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春節,中國人挂上燈籠,購置年貨,訪親探友,舉國喜氣洋洋。而在曆史上長期受到中國影響的韓國也過春節。那韓國的春節和中國的春節是一樣的嗎?實際上,韓國的春節和中國的春節有許多相同的地方,但由于地理環境、思維方式、經濟水平等各種因素不同,兩國春節又存在許多差異。
那韓國春節和中國春節具體存在哪些異同呢?
中國社會長期是農業社會,這使得上至天子,下至平民,都十分關注農業的發展。這并不奇怪。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指出,生理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古人遇上豐年,吃得飽飯,滿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生活質量也就高一些。所以古人用盡一切方法打造豐年。
看風識雨,探溫制器,随着人們的不斷探究和器具水平的發展,古代出現豐年的可能性似乎有所增加。但當一次次洪澇、幹旱等災禍襲來,人們開始懷疑人力,依賴神力。于是,豐年時,人們開始備好美酒佳肴,開始酬謝神靈。不過由于中國國土廣袤,地理狀況各不相同,所以不同地方的人慶祝豐年的時間往往也不同。這為春節出現奠定了基礎。
到了漢朝,春節進入定型時期。漢武帝時,落下闳制定了《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即使農曆正月初一為農曆新年,燃燒爆竹,吃團圓飯,賞花燈等各地不同的酬神慶祝活動也都統一到官方規定的新年舉行。
随着經濟發展,政治安定,文化開放,春節漸漸趨向娛樂化。比如唐朝春節就出現了改編宗教儀式的傩戲,以及天子朝臣宴遊場合、百姓徹夜燎火的守夜習俗等。
在中國的隋唐時期,古代韓國人借鑒《太初曆》拟定了自己的曆法,春節這個詞彙也就這麼降落在韓國土地。在過節時間方面,韓國春節與中國相似。在過節習俗上,韓國人吸收了中國習俗,又結合本國特色衍生了一些本土習俗。
1.祭祀
在祭祀方面,和中國人一樣,韓國人認為在新的一年祭祀祖先也是很重要的。隻有紀念祖先,向祖先獻上自己的孝順之心,子孫才能在新的一年裡吉祥多福。
韓國人要怎麼祭祀呢?新年,韓國人要合家穿上韓國傳統服飾,準備祭祀品,去祭拜祖先。到了祖先靈位前,韓國人會按照長幼順序輪流行叩首禮,而長子除了要行禮,還要點燃靈前蠟燭,為祖先酌酒。叩首禮畢,則要撒酒行奠酒禮。這還沒完,一家的媳婦在祭祀後要收拾祭品做成團飯,與家人同食。韓國人認為祖先已經将祝福和情意留在食物之中,吃下團飯就可以受到祖先庇佑。
中國地大物博,每地祭祀習俗都有一些差别,但也不難看出韓國的祭祀習俗與中國祭祀習俗有相像的地方吧?中國人祭祀,也要準備祭品,考慮長幼,行奠酒禮等,隻是未必像韓國人一樣穿上傳統服飾、跪拜祖先。
2.壓歲錢
壓歲錢,是很多中國小孩夢寐以求的“禮物”。作為小孩,随着父母訪親拜友,得到壓歲錢,那可别提多開心了。韓國也有拜年給壓歲錢的風俗。
同中國一樣,韓國的長輩準備好壓歲錢,如若有甜嘴的晚輩向自己說些吉祥話,長輩就心滿意足地給晚輩壓歲錢。這裡可以看出拜年給壓歲錢是中韓春節的重要風俗,隻不過由于文化差異,中韓用不同的措辭表示“拜年”。韓國将“拜年”稱為“歲拜”。
歲和年的意思也是比較相近的,歲和年可以指一年,也可以指農事收成。韓國春節亦有 “歲馔”“歲酒”的說法,可見韓國對“歲”情有獨鐘。而中國人更喜歡說“年”,有年夜飯,購置年貨等說法。總體來說,歲拜和拜年雖然說法不同,但兩者形式是大差不離的。
1. 飲食文化
韓國人在春節時會準備什麼食物呢?這裡來看看典型食物年糕湯吧。韓國人在春節時會将年糕切成圓片,輔以些許肉,加水熬湯,是為年糕湯。年糕色白,切成圓片,寓意阖家團圓,又反映了古代韓國人對白色太陽的崇拜。在韓國,小孩子吃了年糕湯就相當于又長一歲,所以這是名副其實的歲餐食物。
韓國人覺得光吃菜也沒意思,于是想到了酒,并将春節喝的酒稱為“歲酒”。雖然是冬天,但韓國人不喜歡喝熱的歲酒,而是對冷的歲酒有所偏愛。這冷酒有何含義呢?據《京都雜志》,涼酒意味着迎春。輕酌入口,絲絲涼意,原是含春啊!
