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裡,我把12.9寸的iPad Pro換成了11寸的iPad Air,又把iPad Air換成了7.9寸的iPad mini,不同尺寸的iPad具有非常不同的特性和使用場景,給我帶來了不同的使用體驗和價值。如果你在糾結該選擇何種型号的iPad,不妨看看我的一些使用感受。
很多人會把處理器性能作為選擇iPad時優先考慮的問題。但我看來,對大多數人來說,性能反而是iPad最不重要的考慮因素。 雖然蘋果一直宣揚iPad可以是你的下一台電腦,但相比Mac,iPad的應用生态始終更偏向于移動輕量化的軟件特點,即使像Photoshop這種專業軟件,在移植到iPad上時也會做一定的功能閹割。
此外,雖然iPad相比iPhone,具有一定的多任務前台處理能力,但這種分屏操作最多也不過是支持兩個軟件同時在前台運行,相比電腦所具有的多任務能力完全不能相提并論。因此,iPad的性能壓力并不會像電腦那樣來的直觀明顯,而會更像iPhone那樣,随着時間的流逝逐漸顯現。
但在現在的iPad産品線中,iPad Pro和iPad Air已經搭載桌面級的M1處理器,iPad mini搭載的是A15處理器,也依然具有移動産品中一騎絕塵的性能表現。iPad雖然搭載的是A13處理器,但偏向于娛樂、學習的定位讓其在運行日常軟件上也不會存在明顯的性能落差。
因此,在選購iPad時,大多數人并不需要在性能上過多糾結,任意一款iPad的性能都足以支撐起完整的iPad體驗。而對于那些具有專業需求,比如想要在iPad上進行藝術創作、影音處理的工作者,性能也不會是你在Pro與Air或者mini之間糾結的關鍵,綜合體驗上的區别會比性能差别更具參考價值。
尺寸,決定适用場景屏幕越大,生産力越強。這句話幾乎适用于所有的iPad用戶群體,但前提是在固定工作場景下。 當坐在桌前使用iPad時,尺寸越大的iPad能夠呈現的信息就越大,同時也更适合長時間使用。如果再搭配上鍵盤與鼠标,那麼進行工作溝通、進行簡單的文檔處理,iPad的生産力可以得到進一步釋放。此外,借助Mac的屏幕擴展功能,還可以将iPad擴展為Mac的外接顯示器,使iPad滿足工作者更廣泛的辦公需求。
但iPad畢竟是一款移動數碼産品,當把移動使用需求考慮在内之後,iPad的尺寸絕不是越大越好。首先,大屏幕的iPad體積和重量也更大,便攜性大大降低,以12.9寸的iPad Pro為例,搭配上妙控鍵盤,重量和體積直逼MacBook Pro,這個時候就會給使用者造成“為什麼不直接用電腦”的困擾。
此外,大尺寸的iPad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續航會比小尺寸iPad更弱。雖然蘋果官網上宣稱12.9寸的iPad Pro和11寸的iPad Air以及7.9寸的iPad mini有着相同的網頁浏覽時間,但如果将觀看視頻、遊戲這些使用場景加入之後,能明顯感受到大尺寸iPad的續航更短。而且大尺寸iPad的充電時間也更長,因此會進一步減弱大尺寸iPad的移動屬性。
買前生産力,買後愛奇藝。如果進一步剝離iPad的生産力因素,而聚焦于生活娛樂上,那麼移動屬性對iPad的重要性會進一步凸顯。想想我們用iPad在家中追劇的場景,我們希望的是能在沙發上、床上随時、輕松地打開iPad,而不是坐在桌子前像看電視一樣打開iPad。還有在外出時、在路途中,如果想拿出iPad休閑娛樂,我們一定會選擇更便攜,更低調的小尺寸iPad,而不是像電腦一樣大的大尺寸iPad。如果你是遊戲黨,喜歡玩像王者榮耀、英雄聯盟這種需要多指操作的遊戲,那麼小尺寸iPad會兼具畫面和操作優勢。而大尺寸的iPad在玩這類遊戲時已經很難像玩手機那樣舉着玩了。
從我的使用感受來說,12.9寸的iPad Pro和7.9寸的iPad mini分别代表生産力和娛樂性的兩極。有一定的生産力需求,且有意願用iPad代替電腦,那麼iPad尺寸越大體驗會越好,代替電腦的可能性也越大。而如果想追求比手機更極緻的娛樂體驗又需要一定的移動需求,那麼iPad尺寸越小越好。兩種需求兼而有之,那麼中間尺寸的iPad更為合适。
高刷新率與XDR屏幕,追求極緻與否的區别當iPad Air的處理器也更新到M1之後,10.9寸的iPad Air和11寸的iPad Pro之間似乎隻有屏幕素質和攝像頭這兩個關鍵區别了,而屏幕素質的差别主要表現在11寸的iPad Pro具有自适應高刷新率功能。 絲滑是使用iPad Pro時最直觀的感受。
作為主要依靠手指進行交互的内容輸出設備,具有高刷新率屏幕的iPad絕對是最完美的iPad。但這不意味着高刷新率屏幕是必不可少的産品功能,實際上即使沒有高刷新率,也基本不會對使用iPad産生任何影響。如果你追求的是極緻體驗,那麼在iPad Pro和iPad Air之間一定要選擇Pro,如果你沒有那麼極緻,那麼Air會是更具性價比的選擇。對了補充一點,如果你是吃雞遊戲的重度玩家,那麼也隻有在Pro上才能開啟最高幀率。
