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解放軍分社
呼吸學界的定盤星
“今天,将有一位重量級嘉賓出場,他是我國著名的呼吸病學專家,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原主任委員,他的前任是鐘南山院士,後任是王辰院士,他就是這次抗擊新冠疫情軍隊前方專家組組長,著名呼吸病學專家劉又甯教授”。
這是不久前白岩松在央視熱播的《新聞1 1》欄目推出的介紹詞。劉又甯的名字,因為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被大家關注。對,他就是17年前在北京确診第一例非典患者的那位專家。
故事要追溯到2003年3月2日,解放軍總醫院呼吸科收治了一位從山西來就診的發熱病人于女士。詳細問診查體之後,科主任劉又甯特别注意到這個病人半個月前曾去廣東出差,這之前,他已經聽說過“廣東不明原因性肺炎”,結合這名患者抗感染無效的情況和各種檢查結果,劉又甯十分肯定地作出判斷:這是一例從廣東輸入北京的非典型肺炎患者。當時也有人善意地提醒他:“劉主任,這個拍闆可要慎重,北京還沒有上報過此類特殊病例。”劉又甯毫不猶豫地回應:“我們是醫生,是守護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護牆,現在狼已經來了,就在我們面前,你還能說他不是狼或者狼還沒來嗎?我們隻管做好醫生該做的事,那就是把狼消滅掉,還要盡可能在現有條件下,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說完這話,劉又甯除了上報醫務部門外,馬上指揮全科同志騰出一間病房,專門收治于女士和她已經發病的母親。
兩天後,劉又甯親自聯系收治傳染病的定點醫院,把于女士和她的家人安置好。由于處置及時,密切接觸病人的急診科、呼吸科工作人員,以及同病房短暫接觸過的患者都沒有發生感染。
這之後的半個多月裡,劉又甯在西安、成都、濟南等全國各類專業學術會議上不斷提醒同行們,要注意防控這種傳播性很強的呼吸道傳染病。囿于當時國家還沒有将這種新型傳染病納入管理範圍,輸入性病例不斷增加,北京很快進入了抗擊非典疫情的嚴峻時刻。這時,劉又甯更忙了,光面對面診治的非典病人就達到了上百人。
提及那段已經過去許久的曆史,劉又甯輕描淡寫地說,當了一輩子大夫,隻是做了一個呼吸科醫生應該做的事情。
戰鬥前沿的壓艙石
2020年2月9日上午,當解放軍總醫院領導打電話來問詢劉又甯最近身體怎麼樣時,他一聽這話,立刻猜出了幾分,沒等對方繼續往下說,劉又甯馬上表态:“我身體很好,如果需要,我可以去武漢,這個機會我一直在等,也早就準備好了。”
後來的事實證明,軍隊前方指揮協調組關于成立前方專家組的決定,非常正确及時。集中全軍醫療衛生界最優勢的專家力量,對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駐守的所有點位開展聯合會診和多學科讨論,優化完善治療方案,對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等,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得知劉又甯要去武漢,給他收拾行李的老伴兒王睿有些擔心。畢竟已經75歲了,身體的很多指标都亮過紅燈,平時生活上全靠王睿裡裡外外地照顧着,現在要是去了武漢,一頓飯一頓藥對别人不算什麼,可對一個年逾古稀老人來說,稍不注意還是有可能出問題的。
“你這血糖高,血壓也高,到了武漢,就你那脾氣性格,肯定停不下來。”
“你幫我把藥帶夠就行了,别的不用擔心,我又不是頭一回出門,汶川救災那麼艱苦的環境,我都能勝任,病毒就更不在話下了。況且這個新冠病毒我也研究好久了,沒問題的,你放心吧。”
劉又甯說這話是有底氣的。
在呼吸道感染、機械通氣和肺功能方面,他在日本讀博士期間就開始研究,國内第一本關于機械通氣的教材就是劉又甯編寫的。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呼吸機的使用已在全國得到普及,國内的機械通氣技術已達到國際水平,這和劉又甯在學界的積極推廣是分不開的。這些天,劉又甯分析比對了遠程會診的多個病例,對新冠肺炎疫情得出了很多有用的結論,就病毒來源、糞口傳播、年齡和性别差異、會不會二次傳染、如何看待疫苗、方艙醫院的作用等,已經給《中華結核與呼吸雜志》、《醫學論壇報》等媒體提供了權威的解答。即便如此,直到上了高鐵,洗手、防護、穿衣、吃藥這些生活和工作上的細節,王睿還是囑咐了又囑咐。
到達武漢的當天,軍隊前方專家組正式成立,劉又甯擔任組長,宋青擔任副組長。他們的到來,就像一面旗幟插在了戰鬥前沿,極大地鼓舞了前方醫療隊員的士氣。
當晚,來不及休息,劉又甯就投入了工作,把所有能想到的資料先要了過來,開始研究。