韓國人過年主要吃年糕和醬菜,而中國人在過年時吃的比較多的食物,有餃子、湯圓、雞鴨魚、年糕等,相對來說比韓國的食物類型更加豐富一些。在飲品方面,中國古代的屠蘇酒也叫歲酒,長期是春節必備飲品。不過中國的屠蘇酒,除了和韓國的歲酒一樣有辭舊迎新之意外,還有驅邪長壽的作用。
2.民俗遊戲項目
韓國人在春節時會玩一些民俗遊戲,比如說翻闆子遊戲。翻闆子遊戲,即找到四塊一尺左右的木棒,将其劈成兩半,再同時抛擲,代表四季變換。按照三撲一翻記1分等遊戲規則,韓國人按分在棋盤上走棋,先将棋子走完者勝。
可以看出,韓國的民俗遊戲還是很有本國特色的。而中國的民俗遊戲也是十分豐富的,有打陀螺、放炮竹、魯班鎖、九連環等等,形式多樣。
3. 喜好顔色不同
中國人尚紅,韓國人尚白。過年時,中國人包紅包,貼紅對聯,挂紅燈籠,沒見着有人會包白包,貼白對聯,挂白燈籠的。可韓國人尚白,他們的紅包,對聯,燈籠等等象征喜慶的東西全部都是白色的。
中韓春節風俗有一些相似的地方,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中韓兩國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
儒家講究孝順和長幼有序,所以可以看到在春節祭祀時,祖先先吃飯,後代再動筷;長輩先祭祖,晚輩後上香。儒家希望一個人兼具“仁義禮智信”,所以在春節期間,長輩往往會祈求祖先讓晚輩聰明孝順,并給晚輩設置諸多禁忌,如不能罵人、大年初一不能睡午覺等。
儒家崇尚禮尚往來,認為“來而不往非禮也”,所以在春節時可以看到中國人和韓國人都會在親友間互贈禮物,以期維系長久的聯系。
1. 地理情況不同
韓國三面環海,多山,氣候海洋性特征明顯,物資較中國少。所以韓國人吃歲餐,食物往往是較好儲存的年糕和醬菜等,而中國人更加容易獲得多類食物,所以喜歡在餐桌上擺上新鮮豐盛的佳肴,不像韓國那樣準備很多腌制品。除此之外,中國人過春節喜歡喝熱飲,因為可以暖胃,韓國人卻為了鍛煉腸胃能力反其道而行之,喜歡喝冷的。
2. 服飾傳統不同
韓國是單一型民族國家,百分之九十都是朝鮮族人,所以其傳統服飾保留較好。在過春節時,韓國人往往會穿上韓服。中國則是多民族國家,曆史上一朝有一朝的服裝,現在則是一地一族有各自的穿衣習慣,所以不存在所有中國人穿着統一的傳統服裝過節的情況。
3.思維觀念不同
就拿中韓兩國人對待紅白兩色的例子來分析吧。中國的紅色象征喜慶吉祥,所以中國春節中“中國紅”元素比比皆是。而白色在中國往往寓意不好,白事就往往是絕望悲哀之事,如喪事。韓國人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白色是全世界最純潔最高貴的顔色,所以在春節這一合家歡聚的時刻,巴不得把家裡每一個角落都染上白色。這就是中韓兩國人思維方式的差異。
除此之外,中國人認為“好事成雙”,喜歡雙數,而韓國人卻認為“三生萬物”,喜歡單數。
作者:夏祯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中韓節日文化對比研究——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為例》 ]KANG SUKJONG 山東大學 2018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