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缺鹽會導緻口渴嗎

缺鹽會導緻口渴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05:00:24

來源:【中國科普網】

缺鹽會導緻口渴嗎(真是缺鹽惹的禍)1

7月18日,浙江甯波,北侖區白峰街道外峙島上,鹽工們正頂着烈日收鹽。(視覺中國供圖)

進入三伏天,總有人感到頭昏乏力胃口差,做啥都無精打采;也有人感到特别虛弱,下床就站不穩,去醫院檢查,除了血壓低,也沒發現什麼問題。這是咋回事兒呢?營養專家告訴你,如果沒什麼疾病,這就要考慮一種可能性:身體缺鹽了!

别小瞧鹽的力量

鹽是氯化鈉,鈉和氯都是生命所必需的物質。尤其鈉,對神經和肌肉的緊張性有着重要貢獻,對維持體液的滲透壓也是必需的。沒有足夠的鹽,肌肉緊張度下降,人就沒力量。神經緊張度下降,人就無精打采。體液滲透壓太低,身體就無法維持水分。沒有足夠的氯呢,胃酸産生不足,胃蛋白酶無法達到最大活力,就容易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

三伏天氣候炎熱,出汗會損失大量的鹽。如果真的出汗量大,含鹽食品攝入又偏低,的确會導緻肌肉無力、食欲不振、消化下降、惡心頭痛、脈搏細弱等症狀,甚至發生低血鈉昏迷。

在我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中,鹽都是一種需要政府控制的重要戰略物資。不過我國鹽資源豐富,海鹽、湖鹽、岩鹽、井鹽市場供應極為充足,人們做菜加鹽幾乎是随心所欲。所以,如今經常出現的不是缺鹽問題,而是吃鹽過量的問題,故而健康專家一緻提倡減鹽生活。

按《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的數據,我國對鈉制定的成年人預防慢性疾病的建議量是5克鹽(2000毫克鈉),适宜量是3.5克鹽(1400毫克鈉)。各國營養專家從未提倡完全不吃鹽。

過度減鹽就是“災”

健康專家為何擔心吃鹽多?因為現在有商家為讓食品口味足、吸引人,加上防腐抑菌的需要,熟食、零食中的鈉含量高得可怕,把人們的口味變重了。我國的鈉攝入量平均值換算成食鹽已接近10克,北方地區超過12克。

健康界号召的“三減三健”中包括減鹽行動,就是希望人們把日常過高的鹽攝入量降下來。适當降低吃鹽的量,有利于降低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胃癌、骨質疏松、腎結石等疾病的風險。

降低到多少呢?對大部分人來說,努力目标就是那個為預防慢性疾病設定的建議值,即每天5克鹽。不過這個5克鹽的前提是,環境溫度适宜,沒有大量出汗。

有趣的是,冬天冷出汗少,多數人口味反倒重,吃鹽太多,容易造成血壓上升;夏天熱,出汗損失的鹽多,卻偏偏懶得做菜,經常用瓜果、飲料、甜食湊合一餐,使鹽攝入量較低,從而出現缺鈉現象。比如吃半個西瓜攝入大量鉀,卻不吃鹽攝入鈉,那麼鉀鈉比值就會上升,有利于血壓的下降。對高血壓患者來說,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對血壓偏低人士來說,可能就會因為血壓過低,腦供血不足,造成頭暈乏力,站起來的時候眼前發黑等情況。有些更年期女性,天氣不熱時都經常大量出汗,衣服都能濕透,還熱衷于減肥,常常水果代餐不吃飯菜,夏天就更容易出現缺鈉現象。

也有些中老年人,因為醫生要求限鹽,回家就加碼執行,做菜長期不放鹽,結果出現低血鈉昏迷。如果不是查電解質,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實際上,雖然每天5克鹽有利于防病的證據很充分,但并不需要繼續再往下降。有研究表明,低于每天3克鹽,乃至低到0.5克鹽的飲食,并不會給預防心血管疾病帶來好處,甚至還有些負面結果的報告。

天熱要适當給身體補鹽

氣候炎熱,出汗多,鈉損失大,必須要每天吃鹹味食物,隻吃水果、喝菜汁是不行的。如果出汗多,攝入量還必須增加。汗液中的鈉濃度平均為2.5克/升,在炎熱環境下中等強度勞動4小時,可丢失鹽7―12克。所以高溫作業人員和暑期堅持戶外訓練的運動員,都需要補充含有電解質的液體,比如加鹽的綠豆湯、加鹽的綠茶、電解質飲料等,因為他們的出汗量都很大。

每餐喝些鹹味的蔬菜湯會很有幫助,它既能補水,又能補鉀,還能補鈉;如果帶點酸或帶點辣,就更開胃了。比如番茄雞蛋湯、雞湯煮冬瓜、青菜絲豆花湯、疙瘩湯、酸辣湯之類的湯都很适合夏天喝。這裡必須提醒一下:隻要是鹹/鮮味調味品,都是含鈉的。包括醬油、黃醬、大醬、甜面醬、豆豉、蝦醬、蚝油、腐乳、雞精、味精、市售各種調味醬等,都可以起到補鹽的作用。

總之,鹽吃得太多會成為慢毒,鹽吃得太少也會緻病。身體出汗多就多吃點,出汗少就少吃點。千萬不要陷入“要麼拼命吃随便吃,要麼一口都不吃”的極端行為誤區當中!

(作者系中國營養學會理事、注冊營養師、中國農業大學營養健康系副教授)

本文來自【中國科普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