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小學生蒲公英事迹

小學生蒲公英事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21:46:43

小學生蒲公英事迹?在作家郝景芳的科幻小說《北京折疊》裡,折疊城市分成不同空間,時間經過了精心規劃和最優分配,不同空間的人小心翼翼地相互隔離,“五百萬人享用二十四小時,七千五百萬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時”2017年,郝景芳來到北京第一所民辦公益性質、面向流動兒童的初中蒲公英中學做志願服務,在和這些身為流動兒童的孩子們相處過程中,她看到現實中一個(一支)“不折疊”的蒲公英,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小學生蒲公英事迹?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生蒲公英事迹(昔日流動兒童考上哈佛)1

小學生蒲公英事迹

在作家郝景芳的科幻小說《北京折疊》裡,折疊城市分成不同空間,時間經過了精心規劃和最優分配,不同空間的人小心翼翼地相互隔離,“五百萬人享用二十四小時,七千五百萬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時。”2017年,郝景芳來到北京第一所民辦公益性質、面向流動兒童的初中蒲公英中學做志願服務,在和這些身為流動兒童的孩子們相處過程中,她看到現實中一個(一支)“不折疊”的蒲公英。

2019年的春天,蒲公英中學傳來喜訊,該校2010屆畢業生段孟宇被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錄取,成為蒲公英中學第一位走入哈佛大學的畢業生。

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段孟宇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的心情:“2008年我去蒲公英讀書的時候,從不曾想過未來它會怎麼改變我的人生。但是11年來,它一直都在影響我,因為它,我後來才有機會去國外讀書,也因此遇見了很多深深影響過我的老師、教授、同學和朋友。”哈佛大學校友、蒲公英中學校長鄭洪為段孟宇寫下寄語:“成就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社會。”

2017年夏季,新華網曾對蒲公英中學進行過報道,當時的蒲公英中學正面臨巨大的挑戰:由于北京市統一城市規劃,老校區将要被拆遷,建設中的新校區也因為資金不足被迫停工,當年九月即将入學的初一新生,他們的上學夢也許會被擋在無法竣工的新校舍門外。

近日,記者再次來到蒲公英中學,舊校區已經騰空,但是留在那裡的蒲公英獨特印記和藝術氣息還都在。三年前帶着記者參觀這所中學的志願者趙鏡,三年後還在這裡如數家珍般講述着蒲公英中學的點點滴滴,實際上她已經在蒲公英中學做了十多年的志願服務。在畫着生命樹旁邊的牆上,醒目地刷着大字:“笑破不笑補,哭辱不哭窮”。趙鏡說,當時第一次來到蒲公英中學的郝景芳看到這個标語,突然立住,眼淚流了下來。

在蒲公英中學,生命樹有着不尋常的含義。在校園裡有着滿牆鑲嵌馬賽克的生命樹壁畫:生命樹深深紮根,綻放着蒲公英一般的花朵,五彩斑斓。這源于美國費城大學美籍華人教授葉蕾蕾的“環境改變心靈”理念:從環境到心靈,在絕望的地方發現美,用藝術重建因貧窮而破碎的社區。每一幅畫、每一道彩繪、每一片馬賽克的鑲嵌都是葉教授、老師和同學們合作而成。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當同學們之間出現矛盾時,孩子們會畫出問題樹與生命樹,用一條條枝葉分析和解決問題。

嶄新的校區就在離舊校區不遠的馬路對面。潔白的教學大樓在周圍的環境中成為一道風景線。在社會各方的愛心援助下,新校區終于得以竣工,新學期順利開學。在短短兩天内,絡繹不絕的志願者、家長、畢業生、在校生完成了蒲公英史無前例的大遷徙,保證了全體師生趕在取暖季到來之前搬入新校區,并在随之而來的周一開始在新校區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在新教學樓入口醒目處,畫着一幅新的生命樹,樹上長滿了像果實一樣的手掌印,黃手印來自于老師和志願者,綠色的是學生的,紅色的是家長的……這是所有參與搬家的人留下的最美好的期待和祝願。新校區的4棟樓和相連的環廊連接處,又是一張新的畫布,78歲的葉教授已經開始着手思考如何帶領師生展開一次大型藝術創作。

正是午休時間,教學樓外充滿歡聲笑語,成群的老師和同學正在齊心協力運石頭挖樹坑,準備把一棵棵樹苗栽種到樓前。蒲公英即将迎來從環境到心靈,再一次生機勃勃的叠代更新。

在寬敞明亮的新圖書館裡,記者和遠在美國的段孟宇進行了遠程視頻連線,聽她講述自己的故事——

段孟宇出生在河南周口一個特别小的村莊裡, 全村不足200戶人家。她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在這裡生活,在村莊的小學裡讀書。父母在北京打工,她和弟弟留守老家,隻有在過年時和暑假裡,才會到北京跟爸爸媽媽團聚幾天。2006年,在北京打拼了幾年的父母決定讓她和弟弟留在身邊,并且在離家不遠的一所民辦學校入讀小學。對于在外務工的家庭來說,這個決定并不容易。當時,段孟宇的父親做麻辣燙的小生意,母親在飯店打工,這樣的工作讓他們根本沒時間來照顧孩子,并且在城裡生活和讀書也意味着在經濟上更大的支出和負擔。在當時,父母最大的夢想就是拼盡全力能讓家裡出來個大學生。

