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神經科醫生,經常會有人咨詢拍片子發現腦萎縮,是不是快要癡呆了,該怎麼辦?”
那究竟什麼是腦萎縮,到底有多嚴重?有沒有什麼好的方式,可以有效預防該疾病的發生等,今天,就帶你了解下相關的信息。
一、什麼是腦萎縮?
其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一些老年人,行動遲緩,語言和智力出現混亂的情況,更嚴重者可能是記性沒有之前那麼好了,有些人甚至出現性格大變的現象, 對此,很多人不是很能理解,為什麼會有這種改變,這很有可能就是腦萎縮引起的。
“腦萎縮”是指各種原因導緻腦組織體積縮小,細胞數目減少,在CT或者MRI上會表現為“腦室擴大、腦溝增寬,腦回變窄”,腦萎縮可以是全腦萎縮,也可以隻出現在大腦的某個部位。
其類型,有彌漫性腦萎縮(包括皮層萎縮、小腦萎縮及皮層、小腦、腦幹萎縮)和局限性腦萎縮(多見于局限性腦器質性病變後如外傷、血管病、顱内局限性感染等)兩種。
該病症多發生在50歲以上的男性身上,女性相對較少,而且時間持續幾年到幾十年不等,進行CT或 MRI檢查時常見的一種影像學表現。
二、腦萎縮是不是就代表快要癡呆了?
如果是體檢發現的腦萎縮,大家最擔心的可能就是會不會發展為癡呆,雖然說癡呆常常會伴随全腦萎縮或某些特定部位的萎縮,但是腦萎縮不代表一定會癡呆或其他症狀。
某些疾病可能伴随腦萎縮,腦萎縮發生的部位和程度與疾病類型也存在着一定的關聯,腦萎縮嚴不嚴重,取決于出現腦萎縮的原因、萎縮的程度以及是否有相應的臨床症狀。
因此,體檢發現腦萎縮後,不要草木皆兵,但也不能置之不理,必要時去神經内科門診就診,在醫生的幫助下明确是年齡增長引起的還是疾病導緻的萎縮,如果與疾病有關,争取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延緩疾病的發展。
二、如何預防腦萎縮?
面對悄然而至的腦萎縮,目前醫學界幾乎無可奈何。難道腦萎縮就沒有了辦法?不!
醫學家發現, 腦萎縮的形成與以下因素有關,隻要我們針對這些因素進行預防, 可以控制其發生發展。
年齡相關性腦萎縮:
腦萎縮的原因也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年齡相關的萎縮,大腦從出生開始容積逐漸增加,至青春期發育成一顆成熟的果實,而到中年以後大腦就逐漸開始萎縮,60歲以後,大腦容積每年會減少0.5-1%。這就像是每個人都會長皺紋一樣,腦萎縮也是一種誰也避免不了的自然現象。
腦供血供氧不足:
正常成人的腦重約占體重的2%~3%,流經腦組織的血液卻占心髒泵出血量的20%, 腦組織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30%。因此,腦組織對缺血、缺氧性損害十分敏感。空氣污染、蒙頭睡覺、高血脂等,均可促使腦動脈硬化而緻大腦供血不足,導緻神經細胞變性、腦萎縮,繼而發展為老年性癡呆。
所以,中老年人,一旦發現影響腦供血、供氧的因素,應積極排除,如降血壓、 降血脂等;尤其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及病态窦房結綜合征者, 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必要時可用呼吸機、安裝心髒起博器。
飲食不當,營養不良:
不吃早餐,甜食過量,缺銅、過度飲酒等,都易腦萎縮是如何形成的。
研究發現:多吃魚、尤其是海魚,均具有健腦作用。銅廣泛分布于食物中,缺銅時可補充 含銅豐富的動物肝、腎,甲殼類水産品、硬果類、葉菜類食物。
過度用腦:
睡眠不足、帶病用腦、不願動腦等,都易導緻腦細胞損害甚至腦萎縮。
研究表明,勤用腦的人腦血管多呈擴張狀态,腦組織有足夠的血液、營養供給,為延緩大腦衰老提供了物質基礎。
疾病造成腦萎縮:
某些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阿爾茨海默病、額颞葉癡呆、路易體癡呆、亨廷頓氏病、皮質基底節變性、多系統萎縮、進行性核上性麻痹等)、腦卒中、腦外傷、腦炎、遺傳代謝疾病等。
如果腦萎縮是這些疾病造成的,那麼患者就會表現出疾病的相應症狀,如癡呆、語言障礙、運動障礙、肢體抽搐等,醫生可以根據臨床表現以及相應的檢查進行診斷。
總 結
腦萎縮是中老年人中常見的神經影像學表現。當腦萎縮合并有癫痫、癡呆、失語等神經功能異常表現時,我們需要引起重視,并及時就診診治。對于年齡相關性腦萎縮,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憂心忡忡,适當的身體鍛煉、B族維生素的補充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即可預防腦萎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