果俄烏沖突和疫情能夠結束,那麼這個問題可能也會得到化解,它更多是事件驅動的。與歐洲經濟相比,我對美國經濟相對樂觀一些。

全球經濟進入比爛時代,看誰更爛熬不住

對全球經濟而言,經濟的下行勢必會導緻需求的回落。這一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起因在供給側,歐美國家應對的辦法是抑制需求使供需相對平衡。

如果整體經濟都在往下走,那麼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大宗商品這一輪上升周期基本接近尾聲了,接下來會緩慢的回落。

當然,大宗商品包含的種類非常多,從整體而言它應該是往下走的,個體上是有漲有跌的。

回過頭來一句話,全球經濟未來的趨勢還是低增長、高震蕩,不排除發生經濟大衰退。在這個過程各國可能會進入“比爛”的時代:明年大概率全球經濟增速都是往下走的,但就看誰更爛,誰更熬不住

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但裡面也有好壞之分。中國還是要穩住咱們的步伐,緻力于改革、調結構,加大自主創新力度,促進消費升級、擴大内需,以此在全球經濟下行中立于不敗之地。

歐債危機是老問題,重點關注美、德、法幾國

付鵬:2008年以後,歐洲跟美國在能源戰略上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俄烏危機爆發之後,真正的代價目前是歐洲在買單,它要為過去10年它走的能源的戰略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想問下李迅雷老師,當年金融危機後,首次暴露歐債危機時,金融市場由于未知性出現一定恐慌,在當前的宏觀背景下,經濟放緩,歐洲承受的壓力更大,這個賬歐洲買單更多,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從金融市場角度來講,它是一個已知性的答案,而且歐洲有了前瞻性的解決思路,無非是它不可能徹底解決,但是避免系統性風險的能力在前面已經展現過了,那金融市場是不是不會對這個事情做很高的定價呢?

李迅雷:對南歐幾國(當年歐債危機發生的國家)來說,這個問題就是老問題,是一個慢性病。但是,因為它的體量小,在歐盟乃至全球的占比都不大,所以大家的關注度不高。

從去年開始中國的經濟體量都超過整個歐盟了,所以這個問題對中國的影響會相對更小一些,我們比較關注的實際上還是美國,以及德國、法國等經濟體量比較大的國家。如果這些國家沒有出現大的問題,那麼整個全球局勢也不會受到特别大的影響。

美國的問題主要是供給側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能扛過去,全球經濟也不至于慘不忍睹。

2008年次貸危機的核心是流動性問題。這一輪流動性方面應該還可以,各國都采取了比較寬松的貨币政策,所以我覺得問題還是存在的,但表現方式可能會更溫和一些。

但是,相比于2008年又過去了14年時間,老齡化程度進一步提升,經濟活力進一步降低,全球經濟态勢面臨較大挑戰。

中國GDP增速需比美國多2個百分點,更易引進外資

付鵬:當前外資在中國的投資意願明顯下降,真正影響跨國企業選擇的到底是成本效率因素還是其他的顧慮和考量?

李迅雷:中國民間應該還是充滿活力的。中國與印度的人口差不多,但中國的勞動力數量是7.9億,印度的勞動力數量隻有4.7億,也就是說中國的勞動參與率非常高。盡管我們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壓力,但中國人的求生存、求發展的欲望是非常強的。

就這一點而言,我們的制造業競争力在短期内還是很難被替代的

我前面講到,外需的頭部已經出現了,關鍵在于我們怎麼去擴内需。

我曾經專門算過中國的GDP要有多大的增速才能超過美國,大概算了兩個數據:

第一個是中國每年的GDP增速比美國高出兩個百分點,那麼中國的GDP總量可以在2035年超過美國。當然前提條件是人民币對美元的彙率保持在6.7左右,不能大幅貶值。

第二個是中國每年的GDP增速比美國高出1.5個百分點,那麼在2040年可以超過美國。

就過去而言,2020年以前中國的GDP增速幾乎是美國的兩倍,那時預期是比較樂觀的。但是2020年以後中美的經濟增速差距縮小了,今年上半年中國的GDP增速是2.5個百分點,美國是3.2個百分點

所以,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還是非常嚴峻的。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是要把經濟增長放在首位。

目前來看,投資的拉動越來越弱了,更多還是要靠消費,還是要想方設法刺激内需,這就需要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

現在全球經濟進入了高震蕩、低增長的時代,這是一個比爛的時代,你不能要求我們的經濟增速如何高,隻要能比美國高兩個百分點就有希望,外資就能繼續看好中國經濟的活力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要努力增進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提高效率。

全球環境預期悲觀,中國更需“獨善其身”

付鵬:我總結下,當前基本上廉價的資金時代、廉價的通脹時代結束了,全球化時代正發生逆襲,國與國之間的經濟關系在減弱,大國間的合作開始變成競争關系。

這樣的全球環境預期能持續多久?短期内發生很大的變化嗎?

李迅雷:我可能會偏悲觀一點。

造成全球這樣的局勢核心原因是,過去長期積存下來的問題一直沒被很好地解決。

比如奧巴馬做總統的時候提出要推進改革、再工業化,要縮小貧富差距,特朗普上台之後又推基建投資,拜登上台後又提出要對富人加稅,但由于總統任期較短和利益難動的原因,很多事情已經固化了,這就意味着這些問題難以得到根本的解決。

更多是緩解,就相當于一個老年人你要根治他的病很很難了,能夠維持現狀都已經不錯了。

而解決問題需要更大力度的改革,需要加強各國之間的合作,真誠相待,但目前來看難度非常大。

在全球經濟政治環境變差的情況下,中國更需要獨善其身,按照十四五規劃所提出的國内大循環、國際大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模式來推動經濟增長、經濟改革和共同富裕。

李迅雷演講全球經濟(李迅雷全球經濟進入)2

本文作者:王麗 餘夢瑩,來源:投資作業本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APP查看更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