蒲公英中心的校長鄭洪曾經在哈佛大學求學,畢業回國之後投身于公益事業。更為重要的是,這所學校,一年的學費隻有680元。直到今天,蒲公英中學的學費一直保持不變。2008年,通過親戚得知蒲公英招生的消息,段孟宇的父母馬上就讓她來到這所學校上學。

第一次在心裡種下哈佛的種子,是一次既偶然又必然的機會。每年,蒲公英中學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志願者在這所學校進行志願服務,其中,哈佛大學的學生組織利用春假時間從波士頓到蒲公英中學合作交流,已經有十年的時間。這些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志願者為段孟宇打開了一個從未有過的思路,讓她看到原來世界那麼大,外面還有那麼多的大學。要繼續讀書,探索世界的夢想種子在段孟宇的心中就這樣悄悄埋下。

段孟宇說,蒲公英中學最大的與衆不同之處,是從創始之初就堅持的教育公平和優質教育合一的教育理念。鄭洪校長堅持把接受合格優質教育的權力還給流動兒童,這也是蒲公英中學一直能夠吸引很多老師、國内外的志願者、捐方和社會各方愛心人士的地方。

在學校,她并不是一個“學霸”,但是當時的班主任老師曾一直鼓勵她要發揮英語特長,去報考世界聯合學院(United World Colleges,UWC)。段孟宇說:“我所遇見的所有的蒲公英中學的老師們,都一直在用自己的默默行動和無私付出诠釋着‘深度陪伴’和‘不放棄每一個學生’的含義。他們對學生的愛、鼓勵和啟發,讓我有勇氣去繼續追求自己的夢想。”

2013年夏天,段孟宇去柬埔寨偏遠山村的一所小學支教。在柬埔寨的支教過程中,她想到了在蒲公英中學時外國志願者給他們上課的情景。“看到那些孩子,我想起更多的是曾經的我。面對身份的轉變,我不停問自己,這幾周的短期支教到底能給這些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帶來什麼改變呢?支教結束時,我深深感到自己做的太少了。前段時間碰巧翻出我對這段柬埔寨支教經曆的反思,忽然發現正是這次經曆,讓我第一次萌發了想将來從事與教育和國際發展相關事業的想法。”段孟宇說。

段孟宇覺得自己是一個特别幸運的人。2008年春季她進入蒲公英中學,就讀于定向資助家庭條件特别困難的“郭氏班”。兩年後段孟宇申請UWC并被錄取。在愛心人士的資助下,段孟宇赴英國UWC學習兩年。2015年,段孟宇從UWC畢業,獲得戴維斯獎學金後前往美國路德學院 (Luther College)求學。畢業後,段孟宇一邊工作一邊申請碩士學習機會,在今年,收到了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即将于8月入學。就在接受記者采訪的當天,愛心人士程婷宣布資助段孟宇在哈佛的學費。程婷表示:“在55歲生日時我做出捐助孟宇的決定,這是我的緣分,感恩能有這個機會!”

在感歎自己真的很幸運的同時,段孟宇也坦言:“中國超過一億留守和流動兒童中,不乏比我天資更好更努力的人。如果他們得到和我一樣的教育機會,我堅信他們也一定可以做出很多精彩的事情。”

據了解,迄今蒲公英中學已經培育了兩千多名學生,其中超過80%的畢業生繼續進入高中、職高就讀,并且有八位畢業生獲得全額獎學金在美國大學深造。

在鄭洪校長看來,段孟宇的資質、條件和大部分的蒲公英學生沒什麼區别,之所以能一路“開挂”走到哈佛,鄭洪校長認為:性格比成績更重要,段孟宇并不是“尖子生”,但是她的個性沉穩,“心裡總能惦記着别人”;良好的溝通能力和開放的學習态度;勇敢面對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有樂觀的父母以及親密的家庭關系,這些都滋養着段孟宇的成長。

印度哲學家克裡希穆提說過:“真正的教育,是幫助個體變得成熟和自由,使其在愛和良善中盡情綻放。”大多數蒲公英中學的孩子,入校時成績都不太好,有些甚至有了厭學情緒。鄭洪校長認為,首先就是要讓這些孩子們從對生活的茫然中找到生活的信心,點燃對于未來的希望。鄭洪校長說,“教育就是應該引導孩子們進入一種興緻勃勃往前走的狀态”,蒲公英就是從需要出發,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有興趣就有機會,機會讓每個孩子心中的天地更廣。

在蒲公英的學生裡有這樣一句話:“進蒲公英時,我隻想做一個好學生,離開蒲公英時,我希望做個好人。”鄭洪校長笑稱蒲公英中學是“一群不完美的人領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靠近完美”。在教育這條路上,她希望“一個都不能少”,教育公平和優質教育合一,讓每一個孩子找到最好的自己。

在蒲公英中學的微信公号上,有一組由老師和同學們寫的文章,标題就是:《愛無折疊》。

來源:新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