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自從鄰居家孩子上一年級以後,每天見到鄰居的家庭成員,對方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孩子在學習。
每天延時課上到6:30,晚上回家寫作業寫到10點半以後,周一到周五如此,周末也是大多數時間都在寫作業。
最初聽着有點恐怖,我問媽媽和奶奶:“作業真的真麼多嗎?為什麼感覺你家一直在寫作業!”
她們的反應一緻:不是作業多,是孩子寫得太慢了。
阿姨告訴我說:在房間裡做了一個小時,一頁字都沒寫完,每天寫到10點半以後,作業還是寫不完。
媽媽講:“以後我規定10點停筆,寫不完就不寫了,作業也确實有點多。”
可是跟她同班的另外一個同學則表現地很輕松,每天9點上床,經常能見到他在小區玩,問關于作業的情況,他的回答總是“已經寫完了”。
兩個孩子的差距已經出現了,未來也會朝着這個趨勢走下去。
延長孩子的學習時間,真的不是明智的選擇,如果孩子總是在寫作業這件事上耽擱,說明孩子身上有一個大問題:孩子的專注力比較差,孩子持續做一件事的能力比較差,孩子的時間概念比較差。
這是非常危險的,如果孩子不改正這個毛病,以後孩子就是班裡的中下等學生,而且很難提升學習成績。
當然了,我們引導孩子學習的時候,一定不能以提升學習成績為目标(雖然我們内心深處是這樣認定的,但是最好不要表現出來,因為一旦把結果作為目标以後,孩子就容易變得有壓力,容易發揮失常)。
我們要找一找孩子效率低的原因,然後從根本原因入手。不過,如果孩子已經上一年級了,再想要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難度就大大提升了,不夠我們可以先從孩子的時間概念入手,一切都還有希望。
這三種能力,上文已經提到了,分别是專注力、持續做一件事的能力、時間管理能力。
如果想要孩子的這三種能力得到提升和改善,最關鍵的兩點是,首先是讓孩子了解這三種能力的概念,讓孩子内心深處可以認識到這三種能力的關鍵性;其次就是家長放手,讓孩子自己來管理自己,然後自己承擔結果。
就拿鄰居家的小孩來說,一直都是媽媽擋在前頭,現在她的媽媽又跟老師去溝通了,提前告知老師,我會讓孩子10點準時睡覺,如果孩子完不成作業,您也不要再去追究她。有媽媽打頭陣,孩子自然不用有這方面的壓力,她就可以繼續這樣耽擱下去,可以繼續忽視學習效率。
如果想要孩子在這幾方面得到改善,最好的方法就是媽媽放手:你的作業你自己管理,寫不完到學校受到批評,你自己也受着。
當她的自尊心受到了一定的的打擊以後,她就會從自己身上找毛病,當她嚷着,必須要寫完作業的時候,說明這種方法已經生效了。
孩子的時間管理概念什麼時候輸入都不晚,我們可以給孩子設定時間點,早上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上學,放學以後哪個時間段是學習時間,哪個時間段是玩的時間,這些都寫入孩子的腦海中,孩子的時間觀念自然就形成了。
而對于孩子的專注力,如果孩子已經7歲了,專注力比較差,家長可以返璞歸真,用拼圖、七巧闆、積木、樂高這些益智遊戲來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不過孩子也是有天分的,有的孩子是真的沒有天分,确實腦子不夠用,家長也不要給孩子壓力,還是把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還是回到這個話題上,對孩子來說,成績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我們完全可以忽視這個結果,與其去關注結果,不如多關注孩子學習的過程。
我們可以多鼓勵孩子努力的過程,多肯定孩子專注的過程,多引導孩子提升做事的效率。
這對于孩子來說也許暫時看不出優勢,但是長遠來看,學習效率提升是回報最大的。
小學階段,孩子可以通過延長學習時間,家長可以通過反複複盤孩子,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但是劣勢會随着孩子的年齡的增加而顯現出來,到時候才是最讓家長感到無助的。
最後給家長提出的一個建議是,不要把孩子關到一個房間裡去學習,房間裡最好有開放的學習區間,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這樣的學習氛圍更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家長不妨可以試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