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于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中元節的起源
漢代時,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幹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道教認為中元節為地官誕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陰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是鬼節,佛教中稱為盂蘭盆節。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祭祖先、薦時食等活動。
我國南京及江淮地區又将中元節稱為齋孤,舊時僧人在河邊超度亡魂,将紙做的荷花燈放在河裡,所以又稱“齋河孤”。舊時的中元節整個節日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成為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區申報的“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入選,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中元寄哀思,燈下念故人
中元燃放河燈,早在宋元時期即已出現,直至明清,沿行不辍。康熙時,駐跸避暑山莊,于塞湖放河燈。
乾隆年間,放河燈多在圓明園湖中;若逢乾隆在避暑山莊時,則亦設盂蘭盆,放河燈。中元節除放河燈,還有祭祖拜佛、施放煙火,上演應節戲等項目。乾隆朝,中元日乾隆在禦園者為25次,其中在福海放河燈不少于14次。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乾隆在圓明園除了政務活動,就是安佑宮祭祖磕頭、園内各處拜佛,乘船遊行至福海看放河燈。次日,不再祭祖拜佛,但晚上仍乘船到福海看放河燈。
乾隆時,皇太後園居的暢春園,中元日也照例安排相應活動,隻是規模相對較小。
福海中元放河燈,一般要制作數千盞荷花式燈籠及其他各種形狀的燈籠,并在福海四岸和湖心島上安設燃放各式煙火盒子和花筒,同時還燃放大量的各色花炮。放河燈時,“使小内監持荷葉燃燭其中,羅列兩岸,以數千計,又用琉璃做荷花燈數千盞,随波上下。中流駕龍舟,奏梵樂,作禅誦”。
據史料記載,乾隆十六年七月初一日,福海放河燈,燃放了煙盒三架、爆竹三千個、起火二百支、花五百筒。乾隆二十六年中元福海“法船”所用火炮即達22246件,計有17種名目。嘉慶、道光二朝仍屢循舊例。道光朝中前期,福海“法船煙火”所用花炮、起火等每年仍為22270件。
福海蓬島瑤台
乾隆《中元日禦園放河燈》詩句曰:“風清月白好秋時,金蓮萬朵燦瑤池。漂風不謝光無定,奪月常浮豔有餘。”又《中元夕放河燈》詩句雲:“中元恰值禦園度,萬炬因看琳池施。風定自然其影值,月明底借此光為。”二詩均描繪了福海中元之夜煙火萬朵,絢麗燦爛的景象。
中元節竟然也要“買買買”!
如果說春節過年買買買還合情合理的話,那俗稱“鬼節”的中元節怎麼就也成了購物狂歡節了呢?在古代,中元節是個普遍祭祀的日子,各地都會舉行齋會,唐代甚至将中元節設置成 “法定小長假”,放假三天。這三天裡,各種各樣的祭祀品都被擺進了集市,它們中的許多東西是平時很難買到的。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有關中元節的一章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當時東京汴梁的中元購物節:“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幞頭帽子、金犀假帶、五彩衣服。以紙糊架子盤遊出賣。潘樓并州東西瓦子亦如七夕。耍鬧處亦賣果食種生花果之類,及印賣《尊勝目連經》。”可見當時的購買力度一點也不比現代遜色。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
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編輯]
王 曉 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