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書畫詩酒花,當年樣樣不離它。如今七事已改變,柴米油鹽醬醋茶”。
許巍曾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中唱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通俗的說,就是在我們短暫的人生中,在我們滿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後,不甘于此,我們還要培養屬于自己的興趣愛好。
這是一個早在數千年前,人類便已經知道的真理,所以,他們在有限的娛樂環境中創造出了無限的可能性。
詩歌、繪畫、雕刻、戲曲、舞蹈、唱曲,五千年文化悠揚,中國在時間裡沉澱了不知道多少種文化,漢族的,苗疆的數不勝數,今天,要和大家一起研究的便是蒙古族的皮畫藝術。
一、皮畫何許物也水墨畫,筆鋒輕觸,水墨暈染,那是宣紙承載的整個世界;油墨畫,筆随意動,意随心動,那是油墨飄香的曆史長河。
無他,一種藝術形式、藝術風格的出現,都是一個民族、一段曆史的濃縮與提煉,那皮畫是何許物呢?它又經過了怎樣的歲月磨砺呢?
(一)因何為名
皮畫,聽起來和中原的皮影戲極其相似,但兩者的實質卻是南轅北轍。
皮影戲又叫影子戲、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者是紙張制作而成的人與物件兒的樣式,然後在燈光的作用下,用隔亮布進行表演的民間藝術,再配以弦樂、敲擊樂、唱詞等,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與皮畫有着極大的差異。
皮畫,顧名思義,是一種在獸皮上勾勒塗樣的畫作,蒙古族的皮畫大多采用羊皮制作,再通過特殊的描繪、着色、層染、抛光、定型、浮雕等幾十上百道工序制成,它充分利用和展示了天然皮革的質感和立體感,其上的畫作宛若如今的3D畫作,栩栩如生。
皮畫,也是一種有着悠久曆史的工藝品,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在馬背上讨生活的遊牧時代,是一種在羊皮上勾勒、描繪圖樣裝飾的畫作,其精美細膩的工形手法絲毫不亞于中原的丹青水墨,反而有一種水墨畫所不具有的,草原兒女的曠達爽朗。
二、皮畫藝術推動下的現今皮畫,和中原的畫作相似,也是懸挂在屋内做裝飾用的,但一些特殊的圖案卻也能賦予皮畫不同的使命與意義。
(一)未失的征途:羊皮上墨水的“跳動”
一個有着古老遊牧曆史的蒙古族,一個在馬背上行走的蒙古族,一個在北方草原裡馳騁的蒙古族,因其飄忽不定的居住習慣,他們所産生的文化,有着傳奇而神秘的色彩,時至今日,在蒙古族的傳統服裝中,我們依稀還能掀起時間的薄紗,窺得當年一二。
北方草原,地廣人稀,也不像中原地區每個地方都有着非常明确且具有代表意義的地标,所以蒙古族人在草原中迷路是非常常見的事情,為了能辨别來時的路或記錄一些他們探尋到的良好的放牧點,蒙古族人逐漸開始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留下記号,以便能更方便快速的找到地方,羊皮地圖便慢慢的發展起來。
蒙古族人通過特殊的制皮工藝,将羊皮制作成像紙張一樣的存在,再用一些特殊的墨水在羊皮上勾勒出路徑,後又通過一些工序留墨。
這樣制作出來的地圖可以曆經千年而不改其色,保存完好的話,可以在數千年以後讓世人一瞻當時蒙古族人用馬蹄走出來的領土,和一些早已被曆史洪流掩埋掉的古老遺迹。
(二)衣裳之變
總所周知,蒙古族是一個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而關于騎馬,我們也大緻的了解過其需要的步驟,馬鞍、帽子、皮靴、鞭子等物件兒,是蒙古族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而又因為其遊牧的屬性,這些物件兒總會丢失或者是弄混淆,所以蒙古族人開始在自己的東西上描繪特殊的花樣,用以辨别,而這就是皮畫的前身。
數百上千年的征戰和文化交流中,蒙古族的遊牧文化與中原的文化相互影響,雙方都有了巨大的改變,皮畫也不再僅局限于作為辨别的标識而存在,蒙古族人也會在衣物、皮袋等物件兒上畫一些漂亮的圖案,做裝飾物用。
就此,皮畫在蒙古族的文化中不斷的發展和壯大,并逐漸占據一席之地,皮畫的用途也在一次次的交流和發展中變得多而繁雜起來。
三、小小的皮畫背後所承載的世界除了羊皮地圖、裝飾物的實用功能外,在不斷的發展中,皮畫也慢慢的具有了一些精神含義,并通過一些特殊的紋飾體現出來。
(一)神之靈魂載體
說起圖騰,大家并不陌生,因為龍曾是漢族的圖騰,所以我們習慣的稱呼自己為“龍的傳人”。每個民族甚至是每個部落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圖騰,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蒙古族,他們的圖騰便是風姿飒爽的狼,所以在很多的皮畫上我們都可以看見狼的圖案。
把圖騰放在衣物、器皿上我們也并不陌生,縱觀中國曆史,龍是權力的象征,所以在曆代君王的服飾上都能窺見龍的蹤影,而在當權者所使用的器皿上也能看到龍的紋飾。随着中原文化與蒙古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蒙古族人也學着中原人将自己的圖騰描繪到使用的物件上,皮畫上的圖騰元素便因此而來。
到了後來,在中原和蒙古族的文化交流不斷的融合加深之後,皮畫中更是呈現出了以蒙古族圖騰為主,以中原或其他部族圖騰為輔的格局。
(二)心之安甯歸宿
宗教,似乎是每個地域民族都繞不開的話題,西方人信仰上帝,中原因文化的傳入和自身的發展,對儒道釋有着非同一般的喜愛,而蒙古族對藏傳佛教的執念也是難以改變的,所以,作為蒙古族引以為傲的皮畫上怎能沒有佛教神像呢?
