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松畫派(Barbizon school)你知道嗎?這是一個非正式的流派,活躍在1830至1880年之間,他們是在鄰近楓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鎮的法國風景畫家群體。他們是第一批直接對照自然寫生的畫家,而不是在畫室中創作風景畫。他們這種創作态度和對于田園風光及人物的真實寫照影響了印象主義的畫風。
巴比松畫派的領袖人物是西奧多·盧梭(1812-1867)和查理·法蘭斯瓦·杜比尼(1817-1878)。在最早一批的畫家中, 有“風景畫家中的德拉克洛瓦”之稱的盧梭,有“畫水的貝多芬”之稱的杜比尼,有專畫鄉村土地上的牛羊群的特羅揚,以及表現大自然詩意的柯羅和表現農村風情樸素美的米勒等。
今天小編僅為大家展示巴比松畫派兩位領軍人物的作品,一窺“田園詩人”的藝術。藝術大師奧古斯特·羅丹曾說過:“世界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現在用你的眼睛來發現美吧!
巴比松畫派的領袖人物:西奧多·盧梭
盧梭出生于巴黎的一個裁縫家庭,母親家有藝術基因,在外婆家受到最初的藝術影響,立志要做畫家。盧梭先跟随舅舅開始學畫,後來進入約瑟夫·雷蒙的畫室正式學畫,并在勒蒂埃爾畫室畫模特兒。盧梭的風景畫最初受17世紀荷蘭風景畫的影響,此後又受克勞德·洛蘭、約翰·康斯太勃爾的風景畫的啟發,改變以往細膩的古典畫法和色彩,風格更接近于現實。1831-32年兩次去諾曼底的旅行給了他很大的影響,他覺得不再被程式化藝術所束縛,而是要把古典主義的臆造風景變成真正的自然景色,于是他投身到自然中去寫生,以畫筆去展現自然之美,從此開啟巴比松之風。
西奧多·盧梭堅持以客觀态度作畫,并力求強烈、充實而精确。他将寫實手法與浪漫主義氣氛結合起來,熱衷賦予自然一種高大壯麗的視感并體現出景物的多樣性,從而獲得“風景畫家中的德拉克洛瓦”的雅号。
巴比松畫派的領袖人物:查裡·法蘭斯瓦·杜比尼
杜比尼出生于法國一個藝術世家,從小跟随父親學畫。他的父親是風景畫家,叔叔是微圖畫家,正是這種藝術世家的出身和濃厚的藝術氛圍,對杜比尼的繪畫生涯産生重要影響,為他以後的藝術成就埋下伏筆。1843年杜比尼搬到巴比松地區居住,承襲法國風景畫家柯羅的藝術風格,進行戶外寫生。1835年去羅馬留學并作旅行寫生。
1852年以後他的畫主要都是在戶外完成的,尤其他對水的研究使他成為巴比松畫派中最善畫水的畫家,人稱“畫水的貝多芬”。他以描繪法國自然風光和田園鄉村生活為主,善長于對自然光影的描繪。
《 收獲季節》
《落日與漁夫 》
《池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