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科院增選第二輪名單

中科院增選第二輪名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19:06:55

公元2018年,天臨笑談曰:不知知網為何物,未幾,經查,其學術不端,故撤其博士文憑。遂學術界嚴查學術不端之事,至于莘莘學子,深受其苦,學術網站飙升其價,幹萬學子深厭之,遂稱此年為天臨元年。

天臨四年,天下苦知網久矣,其善偷奪他人之學術成果,衆人為之所憤,曾幾何時,因其作惡之甚多,行為之壟斷,終為市監局所立案偵辦,于此,衆人方才皆歎曰:天臨之言實為譏諷知網之無道。噫籲哉!

——來自神通廣大的中國網友

中科院增選第二輪名單(中科院怒斬立功)1

知網因演員翟天臨論文抄襲事件而聲名鵲起,知網賺錢的秘密,也因此被逐漸剝開。

5月13日16時,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布: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前期核查,依法對知網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中科院增選第二輪名單(中科院怒斬立功)2

網友一片叫好:

中科院增選第二輪名單(中科院怒斬立功)3

知網什麼東西,靠什麼賺錢?

提到知網,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兩個字——論文。在公衆認知中,知網知識資源齊全、服務功能強大,其收錄的海量文獻數據,更是成為了論文寫作的“必需品”。

從本科生階段開始,學生要撰寫課程或學位論文、做文獻綜述,均需要閱讀大量相關主題論文。而在知網浏覽、下載論文,則是收集資料過程中繞不開的一環。

不過,絕大多數高校師生對知網“收費下載論文”一事,感覺并不明顯。這倒不是知網未對他們收費,而是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直接向知網交了包庫訂購費。

根據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的2020年年度報告,同方知網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1億元,淨利潤超1.9億元,毛利率達到53.93%。

中科院增選第二輪名單(中科院怒斬立功)4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的2020年年度報告截圖

但與高盈利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作者的微薄收入。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博士論文、碩士論文在知網出版,作者本人最高僅可獲得100元現金以及400元面值的檢索閱讀卡作為稿酬。而作者的論文每在知網被下載一次,平台就會收取15元/本甚至25元/本的費用。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此前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據他了解,知網一般會向合作期刊支付一定費用。“這其中包含兩塊,一部分是因為期刊提供了數字資源,另一部分就是給作者的費用。但相較于知網獲利金額,這實在太少了。

“為數不少的期刊,尤其是很多學術期刊,知網真正支付給作者的費用并不高。有些期刊一年隻能拿到兩三千塊錢。如果分攤給這一年該期刊的全部作者,這麼少的錢怎麼分?”張洪波覺得,這樣的金額完全不足以認定是“知網支付的版權費用”。

2016年,知網在發布的稿酬标準通告中說,被知網收錄出版的碩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可聯系知網領取稿酬,學位年度2008年以後的博士論文著作權人,可一次性獲得面值400元的“CNKI網絡數據庫通用檢索閱讀卡”和100元的人民币現金稿酬。碩士論文則是300元卡,和60元現金。

根據國家廣電總局的《使用文字作品支付報酬辦法》中的标準,原創作品的稿酬标準為每千字80-300元。知網給出的這一稿酬标準,明顯有些敷衍。而這些低成本收來的文章最終會高價賣出。知網上,幾乎全部的資源都需要付費下載,其中碩士論文每本15元,博士論文每本25元。根據紅星新聞的報道計算,一篇用500元稿費收來的論文,可能給知網帶來的收入達57萬元。

經過一番輿論的發酵,2021年12月22日,網友們發現中國知網已經默默地下調了碩博士學位論文的下載價格,碩士學位論文下調至7.5元,博士學位論文下降至9.5元。

中科院“怒斬”知網

早在4月15日,一封指責知網續訂費高、續訂條件“苛刻”的中科院郵件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

中科院增選第二輪名單(中科院怒斬立功)5

郵件提到,自2008年以來,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承擔全額訂購費用,在全院範圍内開通使用CNKI科技類期刊和博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

“2021年,中科院集團CNKI數據庫訂購總費用達到千萬級别,已成為中科院集團資源引進中的‘巨無霸’。

2022年,雙方就費用、訂購模式展開積極讨論,但在多輪艱苦談判後,知網依然堅持接近千萬的續訂費用,其給出的集團組團方案在成員數量、單家價格方面條件相當苛刻。

中科院增選第二輪名單(中科院怒斬立功)6

随後(4月15日)中科院圖書館面向全所用戶發布了一則《關于即将停用CNKI中國知網的通知》,證實了中科院将不再續訂CNKI中國知網。

通知同樣稱,2008年以來,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通過院文獻購置經費全額訂購、為全院研究所開通了CNKI(中國知網)的使用訪問。

近期,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與同方知網就2022年全院續訂CNKI方案未能達成一緻意見,“CNKI數據庫的全院訪問将在4月21日停止。”