流傳至今的一些皮畫珍品中,佛教的代表人物或一些代表物品随處可見,正如佛教在中原地區盛行時,家家戶戶都挂着、擺放着佛像一樣。
元代,蒙古族入侵中原,形成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統治的王朝,也是因為這一曆史原因,蒙古族的宗教信仰與中原地區的儒道釋三家相融彙,使皮畫上與宗教相關的紋飾多了起來,其中甚至還能看見道家法器的身影。
(三)寓之吉祥如意
人人都想要個好運氣,人人都喜歡讨個好彩頭,所以不管是在中原還是在蒙古族,他們的器物上的紋飾大多都是以一些有着吉祥寓意為主的圖樣。
在蒙古族的皮畫中也有許多以吉祥寓意為主的圖案,這不僅體現出了蒙古族獨特的民族文化,也體現出了蒙古族與其他民族文化相交融後形成的獨特的藝術風格,如今,蒙古族人在制作皮畫的時候也喜歡帶有吉祥寓意的圖案,如龍、鳳凰、鴛鴦、魚等等,生動形象的表達了這些紋飾所具有的吉祥寓意。
四、皮畫藝術所留住的歲月一個民族的文化不是筆墨能書寫完的,也不是紙張能承載結束的,文化大多都是從人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彙聚而成的,如在中原的詩歌中我們能看到朝代的變遷,從西方社會的文獻中我們能體會到曆史的跌宕起伏,我們也能從蒙古族的皮畫中研究出許多早已消失的,獨屬于他們的文化傳統、
(一)易逝的文化
蒙古的皮畫是蒙古族在漫長的生産生活中提煉和創造出來的,一種具有極強的地域風格和藝術風格表現形式,不管是選題選材、制作手法還是原材料的選擇上都與蒙古族的日常生活分割不開,皮畫的發展壯大也與蒙古族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難舍難分,可以說,皮畫見證了蒙古的改變,而蒙古的改變也推動了皮畫的演變。
蒙古族是一個遊牧民族,他們的生活依賴于他們所放牧的牛羊、馬匹,他們吃羊肉,用羊皮做衣服等等,後來,他們發現經過特殊鞣制的羊皮可以用來記錄東西,所以羊皮地圖和一些羊皮書卷出現了。
再然後,文化的發展與交流融合,蒙古族人又發現了羊皮的新用法,如用來制作裝飾物,用來繪畫等等。
可以說,皮畫的發展史就是蒙古族的發展史,皮畫見證了蒙古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交融,也體現了蒙古族人數千年來不變的追求,和對自然的感恩,是蒙古族智慧的結晶。
(二)向往的風格
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因其産生于各民族不同的發展曆史,蒙古族的皮畫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其題材包羅萬象,但無一例外的都源于蒙古族悠久的發展曆史和獨特的文化傳統,所以皮畫作品的制作方式、内容都蘊含着蒙古族特有的藝術風格和文化特色。
人類将生存、繁衍的意識镌刻在骨血裡,時至今日,人們依舊在為了生活而不斷奔波,所以人類将這一意識融入了藝術作品,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人類的掙紮、執着和堅韌。蒙古族人也将探尋生命的意義這一意識融入了皮畫當中,又因其草原兒女的曠達心胸,所以在皮畫上我們總能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一望無垠的藍天。
這不僅體現出了草原兒女對自由的向往,也描繪出了草原兒女們對自然饋贈的感恩,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五、皮畫之意蘊
蘇轼曾評價王維的詩為“味摩诘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诘之畫,畫中有詩”。
這不僅說出了王維的文學素養高超,也将詩與畫的本質娓娓道來,我們經常說讀不懂某一首詩,或者是看不懂某一幅畫,其實是我們不能理解作者心中的溝壑。
都說“一千個讀者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看書賞畫的心境不同,便能讀出不同的體悟,但不管是曆史浩蕩中留存下來的畫作還是墨迹未幹的畫作,不變的永遠是對此時此刻的記錄。
蒙古族的皮畫,有人能從中讀出曆史的變遷,有人能讀出生活的喜悅,有人能讀出地域的風格,這些不同卻都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它是生活的記憶。
參考文獻:
1.《蒙古皮畫:具有草原文化特色的符号》
2.《我國少數民族民間藝術的發展——以蒙古皮畫為例》
3.《蒙古族皮畫中的傳統文化分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