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山西貧困縣通知

山西貧困縣通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9:04:40

山西貧困縣通知?新華社太原1月20日電(記者胡靖國、王菲菲)冬日早上7點,太陽剛剛升起,喬文明還沒來得及洗漱就鑽進雞窩了,300多隻母雞咕咕咕叫喚着等着喂食,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山西貧困縣通知?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山西貧困縣通知(晉西北貧困村的N個)1

山西貧困縣通知

新華社太原1月20日電(記者胡靖國、王菲菲)冬日早上7點,太陽剛剛升起,喬文明還沒來得及洗漱就鑽進雞窩了,300多隻母雞咕咕咕叫喚着等着喂食。

“天太冷了,現在母雞不下蛋了,但也得好好喂,再過兩個月,就又能下了。”這是喬文明60年來第一次養雞,從去年上半年買回雞苗,到現在已經下了300多斤雞蛋了。母雞成了緻富雞,喬文明第一次覺得生活有了盼頭,“終于能過個好年了”。

事實上,這不僅是喬文明的第一次,規模化養雞在村裡也是第一次。

喬文明所在的村子叫戎家梁村,這是一個位于山西忻州市神池縣的一個小山村。神池是山西海拔最高的縣城,這裡溝壑縱橫,生态環境惡劣,有“神池的風,蠍子的針”之說。而戎家梁村又挂在山梁上,土地貧瘠,千百年來,當地人種植胡麻、莜麥等小雜糧,基本上屬于靠天吃飯,産量很小,村裡59戶人家,25戶是貧困戶。

随着脫貧攻堅步伐的加大,“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和包村幹部,脫貧攻堅三支隊伍來到了村裡,“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進行精準扶貧,村裡有了大變化,出現了N個“第一次”。

2015年8月,46歲的山西社會主義學院人事處主任科員高旭平來到戎家梁村當了“第一書記”。他就住在村委會辦公室裡,一張土炕上,放着他的被褥行李及鍋碗瓢盆。“正是精力旺盛的時候,想實實在在幹點事。”他說。

戎家梁村有500多畝地,人均5畝,仍保留着最原始的耕作方式。去年4月,高旭平說服16戶村民,其中10戶是貧困戶,一起成立合作社,将村民和村委會的300多畝土地整合起來規模化種植。

合作社還種了100畝闆藍根,這在戎家梁村也是千百年來第一次。“傳統作物利潤太薄,闆藍根利潤高,一畝還有200元補貼,今年打算全種成闆藍根。”高旭平說。根據市場行情調結構,這可讓一輩子種莜麥、胡麻的老農民們開了眼界。

更讓他們開眼界是去年引進的30多頭散養黑豬,這也是合作社的項目。“這豬長得比普通豬快多了,趁着過年,村裡賣了6頭豬,掙了2萬多塊錢。”說話的是“豬司令”趙福林。他是村裡數一數二的貧困戶,老母親常年生病,身邊離不開人,高旭平便讓趙福林給合作社養豬,一個月2400元工資。

辦合作社不僅讓很多貧困戶有了收入,也使村集體經濟得以破零。然而,也有一些貧困戶并不願加入合作社。針對這些貧困戶,高旭平和駐村工作隊挨家挨戶上門走訪,根據每戶情況制定不同的扶貧措施。

當初找到喬文明時,他一聽說要加入合作社,直搖頭,“那不成吃大鍋飯了?”做不通工作,高旭平看喬文明家院子較大,提議他養雞。于是,用6000元扶貧款買了300多隻雞苗。

謝海全是村裡的養羊戶,但是規模較小,根據精準扶貧政策,扶貧人員給他也争取到了資金,擴大了養殖規模。

村裡不斷出現從未有過的“第一次”:第一次種藥材、第一次種美葵、第一次養黑豬、第一次規模化養雞養牛……精準扶貧在戎家梁村實現了“一戶一策”。“幾十年來,村裡第一次有了這麼大的變化。”村民們感慨地說。

扶貧關鍵在于扶志,在扶貧人員的幫助下,一些貧困戶也在自己摸索脫貧緻富之路。“扶貧就是給走不動路的人一根拐棍,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就是我們的拐棍。”喬文明說,自己打算開春貸款再養上20多頭豬。而趙福林也打算将養豬場承包下來,如果經營得好,穩定脫貧不成問題。就連年輕人也受到感染,回鄉創業。

28歲的高士雲原本在陝西一家醫院工作,可他放棄穩定工作,偏回家鄉當了個“放牛娃”,貸款30萬元建起了養牛場。這是第一次有大學生回村創業。

在扶貧攻堅的同時,基層組織建設也在不斷加強。“現在村兩委都動起來了,大家都在琢磨怎麼帶着村民脫貧呢。開會比以前多了,上頭的好政策第一時間帶給村民。”村委主任喬喜明說。

原本生鏽的旗杆又被擦到锃亮,鮮紅的國旗在村裡升了起來,多年不習慣開會的村民,也開始參加自己不想結束的會議,群衆回到久違的集體活動中來。一個沉寂多年的村莊如初升的太陽一般慢慢恢複了活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