至于iPad Pro12.9所具有的HDR顯示效果,如果你此前不曾專門的搜索、觀看HDR内容,那麼99%的可能性你以後也不會專門觀看HDR内容。目前國内視頻軟件的HDR資源少之又少,觀看體驗上也談不上天差地别。所以如果是看中了XDR屏幕而想要選購12.9寸的iPad Pro,我倒建議不如先嘗試搜索一下HDR資源,當你發現HDR資源的稀缺時,可能就會重新考慮購買動機了。
存儲空間的選擇,64G到底夠不夠64G是一個非常尴尬的定位,去掉系統占用,實際可用空間在55G左右。如果有這樣幾種需求,那麼一定要盡量避開64G版本的iPad。 一是你會在iPad上同步微信聊天記錄,微信占用的存儲空間沒有最多隻有更多。如果不是定期清理,微信占用10幾20幾G的存儲空間是非常容易的。
二是你會在iPad上下載許多手機遊戲。光安裝和平精英、王者榮耀這兩個遊戲就會占去20G的存儲空間。 三是會把照片同步到iPad上。許多人喜歡把iPad作為照片備份的工具,不要小看這些照片和視頻,對64G的iPad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
蜂窩數據是否有必要蜂窩數據版的iPad可以像手機一樣随時保持網絡連接,讓iPad的移動屬性大大增強。不過,在考慮是否需要蜂窩數據版之前,首先要知道,蜂窩數據版的iPad雖然是插手機卡使用4G或5G網絡,但除了網絡連接的功能外,并不支持接打電話和收發短信。想把蜂窩版iPad當手機來用的朋友恐怕要失望了。
既然是能夠提升iPad移動屬性的功能,是否需要蜂窩數據當然還是看我們使用iPad的場景是以移動使用需求為主還是固定使用需求為主。比如對主要以居家使用為目的的朋友來說,就完全沒有必要為了蜂窩數據而花費金錢。但對于經常攜帶iPad外出,且外出時會使用iPad的朋友來說,蜂窩數據會極大提升使用iPad的便利性。
同時考慮到上文說的iPad越小,移動屬性越強,所以我的看法是,越小的iPad使用蜂窩數據的價值越大,其适用場景和使用頻率會比大尺寸iPad多很多。
不過有的朋友也會問,開個手機熱點給iPad用不也一樣嗎。但從實際體驗來說,iPhone給iPad開熱點首先會大幅降低iPhone的續航,其次熱點的形式不能讓iPad用滿網絡帶寬,網速受限。而且iPhone的熱點連接功能經常會出現熱點暫時無法使用的問題,讓原本應該絲滑的聯網體驗大打折扣。
老一代iPad是否值得選擇雖然iPad的更新頻率本身并不算高,但并不意味着每次iPad叠代之後,老一代的iPad就不值得考慮了。以iPad Air為例,相比于iPad Air4,iPad Air5的更新更多體現在處理器的更新上,而iPad處理器性能在我看來恰恰是最不需要過多擔心的。對于價格敏感用戶來說,iPad Air4在價格上的優勢,尤其是二手Air4就顯得非常有吸引力。此外,還可以考慮以近似的價格,去選擇上一代的iPad Pro,畢竟iPad Pro的高刷新率和四揚聲器,會是比M1芯片來的更直觀的體驗升級。
但老一代的入門版iPad和iPad mini是不建議考慮的,因為這兩個型号的iPad更新時間并不固定且相對較長,因此新老版本在外觀、内在配置上,會有較明顯的差距。
iPad型号之間隐藏的差異點除了上述這些較為明顯的iPad型号之間的差異,還有一些硬件或軟件上的差異,可能會成為影響我們選擇iPad型号的關鍵。
1、iPad mini是唯一不支持官方鍵盤的型号。由于iPad mini提及過小,因此也不适合搭配鍵盤使用,生産力大大降低。
2、入門款iPad是唯一不支持二代Apple Pencil的型号。二代Apple Pencil有更低的延遲表現,支持雙擊切換pencil功能,還能夠吸附在iPad上,各方面體驗都會比一代pencil出色。
3、iPad Pro是唯一支持LiDAR傳感器的系列。LiDAR傳感器讓iPad具有一定的空間識别和建模能力,對部分有專業需求的用戶或許是剛需。
4、iPad Pro12.9和iPad mini經常會面臨軟件适配問題。或許是因為這兩種型号的iPad屏幕比例比較特殊且用戶量相對較少,因此這兩款iPad經常會出現軟件不能全屏,或者顯示清晰度較低的情況。
5、iPad Pro擁有最強的四揚聲器,iPad Air和iPad mini擁有次強的橫向雙揚聲器,也就是在iPad頂部和底部各有1個揚聲器。入門款iPad雖然也是雙揚聲器,但因為都在底部因此效果有限。
6、M1芯片的iPad Pro、iPad Air運行内存為8G,iPad mini6為4G,入門款iPad為3G。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