之後的近兩個月時間裡,白天,是馬不停蹄的奔波。夜晚,是堅持到淩晨的奮筆疾書。劉又甯帶着專家組的成員在會診分析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很快總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标定方向的指南針
從中部戰區總醫院到火神山醫院,從泰康同濟醫院到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這就是劉又甯每天的工作路線。
武漢這座城市,劉又甯來過幾次,雖然從沒好好轉過,但任務點位之間的這幾條路,劉又甯太熟悉了。有時候太累了,隻能在車上眯一會兒,但隻要車子一颠簸,一醒來他就知道到哪裡了。路邊的一草一木,一樹一花,從枯枝到綠葉,從花蕾到怒放,劉又甯看着它們在雨雪風霜中挺立和生長,就像他每時每刻不安又着急,悲憫又堅強的内心,多麼希望這座城市早日恢複生機,櫻花綻放,平靜如常。
晚上十一點,老伴王睿照常接通了和劉又甯的微信視頻,突然發現他眼睛紅紅的,趕緊問他這是怎麼了。其實眼睛已經疼了好了天了,對着那頭緊追不放的老伴兒,劉又甯知道瞞也瞞不過去了。
“明天北京那邊不是有人過來嗎,你幫我帶一些藥過來吧,估計是用眼過度導緻的結膜炎。本來想扛一扛的,但老這麼疼也不是個辦法。看了這麼多例病人了,感覺咱們軍隊相關的診療方案必須馬上出來,讓不同學科的醫務人員有個科學規範并且能遵照執行的統一方案。”
剛到武漢不久,劉又甯就發現病人發病的情況十分複雜,除主要侵犯呼吸系統外,還累及肝髒、腎髒和心腦血管等多個器官。醫務人員也是各個學科都有,如何保證救治效率最大化,那就是在國家規範的診療方案基礎上,盡快根據武漢的實際情況進行補充完善和細化,拿出一整套軍隊醫療隊員可以遵循的診療方案。
“咱們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管這麼多病人,光靠前方不到20個人的專家組哪夠呢,我們專家組最大的作用就是拿出意見,給出方案和手把手地教。比如我一個人,帶出了幾個、幾十個人,這幾個幾十個醫生有了這次實戰經驗,他們再去帶一個戰鬥單元,那了不得啊。”
帶着這樣的戰略思維,劉又甯參加了解剖病例的讨論,把國家衛健委的專家請到火神山醫院來,分享治療過程中的經驗,共商解決疑難問題的辦法,使這次戰“疫”中軍地雙方的各類資源得到有效融合。國家衛健委在修訂新的診療方案時,也會特地咨詢劉又甯,并參考借鑒了軍隊診療方案的部分内容。
劉又甯主筆并在前方所有任務點位推行的兩版《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疾病診療方案》,是軍隊前方專家組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和部隊醫院特點總結出來的,它在制定者相關信息、疾病命名、易感人群和臨床特點,以及“肺部影像學顯示多葉病變或48小時内病竈進展>50%”、“血清特異性lgM抗體檢測陽性為确診标準之一”等進行了明确和規範。這兩版診療方案意義重大,成為一線醫生診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重要遵循和指南,這應該是劉又甯為此次疫情防控作出的最大貢獻吧。
每晚老伴兒都要與劉又甯通話問候,可每次這麼短的時間裡,兩個人還是說着說着就聊到了業務。考慮到劉又甯的工作性質,王睿盡可能地精選一些對他工作有幫助的訊息,通過微信發給他。而此時,劉又甯特别欣慰老伴兒的支持和付出,尤其是新冠肺炎患者的用藥方面,他們之間讨論得最多。王睿作為技術三級的臨床藥理專家,總是能給劉又甯最中肯實在的建議,有這麼懂他的老伴兒一起并肩作戰,那點兒苦累算什麼呢。
一批評他吃藥吃飯不按點兒,劉又甯就打趣說“将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搞得王睿也沒了脾氣,隻能隔着屏幕好生交代幾句,然後連夜幫他準備治眼睛的藥,給他帶了一些抗病毒的α-幹擾素,叮囑劉又甯一定用上,有備無患。
讓劉又甯感到特别高興的是,王睿還把7歲的小外孫女畫的一幅畫發給了他,上面寫着:姥爺赴前線,孫女加加油。這幅畫參加了軍娃畫展征稿,小外孫女還為這幅畫背後的故事向同學們作了介紹:我的姥爺是解放軍總醫院的老專家,現在武漢前線救治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我要為姥爺和醫生們加油,他們都是超級英雄,我長大了也要當醫生。
看着小姑娘稚嫩的筆迹,劉又甯的心都被暖化了。
雖然有很高的學術頭銜,但腳踏實地做一名醫生,才是劉又甯畢生的追求。就像此刻,透過窗外的月光,他看到了夜空中的點點繁星,想到了那天被白岩松問到的問題“您這個年齡可以不去武漢,可為什麼一定要去呢?”
是啊,為什麼一定要去呢?劉又甯回答到:“我們那個年代流行一首歌,叫做《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我覺得在任務面前,尤其到了戰場上,突然渾身都是勁兒,感覺自己還是年輕人……”(弓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