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血液太粘稠“成了容易形成血栓的代名詞。為此,許多中老年朋友擔心自己得心梗、腦梗,還特意跑到醫院要求醫生開阿司匹林,甚至還有直接要求挂水、疏通血管的。但你見過有哪個醫生因為你”血液太粘稠“而給你用藥的嗎?
醫院裡确實有檢測血液粘稠的項目,我們稱為”血液流變學檢測”,也就是血粘度的檢測。
我們平時所說的“血稠”指的就是這個血粘度,包括全血粘度和血漿粘度,指的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動時的粘滞程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應血液内流動所受到的阻力,但實際上對疾病的診斷并沒有多大的幫助。
按照常人的思維,”血液太粘稠“的确容易讓人聯想到血管堵塞,進而導緻心梗、腦梗的發生。但從目前的醫學來看,”血液粘稠“與心梗、腦梗等心血管疾病并沒有直接的關聯。所以血粘度的檢查也沒有作為常規的檢查手段,相信也沒有哪個醫生會優先給你開這個檢查吧。
為什麼血粘度不能作為評估心梗、腦梗的指标呢?
很多人都認為血粘度高就是血脂升高,但其實血脂隻是影響血粘度的一個很小的指标而已。但影響血粘度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血液中任何成分的變化都可能會影響血粘度的變化,比如血細胞紅細胞的形态或功能、血漿蛋白的含量、炎症因子、血脂情況及血液的容量等等。
所以,任何可能影響血液成分變化的疾病都可以使血粘度發生變化,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燒傷、腫瘤、類風濕關節炎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等。而且,不同飲食狀況、運動量、飲水量等因素也會影響血粘度的變化。單純以血粘度的變化來判斷是否有發生心梗、腦梗的可能顯然是非常不合理的。
雖然有一些研究表明血粘度可能與心梗、腦梗等心血管疾病有相關性,但尚缺乏足夠的臨床證據,更沒有據此使用阿司匹林來預防心梗、腦梗等心血管疾病的用藥經驗。
阿司匹林的确是用于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藥物之一,但并不是依靠血粘度的高低來判斷的。而且血粘度的升高目前并不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常見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慢性腎髒病、吸煙、肥胖、早發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及年齡等。
為了減少心梗、腦梗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重點。而且阿司匹林也不是人人都能吃的,需要經過醫生評估心血管疾病的危險程度以及出血風險後,再決定是否使用阿司匹林。
那麼,檢查發現血粘度升高了該怎麼辦呢?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需要使用藥物來降低血粘度,也沒有什麼藥物可以降低血粘度,任何以降低血粘度為目的的藥物或保健品都是想要從你身上騙到錢。如果發現血粘度升高不必過于緊張,在控制血壓、血脂等指标在合理範圍内以及治療原發疾病的基礎上,不必再額外加用别的什麼藥物,隻需要在平時生活中多注意适當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多運動以及規律的生活作息等就可以了。
我是醫師楊浩,專注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了解更多醫學知識,歡迎關注“醫師楊浩”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參考文獻:
1.陳文彬. 診斷學-第8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2013.
2.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 《中華内科雜志》編輯委員會,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編輯委員會. 阿司匹林在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2016)[J].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17, 36(1):106-11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