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浴有數千年的曆史,中醫學的經絡理論認為,五髒六腑自足三陰經始,踝部以下有66個穴位,在中醫看來,熱水泡腳如同用艾條灸這些穴位一樣,有推動血運、溫煦髒腑、健身防病的功放。春天泡腳,升陽固脫;夏天泡腳,暑濕可袪;秋天泡腳,肺潤腸濡;冬天泡腳,丹田溫灼。如果配合藥材泡腳,還能達到治療的功效。
生姜。生姜味辛、性微溫,入脾、胃、肺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的功效。用生姜泡腳能改善供血不足,保養腎髒,緩解手腳冰涼的症狀,還能起到驅寒的作用,感冒初起時能有效防止症狀進一步發展。
艾葉。艾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用艾葉水泡腳能有效的袪虛火、寒火,可以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頭面部反複發作的與虛火寒火有關的疾病。但是艾葉泡腳也不能經常泡,因為艾葉泡腳能将虛火寒火往下引,就會引起頭面部的氣血兩虧,供血不足,反而會引起頭暈頭痛。對于身體寒濕重的人可以每周用艾葉泡一次腳,在泡艾葉的同時,喝上一杯生姜紅棗水即可去寒又不至洩氣。
中藥足浴雖好,但也有幾點必須注意。
1、時間。不是泡腳時間越長越好,一般泡到你的後背感覺有點潮,或者額頭出汗了,就算是好了,注意,千萬不要出大汗,因為汗為心之液,出汗太多會傷心,隻要出微汗就好了,說明你的經絡上下貫通了。
2、溫度。泡腳水不是越燙越好,很多人認為溫度高,對促進中藥成分的吸收和血液循環方面有幫助,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40度左右是人體比較适應的溫度,過高會燙傷皮膚,而且血液循環太快的話,會導緻血液上沖,引起不适。
3、療效。很多人用中藥泡腳一兩次,發現作用不明顯,就覺得中藥泡腳效果差,其實中藥足浴經皮膚吸收的藥物畢竟有限,且吸收速度較慢,隻能作為疾病的輔助治療和身體的基本保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