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多多去看《姜子牙》動畫電影,畫面精美,場面宏大。多多被深深吸引,同時也很好奇動畫片到底是怎麼拍攝出來的。
請聽多多爸爸來講解。
我們的眼睛看到的東西是有記憶延時的,如果一秒鐘有24張圖以上的時候,我們的眼睛看到的圖片就會是連續的影像。電影就是利用這個原理來制作的。我們拍攝的電影或者視頻其實都是記錄的一張張的圖片,一般每秒鐘拍攝24張以上的動作瞬間的圖片,再将這些圖片用同樣的速度放映出來,就給觀衆展現了完整的動作。
常規影視是拍攝的正常世界,而動畫片的圖片都是一張一張地畫出來的,将設定的動作和場景每秒畫出24張以上的圖片,每一張圖片的變化都極其微小。将這些圖片拍攝下來,再按順序連續地播放出來,就是我們看到的早期的動畫片的制作過程。但這樣的過程工作量異常的巨大,每分鐘的動畫片需要制作1500張以上的圖畫,耗時長久。
直到80年代之後,電腦的大範圍的應用,同樣擴展到了動畫領域。大師們先設定好動畫人物的形象,通過電腦讓它進行各樣的動作演繹,大大節省了制作圖片的工作量。
然而即使到了影視技術如此發達的現代,制作一部動畫仍是十分艱巨繁雜的任務。首先,要制作一部動畫得像拍電影一樣先有劇本,其次要根據劇本進行任務設定,場景設定等工作,這樣動畫片的框架才基本成型。後面的工作概括來說有原畫,即設計角色的動作;動畫,使角色動起來,且動作流暢;上色,接着就是完成背景畫,攝影,配音,錄音等工作,最後做好剪輯,特效,合成,字幕,試映等工作,一部動畫片才可以精彩紛呈地呈現在觀衆眼前。
歡迎關注公衆号“陪孩子看奇妙世界”,給孩子潛移默化的的教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