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張衡,大家立刻就能想到他發明的候風地動儀。雖然這篇文章已經被移除了小學課本,原因不明,可能是以現代技術仍然不能複制當初的制作工藝吧。但張衡在科學上的功績卻不容抹殺。
張衡是東漢時期的人,距今已接近兩千年。他是當時最傑出的天文學家。他寫了一部非常出名的作品叫做《靈憲》。在這本書裡,張衡明确指出,月亮是不會發光的,原文說“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光盡也。”張衡當時的觀點,領先于全世界。
張衡還測量了日月的平均角直徑值。他實測出日、月的角直徑是整個周天的1/736,轉換為現行的 360度制,即29'21",近代天文測量所得的日和月的平均角直徑值為31'59"和31'5",絕對誤差僅有2'。2000年前啊,張衡用簡陋工具,就測量的如此準确,他一定有自己獨特的辦法。所以,我想那個著名的候風地動儀,現在不能複制的儀器就一定是假的嗎?
比如曾侯乙墓發掘出來的建鼓底座,它由八對大龍和數十條糾結纏繞的小龍構成,這些龍互相纏繞镂空并且鑲嵌寶石,制作工藝至今無法複原,專家絞盡腦汁想要複制它去别的地方展出,卻發現根本沒有辦法還原。還有金縷玉衣,據說也難以複制。那柄越王勾踐劍,曆經兩千多年,劍身卻沒有一點鏽迹,而且十分鋒利,簡直是削鐵如泥。現代化的煉鋼工藝,可以通過LF、RH、VD進行精煉,卻無法複制出同樣鋒利的越王勾踐劍。
并不是古人的技術就一定比現在落後,隻是很多工藝都遺失了。張衡的許多作品都沒能流傳下來。
鑒于張衡在天文學上的突出貢獻,聯合國天文組織将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還把太陽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除去天文學家的身份,張衡還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
在文學造詣上,張衡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并稱“漢賦四大家”。他寫下了《二京賦》《歸田賦》等作品。
在數學領域,他是第一個提出圓周率概念的人。他認為π就是對10開平方。雖然算下來是3.162,誤差有點大了,可畢竟是他開了先河。張衡還寫了一本專著《靈憲算罔論》,對立體體積進行了研究。很可惜,這本書失傳了。
張衡對繪畫也很有研究,是當時有名的畫家。可惜,他的畫作都遺失了。但《曆代名畫記》中記載了一個關于張衡用“足趾畫怪獸”的故事:建州浦城水中有隻怪獸,長着豬的身體,人的頭部。張衡很好奇,就跑過去畫它。這個怪獸有些怕人,不願意讓别人畫它,看到手拿畫筆的人就躲在水裡不出來。張衡扔掉紙筆,怪獸就出來了。張衡就用腳趾夾着畫筆,畫下怪獸的模樣。一個能用腳趾寫生的人,繪畫造詣該有多高!
作為一位發明家,張衡除了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還發明了精确度很高的渾天儀、瑞輪莢、獨飛木雕、指南車、記裡鼓車,後兩種發明是采用差速齒輪原理設計的,領先歐洲1800多年!
這兩年,有所謂的專家叫嚣古代的中國根本就沒有科學。那是他跪舔幾十年西方的文化,卻根本不懂中華曆史的厚重。看看多才多藝到偉大的張衡,還敢質疑我們古代的科技水平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