官網介紹,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發端于1950年4月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圖書管理處,1951年2月定名為“中國科學院圖書館”,1985年11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4月17日,中科院某位負責落實此事的老師向媒體證實,網傳的近“千萬級别”續訂費用和停用知網訪問一事屬實,由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發布。

“自2022年4月20日起,停用CNKI數據庫。”至于未來是否會恢複對知網的訪問,該老師介紹,“現在不好說,至少今年應該是沒有這個計劃了。”

一名中科院學生也表示,學校圖書館早在4月初就發布了停訂知網的調查問卷,向學生征集意見。“4月13日下午,我們所就發布了郵件通知,稱4月中下旬起停用。”

不久,更多高校和知網過去“取消續訂”的曆史被媒體翻了出來。

· 2012年12月,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發布消息,因為中國知網數據庫商家漲價過高,無法達成協議,2013年起暫停使用知網。

·2014年6月,金陵科技學院圖書館發布通知,因知網漲價幅度過高和服務内容縮減,暫停使用知網。

· 2016年1月,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發布知網停用通知,因為CKNI公司漲價幅度離譜。

·2016年3月,北京大學圖書館發布中國知網可能中斷服務通知,因為數據庫商漲價過高。

·2018年12月,太原理工大學圖書館發布2019年暫停訪問中國知網的通知,因為續訂價格及使用方式未達成一緻。

·2021年1月,集美大學圖書館稱因為知網數據庫資源價格不斷上漲及預算原因,調整訂購方案。

從以上聲明可以看出,高校和知網停止合作的主要原因是價格過高。知網從知識的傳播者變成了牟利者。

知網三宗罪

第一宗:涉嫌壟斷

雖然今天市監總局宣布對知網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立案調查,但形容知網為“學術壟斷”絲毫不過分。

據《新京報》報道,知網在高校市場占有率為100%,其他主要市場占有率為60%。其擁有6000多萬份文獻、核心期刊收率為99%。

也就是說,隻要你考入中國高校,那就必定要用到知網。《新京報》報道稱,一名知網前員工透露,知網早已買斷了絕大部分期刊的版權,實現了壟斷。

壟斷就意味着可以“為所欲為”,畢竟定價權在自己手上。

第二宗罪:貴

怎麼個貴法?我們看數據:

根據武漢理工大學披露的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6年期間,知網漲價幅度超過132.86%,年平均漲幅18.98%

北京某高校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透露,知網采購價格動辄上百萬起,并且每年漲幅5%-10%;

廈門大學招标中心披露的知網數據庫采購成交公告顯示,2019年該項目成交金額為73萬元;2020年為74萬元;2022年則為85.1萬元;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招投标辦公室數據顯示,該校知網系列數據庫采購項目2017年成交金額為28.7萬元;2019年為44萬元;2020年總中标金額為47萬元;2021年中标金額為49.3萬元。

據廣州大學圖書館2022年《電子資源單一來源采購項目(中文庫)采購實行單一來源采購方式的公示》顯示,知網CNKI總價110萬元;西南政法大學發布的公告顯示,知網數據庫預算金額170萬元;中國人民大學相關公告顯示,知網中标金額164.79萬元。

知網提供多個不同的子數據庫,學科越多,學校要買的子數據庫也越多,價格就越高;此外,知網還會限制同時訪問的人數,因此學校還需要根據在校學生數量選擇不同價格檔位。

而之所以知網價格逐年增長,是因為知網是将紙本數據進行數字化以及智能化搜索處理;同時,随着每年數據都會有新增,相應的成本和價格也就增長。

前述知網前員工稱,知網主要利潤來源是針對高校、圖書館的學術期刊産品,是銷售的核心環節;此外,人力成本是知網最大支出,也是漲價原因之一。知網内部一直采取計件薪酬發放工資,運營成本相應就更高。

第三宗罪:割韭菜,甚至還白嫖

知網訂閱費用貴,作者收益卻并不高,甚至幹脆分文不得。

據了解,知網中的學術文章來源,主要是期刊文章及高校的碩士、博士論文。而論文一經發表,期刊編輯部即獲得該論文版權。

知網方面則與編輯部達成合作獲取數據庫的發布版權,而作者則成了無關聯的“第三方”。無論其有多少文章被知網收錄、産生多少點擊量,帶來的收益作者都拿不到。

據媒體報道,博士論文、碩士論文在知網出版,作者本人最高僅可獲得100元現金以及價值400元的檢索閱讀卡作為稿酬。但作者論文每被下載一次,平台就收取15元至25元的費用。

作者賺不到錢,作為大量用戶的學生卻要因查重等需求繳納服務費用,這讓很多經濟來源不穩定甚至依靠父母的學生族苦不堪言。

學術數據庫這類服務,用商業化走可持續發展的路無可厚非,但其也有很強的公益屬性,學術發展是人類科技文明發展的基石。

知網利用壟斷資源唯利是圖,一切向錢看,把窮學生當韭菜割,阻礙學術科技發展,這樣的“知識付費”,真有存在的必要嗎?

支持收歸國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