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前在318國道三千公裡外自駕川藏線,今天在國道的五十公裡處踏訪農家樂,吃心繼續“國道邊的美味”系列。
滬青平公路開過東方綠舟就到了澱峰村,春葉飯店在國道邊開了二十多年,老店拆遷以後搬進了自家的小院,農舍依着小河,是一戶富足的水鄉人家。
阿姨把我們迎進門,家裡的老人們正在切新摘的瓜,“準備腌醬瓜咯!”
牆上的菜單已經褪色,根本不用看,眼門前就是最生動的菜單,在春葉家的客廳轉一圈,看魚缸裡養着啥,桌上擺出了啥,就點好了一桌小菜。
盛夏的河蝦,各個抱子,12塊一兩,先稱三兩。
鲫魚鳊魚都出自附近的魚塘,不過來青浦總逃不掉本地的雞殼郎,類似帶花紋的鯉魚,身材更加細長。
小龍蝦養在腳盆裡,賣50塊一斤,價格公道,來一斤白灼的吧。
最新的食材都堆在桌上,菱角養在臉盆裡,看着就水嫩,芋艿是隔壁家的阿婆自己種的,蔥油燒一個好伐?新鮮的黃花菜喚起了我上個月在雲南菜場的美好回憶。
餐廳還養了隻母貓,身體柔軟,聽說剛生了一窩小貓,我跑去看,喲,一窩小奶貓!繼承了爸爸的灰白花紋,像頭溫馴的小老虎,阿姨說:“喜歡嗎?送你一隻,抱回家!”
“哈哈,先吃飯先吃飯。”
阿姨幫我們開了小包間,粗茶倒好,空調開好,回頭關照一句:“好吃再回來,不好吃不要來!”
河蝦鹽水裡一汆就好了,最快上桌,幼嫩的身體抱着滿懷的蝦子,有些是成熟的深紫而有些還是嬌嫩的绯紅。
雖然蝦的個頭小,但胡亂嚼一氣是對它無情的浪費,我喜歡一隻隻精細對待:蝦入口先感受身體自然彎曲的弧度,然後掰開肚子,用舌尖舔出細小的蝦子,再輕輕一嗑,褪去輕薄的蝦皮,蝦肉就彈出來了,最後倒過來吸蝦頭,擠出一粒結實的蝦腦,為河蝦三部曲畫下圓滿的小小句号,吐殼的時候蝦須拂過舌面,如同又一陣撩撥……
江南的子蝦啊,身體是如此微小又如此精密,其中的層層滋味,需在唇舌的巧妙配合下親自拆解,盡享純天然的蝦趣,講真,有了這,誰還要去吃那浮誇的三蝦面?
紅燒魚用的是鄉下的老法,雞殼郎先煎到皮皺起來,再加醬油燒,魚肉松軟細緻,絲絲都是湖水的味道。
菱角是好看的藕粉色,跟毛豆炒在一起清爽。
阿姨說這是新上的嫩菱,可它并不是杭州那種清脆口感,而是呈現一種細幼的粉或嫩嫩的軟,兩種口感随機出現,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粒菱角是軟的還是粉的,好有趣。
油焖茭白,店裡的手勢偏鹹,我們把茭白在盤邊來回刮幾下去掉醬汁再送入口中,唔,這也太嫩了!有多嫩呢?像歐洲春夏之交的白蘆筍,又透着江南水鄉的氣息。
對了,還有隔壁阿婆的芋艿,淡淡的蔥油襯托出它的質樸,燒到澱粉質微微融化,明明切得大塊,但是我用舌頭一抿,?就軟到芯子裡,塞了滿嘴的芋艿,對素不相識的阿婆心懷感激。
廚房的上菜節奏控制得很好,前面的菜吃得差不多了,小龍蝦最後壓軸,點了一斤蝦,送來好大一盤。
阿婆問:“你喜歡蘸醬油還是醋呀?”
“醋吧。”端來一碗醋,竟然還加了糖和姜,隐約有吃蟹的風範。
蝦殼是薄脆的質感,腦袋裡一包濃漿,蝦肉剝出來紅白相間、又彈又壯,還能拎出一根幹淨完整的蝦線。好喜歡鄉下小店的小龍蝦,這般簡單淳樸的模樣。
窗外是小孩子歡快的嬉鬧,眼前是清新鮮嫩的菜肴,我就夾一筷子紅燒、夾一筷子清炒,快要陶醉在這青浦的農家……
忽然大廳傳來一陣喧鬧,原來是樓上用完餐的客人開始大肆采購,不但買空了腳盆裡的小龍蝦,六月黃和鳝魚也統統拎走。
我們也來助興,從架子上挑了兩大包蔬菜,都是本地人自己種的,絲瓜肥,茄子瘦,阿姨按照家常炒一份菜的量給我們裝袋,連分量都沒稱,算三十塊一起結賬。
告别的時刻,阿姨送我們出門,指着對面的一塊地:“那是阿拉自己的玉米地,過段時間來吃珍珠米哦!”
與新鮮的物産貼近,與水鄉的人情親近,我喜歡這樣的農家樂,是上海郊區的純樸風情。
更多美食文章歡迎關注一片吃心
更多生活片刻歡迎加微博:吃心一片兒
更多小視頻歡迎搜索音号:chixin88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