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悅(148-209年),字仲豫,颍川颍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史學家、政論家,思想家。
制定勝負策略的方法,主要有三點:一是形,而是勢,三是情。
形,是從整體上把握勝或者敗的大趨勢。勢,是根據不同的時機因地制宜、随機應變的手段。情,是具體實施的個人的智力、意志的不同變化。所以說,有時候用同樣的策略,辦相同的事情,卻出現不同的結果,就是因為這三個方法的實行各有不同。
當初,張耳和陳馀勸說陳涉擁立六國的後代來為自己廣結黨羽,而郦食其也用同樣的說辭來勸說漢王。可是他們提出的策略相同,收到的效果卻大相徑庭。究其原因:當陳勝起義之時,天下百姓隻要亡秦而後快;而在楚漢相持不下的時候,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要楚國滅亡。所以對陳勝來說,擁立六國既是為自己結黨也是在為秦國樹敵。況且當時的陳勝根本沒有占據天下,他不過是把本來就不屬于他的土地送給别人,以假恩假惠的虛名來換取切實的利益而已。而對漢王來說,擁立六國就是用自己已經占據的土地來為自己樹敵,用實實在在的恩惠去換一個可能得不到切實利益的結果。這就是雖然做了同樣的事,但因為整體的勝敗趨勢不同而導緻不同結果的例子。
卞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則必鬥,鬥則大者傷,小者死,若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卞莊子然之,立須之。有頃,旋兩虎果鬥,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後來,宋義勸說項羽放任秦趙互鬥而自己漁翁得利的策略,和戰國時陳轸用卞莊刺虎的故事勸說秦惠文王坐收韓魏漁利的策略如出一轍。可是戰國之時,鄰國之間相互攻伐是常态,一般不會導緻形勢危急,所以可以采用這樣的策略。因為戰國的局面已經确立很長時間了,一個國家不會因為一場戰争的勝敗就導緻滅亡。既然當時的形勢決定了不會導緻危亡的局面,韓魏兩國進能獲利,退能自保,那麼秦國自然就可以等待時機,趁兩國疲憊之時獲取自己的利益。這是當時形勢使然。然而後來楚趙和秦國的關系卻是勢不兩立,稍有差池就可以決定對方的生死存亡,赢了的可以定鼎天下,輸了的隻能身死國滅。這就是雖然事情相同,可是時機不同也導緻不同結果的例子。
再比如,韓信讨伐趙國時選擇背水而陣,結果一戰擊潰了趙國。同樣的,當年彭城之戰漢王也在睢水之濱結陣,士兵們卻被項王全都趕到了睢水中。這是為什麼呢?趙國的士兵在自己國家作戰,他們自以為進可攻退可守,隻有逃命的打算根本沒有必死的決心。而韓信的将士孤軍深入背水而戰,毫無退路可言,他們隻能拼死一戰。所以韓信才能擊敗趙國。而漢王深入敵境攻陷彭城以後每天大擺筵席,導緻士兵們心生懈怠毫無戰意。而楚國的士兵号稱強悍勇猛,可是他們的國都卻落入敵手,因此他們群情激憤,一心想着奪回彭城,與漢軍拼死一戰,這就是漢軍所以失敗的原因。韓信挑選精兵布陣防守,而趙國卻用瞻前顧後的士兵出擊作戰;項羽選用精銳作為前鋒,漢王卻用心生懈怠的士兵來應付,這就是雖然事情相同,卻因各人意志的變化而導緻不同結果的例子。
所以說:處理事情的權宜策略不能過早謀劃,事情的發展變化也不能提前預知。根據時機的轉化而轉化,根據事物的變化而變化,這才是制定策略的關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