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解釋文言文詞彙的方法

解釋文言文詞彙的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4 08:08:29

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叫同義詞。文言裡有很多的同義詞。說是“同義”,其實它們常常并不相等,或者含義有細微差别,或者用法有所不同。

盡量多地掌握一些常用詞,對于閱讀文言文是必要的。但是,隻有弄清了同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别,才算真正掌握了這些詞。還有一些詞,意義雖不相同,但是相關。下邊每一組的幾個詞,意義都是相同、相近或相關的:

4.計、慮、圖、謀、求、尋、覓

“計”本義是計算、算賬,引申為盤算、思謀,和“慮、圖、謀”成為同義詞。它們的差别在于:“計”是個人心裡盤算、計劃。“父母之愛子,則為之深遠”,“計深遠”是盤算遠點。“慮”是反複思考、深思而熟慮,如成語“智者千,必有一失”。“圖”是考慮而後圖求什麼,如成語“救亡存”、“棄舊新”。“謀”是磋商、謀求,如“肉食者之”、“未能遠”。“圖、謀”意義更接近一些,但“謀”字“蹉商”的意思是“圖”所沒有的,所以“不而合”不說“不而合”。說“圖”和“謀”意義更接近,是因為它們都有“求”的意思:“謀生”是謀求生活,“救亡圖存”,“圖存”是圖求生存。

“求”這個詞,有時表示“尋求”,如成語“緣木魚”;有時表示“尋找”,如成語“刻舟劍”。二者稍有不同。在“尋求”的意義上,“求”和“圖、謀”同義在“尋找”的意義上,“求”和“尋、覓”同義。“尋”和“覓”出現較晚。“尋”多用于找物,如“向所志”。“覓”多用于找人,如“英雄無孫仲謀處”,意思是無處找孫權那樣的英雄。不過,“尋”和“覓”的這種區分并不嚴格。

解釋文言文詞彙的方法(文言基礎知識同義詞)1

5.帝、王、上;崩、薨、卒、殁(沒)

“帝”本指天神(上帝),“王”指最高統治者。殷商後期,最高統治者也稱“帝”。周朝天子稱“王”,各屬國的統治者根據各自的爵位,稱“公”、稱“侯”、稱“伯”等,後來也稱“王”、稱“帝”。秦以後,最高統治者稱“帝、皇帝”,下邊的功臣和親屬被封為“王”。此外,最高統治者也稱“君、君主、上、皇上”。後代,“君”除“君臣”對舉,“君”指君主以外,“君”已變為一種敬稱了。

帝王活着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死了還要享受特權。死,也要有個不同于百姓的稱呼。《禮記·曲禮》規定:“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殁”先秦寫作“沒”,是死的泛稱。

6.國、邦、邑、都;城、郭

“國”指國家(古時諸侯的食邑也稱“國”),又指國家的首都。“邦”和“國”同義,但“邦”不當“國都”講。有時稱别國為“大國”,自稱本國為“敝邑”,“邑”即“國”。“邑”也指國家的首都,如“商邑翼翼”(詩經·商頌·股武》)。“都”本義是大的城鎮,引申為首都,和“國、邑”成為同義詞。“城、郭”是“都、邑”的圍牆,内城叫“城”,外城叫“郭”,“城郭”連用泛指“城”。

7.年、歲、載;世、代、葉

“年”和“歲”都表示年成、一年、年齡。不同的是:“年”又引申為壽命,如“可得永”(曹操:《龜雖壽》),“永年”即長壽;“歲”又引申為時間、光陰,如“月易得”(曹丕:《與吳質書》),是說時間過得快。

“年”不表示時光,“歲”不表示壽命。

同是表示年令,“年、歲”用法也有所不同:“年”放在數詞前邊,如“且九十”(《列子·愚公移山》);“歲”放在數詞後邊,如“十五歲矣”。“一年”的“年”古書裡也作“載”,如“千難逢”。

三十年為一“世”,又父子相繼為一“世”。“代”是更替,本和“世”無關。唐朝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改“世”為“代”,從此父子相繼為一“代”,“世”和“代”成了同義詞。

“葉”本指植物的葉子,也用來表示“世、時期”,和“世。代”成了同義詞。例如,“中世、中期”也可以說“中葉”。

未完待續……

這裡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曆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起來,一起來讀書養性。

本号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台,提倡閱讀純文學,拒絕網絡爽文小說!我們也不提倡聽書,漢字的博大精深與艱深晦澀,隻靠“聽”,能懂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