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如懿傳》中,周迅飾演的如懿和皇帝有一句定情詩: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兩人第一次見面,就有了斷腸的相思,可謂一見鐘情。
可是,你知道嗎?這句詩出自白居易的《井底引銀瓶·止淫奔也》,講述的是一個女子與男子私奔後被棄的悲劇。
白居易用此詩來勸誡女子,勿要輕易與人私奔,其中的憐惜之情,令人動容。
《井底引銀瓶》
序:止淫奔也
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别。
憶昔在家為女時,人言舉動有殊姿。
婵娟兩鬓秋蟬翼,宛轉雙蛾遠山色。
笑随戲伴後園中,此時與君未相識。
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知君斷腸共君語,君指南山松柏樹。
感君松柏化為心,暗合雙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頻有言。
聘則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終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門無去處。
豈無父母在高堂?亦有親情滿故鄉。
潛來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歸不得。
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
寄言癡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輕許人!
詩的小序“止淫奔也”,就知道白居易寫這首詩是為了勸止那些準備私奔的女子。淫奔:指男女私奔。
在封建社會,私奔是一種大膽的自由戀愛的行為,卻為世俗、輿論不容。
白居易以一個女子的角度,寫自己與心上人私奔後,不為婆家和母家所容,被抛棄後,無家可歸的悲劇結局,以此告誡世間女子:不要那麼輕易的許身與人,與人私奔呀!
這是一首叙事詩,詩人以女子之口叙述他們相識、私奔以及産生矛盾的整個過程,情節完整生動,極具戲劇性。詩人着重交代矛盾的原因,細緻描寫女子被棄後的心理, 突出故事的悲劇性與抒情性。
此詩用倒叙的手法,可分為四個部分。前三句是第一部分,女子以銀瓶和玉簪作比,瓶沉簪折喻意女子與心上人感情斷絕,就要分離。
第二部分叙述了女子與男子相遇的過程。
女子本是良家子,有嬌美的容顔,清白家庭,隻因為與男子相遇,就陷入相思,兩人以松柏為誓,女子感動之下,不惜私奔随男子而去。
第三部分寫女子來到愛人家裡時,卻受到不公正的對待。
到了男子家五六年,長輩時常對女子說:明媒正娶才是正妻,你私奔而來,隻能做妾,連家族裡的祭祀都不能參加。女子知道,這個家裡是不能長久住下去的。
可是她能去哪裡呢?女子說:我不是沒有家,隻是因為與你私奔,羞愧回到家鄉。因為與你的一日恩情,而造成了我一生的悲劇。
《禮記》:“奔者為妾,父母國人皆賤之”。女子私奔,就意味着與父母親人背離,是為整個社會不恥的事情。
第四部分寫女子的感慨和對他人的勸誡。
最後,女子凄惶地說:以我的經曆告訴那些小人家的癡情女兒們,這世間,多是癡情女子負心漢,千萬不要輕易對他人許諾終身。
看似勸戒,實為歎息,詩人對詩中主人公的同情遠遠超過了他的勸戒。詩歌的基調因之也變得深沉且凝重。
詩中的女子是純潔可愛的,是勇敢的,可是,在“奔者為妾”的封建時代,如果她遇不到一個對她始終如一的人,她的一生就是個悲劇。
這是一首叙事詩,詩人以女子之口叙述他們相識、私奔以及産生矛盾的整個過程,情節完整生動,極具戲劇性。詩人着重交代矛盾的原因,細緻描寫女子被棄後的心理, 突出故事的悲劇性與抒情性。
“奔者為妾”這種說法沿續千年,一直到今日,還依然在說起婚姻的時候提及,告誡女子婚嫁要慎重。
封建社會已經一去不複返了,戀愛自由、婚姻自由也早已普及,可是,女子輕易許心遭遇到負心人的事,卻并不少見。
隐娘想說,愛的時候,大膽愛;不愛的時候,轉身離開。現在早已不是那個嚴酷的封建時代,我們可以活得潇灑自由。
可是,當别人不愛時,别一頭紮進愛情裡,不出來了,傷人傷己,可就太傻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