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生态化建設模式,涵蓋茶葉品種、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領域。秉承以人類為中心的理性生态倫理學思想,為複興茶産業而努力。
"六季曆"是一部農曆,又是我國較早的一部純粹屬于陽曆性質的曆法,并且在世界科學領域内,還是關于"生物-氣候-人體"這個思想體系的先導。
關于"六季曆"歲首始于大寒的問題
《素問》時代,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可能尚未具備,書中隻提到二分、二至和四立。原書對六季曆的歲首始于大寒,是本着天文學上符合大寒點的赤經位置叙述的,并無文字提到大寒二字。《素問》為什麼選用符合大寒的赤經位置,作為六季曆的歲首呢?弄清這個問題,對于理解古代這部"農業季節曆"的特點,将會有很大幫助。
黃河中、下遊的實際氣候狀态,與天文觀測上所得出的季節常有一定出人。不過,平常年份大緻有一個範圍可循。"六元正紀大論"篇所謂"此候之常也",便是指這一現象說的。如立春應該開始暖和,但卻有象農諺所說的"四十冷天氣"及"春寒四十五"的事實。又如夏至本應最熱,事實上最熱時卻在大暑前後的"三伏"。冬至本應最冷,實際上最冷時則在大建;前後的"三九"、"四九"。"至真要大論篇說"岐伯曰.......春夏秋冬,各差其分。……帝曰:差有數乎?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六元正紀大論篇載"帝曰.......五氣之發不當位者何也?岐伯曰:命其差。帝曰:差有數乎?岐伯曰:後皆三十度而有奇也。
"所謂"凡三十度和"三十度而有奇且,便是30天43刻7.5分。古代向以冬至點推算曆年,冬至後的30天43刻7.5分,按平氣正好相當于大寒點。所以,後世當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完備以後,在曆代醫家之間,六氣始于大寒便成定式,并且在提到《素問》的六季曆問題時,也就習慣于應用二十四節氣來運算和解說了。另外,((素問》六季應是在原來建子為正的基礎上所提出的修訂方案。建子之後的"凡三十度"就是建醜。子中後的醜中,也恰好與平氣的大寒相一緻。
黃河流域全年氣溫在大寒前後最冷。這個事實在其它古籍中也有記載。《詩經·幽風·七月》載:‘’一之日(缺字:上成下角)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據考,"一之日、"二之日'",都是指周曆的月。周曆建子比夏曆約早兩個月。周曆的一月是夏曆的十一月,也就是現今公曆的十二月份。二月是夏曆的十二月,即現今公曆的一月份。大寒一般約為一月二十日。這樣,((詩經·圃風·七月》中的"二之日栗烈飛正相當于大寒前後。《詩經·圃風·七月》中還載有"二之日鑿冰沖沖。大寒時天氣最冷,這時采冰貯藏以備夏日防腐,當屬自然之理。陳希齡《恪遵憲度抄本》在夜二十四節氣解》中,對大寒亦載有"大寒乃栗烈之極也。"六季曆以大寒為歲首,是與它選用全年最寒冷時期的意圖相一緻的。
《素問》這個農業季節曆,通過長期農業實踐和物候觀察,無疑是一個最大限度地接近于黃河中、下遊氣候實際情況的農曆方案。它采用全年最冷時期為歲首是很合理的。它既以農業生産和生活實際為基礎,又具有明顯的天文學-因素,還包括大量的天氣上和物候上的特點。現今黃河中、下遊全年氣溫最低階段各地雖有不同,但都出現于以大寒為中心的時段。大寒幾乎是這些地區積雪期、嚴寒期及冰日的中點。這時既是農閑期,又是檀物及其它一些生物的熟休眠階段。
"六季曆的植物季節始于雨水的問題
生季、長季、化季、成季、收季、藏季,顯然是按植物尤其中國北方農作物的成長狀況劃分的。它和近代國外一些學者關于"植物季節"的主張,有着十分相近的内容。
在氣候條件中,對植物各個階段影響最顯著的,首先是氣溫,其次是降水。雨水是在陽曆2月19日前後,正是黃河中、下遊廣大地區天氣轉暖、春耕将要開始的時候。按現代氣象資料,黃河中、下遊常年在2月中旬以後,氣溫确有顯著回升。全年的終冰日也大多集中在這一時期。若幹地區的常年初雨日期,如西安平均約在2月11日,濟南平均約在2月10日,也大緻不離雨水。如按冰雪融化情況來看,則更和雨水日期相近。在這部農業季節曆中,規定植物季節的生季始于大寒後約30天的雨水,于古于今都是有實際的氣候和物候根據的。
華北一帶久有"雨水,地開凍"及"七九河開,八九雁來"的農諺。七九為冬至後的63天,很接近雨水。這種現象不僅現代适用,((管子·巨乘馬》篇也說"日至六十日而陽冰釋,七十日乃陰冰釋。陰冰釋而杌(wù)稷。"冬至後六十天,恰好接近雨水,這時氣溫明顯回升。關于這種事實,((呂氏春秋·任地篇》也說:"冬至後五旬七日富始生。富者,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冬至後的57天正是雨水時期。它和《管子》的說法,隻相差三天。
東漢張仲景《金匮要略》卷一,認為雨水時出現氣溫明顯回升是常年的正常現象,并主張後于此或早于此都屬于反常現象。"……冬至之後,甲子夜半,少陽起;少陽之時,陽始生,天得溫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溫和,此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溫和,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溫如盛夏五六月時,此為至而太過也。"冬至後的60天,正相當于平氣的雨水,其中前一個"至"指節氣,後一個"至”指氣候和物候。他在《傷寒論》卷二中也說"九月霜降節後,宜漸寒,向冬大寒。至正月雨水節後,宜解也。所以謂之雨水者,以冰雪解,而為雨水故也。
以上說明,((素問》選用雨水作為植物季節生季的開始,絕非偶然。其中包含許多自然因素。此外,在我國古代悠久的曆法史上,也确有以雨水為歲首的實例。如後來南北朝時何承天所制的元嘉曆,便以雨水為歲首。其後唐代曹士蒍[wěi]因之,他所制的七囑符天曆亦以雨水為歲首,世稱小曆。這類選用雨水為歲首的曆法,很可能淵源于《素問》、《金匮》、《難經》等醫籍。宋代王應麟在其《困學紀聞》的"曆數"篇中,認為這類曆法出于天竺(印度),不知有何根據。
(安根團隊摘自秦廣忱::中國古代一項特殊的農業季度問題——論《素問》的農業季節曆)
安根團隊,20餘位各領域農業專家,提供成熟的土壤恢複集成方案、生态修複集成方案、農殘解決集成方案和生态農業社會化服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