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開始,中西交通得以真正開通,由于血統和地緣關系等原因,統治者對對外聯通和外族的融入,采取極度包容和默許的态度。大量的胡人湧入唐朝境内,且大都彙聚在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長安。這些胡人從何而來,又向何而去呢?這其中多以來自河中地區的九姓胡為主,也就是現在中亞幾個斯坦國的區域。胡人進入中原後,為方便溝通融入,往往會使用漢名,而姓氏一般采用所屬的國名。例如康國人,會以康為姓;安國人,則以安為姓;而波斯遺民,很多改姓當時的國姓李。
康國人:《隋書》記載,昭武九姓本為大月氏人後裔,原居于祁連山北麓昭武城,後因匈奴人攻擊,西遷到河中地區,按不同親緣分為數個國家,《新唐書》則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尋、戊地、史為昭武九姓。康國,為昭武九姓之首,在今天烏茲别克斯坦撒馬爾罕一帶。唐高宗時,曾在此建立羁縻都督府-康居都督府,以康國國王為都督,康國後來被大食所滅。進入唐朝的康國人為數衆多,除長安外,蒲昌海、高昌、沙州、柳城、六胡州等地都是康國人的主要聚居地。在曆代的史籍和出土的墓志銘都有記載來唐的康國人及其後裔,康國人大都以康為姓氏,是現代部分康姓的始祖,也有少部分因與曹國有親緣關系,所以以曹魏姓氏。當然,胡人漢化中也有很多例外狀況,比如說大名鼎鼎的安祿山。安祿山,很多人認為其先祖來自安國,但根據姚汝能的《安祿山事迹》記載:其本姓康,其父來自康國,其母阿史德氏,是營州柳城的突厥人。其母後嫁給安延偃,也就是安思順的叔父,安祿山後随安思順之父歸順唐朝。
安國人:安國,在今天烏茲别克斯坦不拉哈一帶,曾分為東安國、西安國,其國王曾被唐廷封為刺史,其國後被大食所滅。安國人進入唐朝,大都居住在長安、洛陽一帶,除此之外涼州也是他們的聚居地。安國人大都以安為姓,是今天部分安姓的始祖,也有少部分姓李,主要來自長安安興貴家族的李抱玉、李抱真兄弟後裔,二人為唐中後期著名的節度使,軍權在握,唐肅宗時賜姓國姓,所以其後裔均以李為姓。後來也有若幹安氏因功被賜李姓。
曹國人:曹國,分為東、西、中三國,位于烏茲别克斯坦撒馬爾罕北部地區。其中西曹與唐廷關系密切,其國王為唐廷冊封的康國王子。曹國進入唐朝的人,許多都是擅長音樂的藝人,主要居住在長安、洛陽一帶。他們大都以曹為姓氏,是今天少部分曹氏的始祖。
米國人:米國,本位于烏茲别克斯坦撒馬爾罕以南,後治所為塔吉克斯坦片治肯特一帶,其國先後被突厥、大食所滅,後唐廷封康國王子為米國國王。米國人入唐朝後,主要聚居在長安,他們以米為姓,是現代少部分米姓的始祖。
何國人:何國,位于今烏茲别克斯坦撒馬爾罕西南,與康國關系匪淺,歸唐後屬貴霜州。其國人入唐,大都居于長安一帶,以何為姓,是今天部分何氏的祖先。
石國人:石國,今烏茲别克斯坦塔什幹附近,與康國關系密切。唐廷曾在此建立羁縻都督府-大宛都督府,其國曾多次被大食入侵。石國人入唐,多聚居在長安、洛陽一帶,以石為姓,是今天部分石姓的祖先。
史國人:史國,今烏茲别克斯坦沙赫裡夏勃茲一帶,同樣與康國關系密切,天寶年間,曾改為來威國。其國人來唐後,多以史為姓,當時的突厥阿史那氏也以史為姓,所以經常出現混淆。今天的少部分史姓,便與史國人具有親緣關系。
吐火羅人:吐火羅,族屬較為複雜,但屬印歐人一支。曾建都大夏,屬貴霜王朝,平定安史之亂時,曾有吐火羅兵來援,其國被大食所滅。吐火羅人入唐,多以羅為姓,許多人是傳經的佛教僧人和景教大秦寺的僧人。今天少部分羅姓的始祖為吐火羅人。
波斯人:即薩珊波斯王朝,其國被大食所滅,包括王子在内的許多人避難長安,唐廷派軍助其複國,但未能成功。波斯來人衆多,其多以李唐國姓為姓氏。
隋唐時入境的胡人很有很多族屬和國别,除上文提到的,還有諸如大小勃律、護密、甯遠、陀拔斯、拔汗那、火尋等等,他們入境的原因各不相同,改漢姓的方式和方法也不盡相同,民族融合的大江一直在彙流,你又算哪一支溪流?哪一朵浪花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